苦水生牡丹《吟唱東方最美詠嘆調》
10月
21
2016
吟唱東方最美詠嘆調(台中國家歌劇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67次瀏覽
彭子芸(藝術行政)

歌劇院利用連通戶外劇場的小劇場,策劃「黑月演唱會」,邀請胡德夫、廖瓊枝與黃連煜在兩個劇場間的舞台「開唱」,三位藝術家有各自的專業領域,共同點是都是發自生命吟唱的歌謠,是日演唱者為最資深的歌劇仔戲國寶大師,臺灣第一苦旦廖瓊枝。

演出從熱鬧的〈花燈上元〉開始,演員穿梭於戶外劇場的「野台」與小劇場的「內台」之間,似乎有意向歷史致意。第二曲馬上由今晚的主角廖瓊枝出場,在演員的掩護之下她以小旦的小碎步出場,著時裝演唱哭調〈哭五更〉,全場觀眾立即鼓掌歡呼,現場所有人無不被廖瓊枝的氣度所懾服。但也為了要同時照顧劇場內外的觀眾,演員走步忙碌,每唱一句換一個方向,不減演出的完整性,反而可以難得的從背面觀察演員的身段,但若戶外也能有節目單歌詞、或有投影字幕可看歌詞,將可更了解演出內容。

一曲唱畢,戶外劇場與小劇場中間的隔門,緩緩關起,兩側的樂隊也緩緩往內移動,在舞台後方連成一條,並用木製柵欄隔起,同時大型投影幕緩緩降下在舞台上方,隨著演出播放影像,完成了兩種舞台形式的轉換。

接下來每一曲,廖瓊枝都會先介紹歌曲選自於哪個故事、應如何欣賞,不僅讓觀眾更易切入演出,也讓現場氣氛更加親切融洽。其中選自山伯英台的〈遊西湖〉一曲,將祝英台的角色性格表述的十分大膽,為了要向山伯暗示自己是女兒身,不僅多次以歷史中的鴛鴦人物自相比擬,居然「獻弓蓮」(弓蓮指三寸金蓮鞋)、「露肚兜」,最終因為山伯不解風情而「見笑轉生氣」的直接告白。歌仔戲原初就是常民的生活娛樂,本就會為添加笑果與趣味性。此段以現代女子的主動示愛推翻大眾對於傳統故事中女人的保守刻板印象,不僅討好觀眾,亦能在節目結構中平衡哭調的悲苦。

廖瓊枝雖年事已高,但身段、走步、唱腔仍不馬虎,本節目儘管是音樂會形式,但她已經身聲一體,一眼神、一轉身,都是自然而然、銘刻在身。其中〈冥路〉一段,扮為桂英幽魂的廖瓊枝,腳踩碎步,身軀挺直、快速無聲如滑行般移動時,真彷若「飄」著過去;英台〈哭墓〉一曲,她忘情下跪,那一跪,在場觀眾不知碎了多少心。

除身段外,廖瓊枝嗓音清亮有力,歌仔戲採用本嗓唱歌,不如京戲以假嗓出聲,因此更加飽和而俐落。在著名的哭調如〈哭墓〉與〈冥路〉,音韻揪心,彷若內含千年古怨,再見她秀眉緊皺、臉頰上方與下巴微微抽搐,非泣不成聲,而是壓抑著、隱忍著哭泣,更叫人於心不忍。到了安可曲山伯英台遊花園的折子戲片段,此曲熱鬧、朗朗上口,沒了哭調的悲泣,更添歡喜情意與女子嬌羞的氣息。有悲有喜的節目安排,讓所有觀眾一飽耳福。

〈冥路〉唱畢,廖瓊枝在藝生的簇擁下登台謝幕,所有觀眾更起立鼓掌,久久不絕耳,現場所有人懾服於廖瓊枝終其一身投入歌仔戲推廣、以身作則的氣度,她始終謙遜、優雅卻充滿韌性的生命,是臺灣土地最珍貴的牡丹,這才是撼動現場所有觀眾、無價的核心。

培育觀眾不需言語、毋須斥責,只需親臨最好的演出,這晚的節目,無非由廖瓊枝做了最佳的薪傳示範。

《吟唱東方最美詠嘆調》

演出|財團法人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
時間|2016/10/14 19:30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小劇場/戶外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足以讓眼淚不自覺流下的感動,可能不在於唱詞也非劇情內容,而是廖瓊枝駕馭哭腔的演唱功力,將情緒安放到聲音之中,去推動身為人的共有情感。每一次的「哭」,都有不同的音質變化,層層疊出濃厚情感。(吳岳霖)
10月
19
2016
《崑崙盜兵書》在史料罅隙間大開腦洞,透過「轉世」銜接神話與歷史,即便史實比例並不高,但依然可以與《穆天子傳》、《史記》等古籍記載相互呼應,充分展現編劇對史料∕戲劇、歷史∕虛構的掌握與轉化能力,堪稱近年來古冊戲的新編典範。
7月
29
2025
聖淵戲曲藝術坊《孫武子下山》巧妙平衡戲段冷熱,將老生文武做表融入情節轉折,展現出演員從行當技藝出發,嘗試混合兩種行當屬性共構一角的個人化再詮釋。
7月
28
2025
《文武天香》在這次的版本裡,因為角色關係的變調,在演員表現上產生了新的逸趣,劇作核心從情愛流轉衍生出新的流變——逃逸美學。愛與自由從創作命題的理想問題,轉化為辯證關係
7月
23
2025
真正獨特之處,是此作依循古典歌仔戲結構形式,卻深入核心思維以求突破,以自由意志挑戰既有體制。自此,作為創作者不畏權勢、自由表述的「身分責任」,取代倫常階級的封建定義。所謂「守本分」,不再是臣服於體制,而是忠於信念的堅持。
7月
23
2025
《尋》結合過往被劃分於不同領域的影音實踐,直球對決編導提出的布袋戲傳承問題:如何在不同技術元素間進行有效調節,使各種力量的消長既相容、又能共構出表演的敘事張力。
7月
21
2025
《雙身》自序幕起,即大量使用意象破除既有的性別框架,也挑戰傳統歌仔戲大多是「忠君愛國」的母題,展現青世代對時代議題的關注與對傳統技藝的創新。
7月
20
2025
整體上,《絃斷鹿台》在音樂設計、舞台特效、服裝配置、還有演員的演技、身段、唱腔等方面都非常完整,整體劇情架構也不錯。除了細節略有不足,人物設計缺乏情感變化外,作者仍給予極高的評價。
7月
20
2025
劇本語言風格的不統一,這個問題在上半場較為明顯,唱詞使用較為文言、甚至有些晦澀的詞,說白則帶有心靈雞湯似的現代語言,唱詞和說白本身也呈現一種「雙身」的狀態。
7月
1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