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水生牡丹《吟唱東方最美詠嘆調》
10月
21
2016
吟唱東方最美詠嘆調(台中國家歌劇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46次瀏覽
彭子芸(藝術行政)

歌劇院利用連通戶外劇場的小劇場,策劃「黑月演唱會」,邀請胡德夫、廖瓊枝與黃連煜在兩個劇場間的舞台「開唱」,三位藝術家有各自的專業領域,共同點是都是發自生命吟唱的歌謠,是日演唱者為最資深的歌劇仔戲國寶大師,臺灣第一苦旦廖瓊枝。

演出從熱鬧的〈花燈上元〉開始,演員穿梭於戶外劇場的「野台」與小劇場的「內台」之間,似乎有意向歷史致意。第二曲馬上由今晚的主角廖瓊枝出場,在演員的掩護之下她以小旦的小碎步出場,著時裝演唱哭調〈哭五更〉,全場觀眾立即鼓掌歡呼,現場所有人無不被廖瓊枝的氣度所懾服。但也為了要同時照顧劇場內外的觀眾,演員走步忙碌,每唱一句換一個方向,不減演出的完整性,反而可以難得的從背面觀察演員的身段,但若戶外也能有節目單歌詞、或有投影字幕可看歌詞,將可更了解演出內容。

一曲唱畢,戶外劇場與小劇場中間的隔門,緩緩關起,兩側的樂隊也緩緩往內移動,在舞台後方連成一條,並用木製柵欄隔起,同時大型投影幕緩緩降下在舞台上方,隨著演出播放影像,完成了兩種舞台形式的轉換。

接下來每一曲,廖瓊枝都會先介紹歌曲選自於哪個故事、應如何欣賞,不僅讓觀眾更易切入演出,也讓現場氣氛更加親切融洽。其中選自山伯英台的〈遊西湖〉一曲,將祝英台的角色性格表述的十分大膽,為了要向山伯暗示自己是女兒身,不僅多次以歷史中的鴛鴦人物自相比擬,居然「獻弓蓮」(弓蓮指三寸金蓮鞋)、「露肚兜」,最終因為山伯不解風情而「見笑轉生氣」的直接告白。歌仔戲原初就是常民的生活娛樂,本就會為添加笑果與趣味性。此段以現代女子的主動示愛推翻大眾對於傳統故事中女人的保守刻板印象,不僅討好觀眾,亦能在節目結構中平衡哭調的悲苦。

廖瓊枝雖年事已高,但身段、走步、唱腔仍不馬虎,本節目儘管是音樂會形式,但她已經身聲一體,一眼神、一轉身,都是自然而然、銘刻在身。其中〈冥路〉一段,扮為桂英幽魂的廖瓊枝,腳踩碎步,身軀挺直、快速無聲如滑行般移動時,真彷若「飄」著過去;英台〈哭墓〉一曲,她忘情下跪,那一跪,在場觀眾不知碎了多少心。

除身段外,廖瓊枝嗓音清亮有力,歌仔戲採用本嗓唱歌,不如京戲以假嗓出聲,因此更加飽和而俐落。在著名的哭調如〈哭墓〉與〈冥路〉,音韻揪心,彷若內含千年古怨,再見她秀眉緊皺、臉頰上方與下巴微微抽搐,非泣不成聲,而是壓抑著、隱忍著哭泣,更叫人於心不忍。到了安可曲山伯英台遊花園的折子戲片段,此曲熱鬧、朗朗上口,沒了哭調的悲泣,更添歡喜情意與女子嬌羞的氣息。有悲有喜的節目安排,讓所有觀眾一飽耳福。

〈冥路〉唱畢,廖瓊枝在藝生的簇擁下登台謝幕,所有觀眾更起立鼓掌,久久不絕耳,現場所有人懾服於廖瓊枝終其一身投入歌仔戲推廣、以身作則的氣度,她始終謙遜、優雅卻充滿韌性的生命,是臺灣土地最珍貴的牡丹,這才是撼動現場所有觀眾、無價的核心。

培育觀眾不需言語、毋須斥責,只需親臨最好的演出,這晚的節目,無非由廖瓊枝做了最佳的薪傳示範。

《吟唱東方最美詠嘆調》

演出|財團法人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
時間|2016/10/14 19:30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小劇場/戶外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足以讓眼淚不自覺流下的感動,可能不在於唱詞也非劇情內容,而是廖瓊枝駕馭哭腔的演唱功力,將情緒安放到聲音之中,去推動身為人的共有情感。每一次的「哭」,都有不同的音質變化,層層疊出濃厚情感。(吳岳霖)
10月
19
2016
兩個家庭,五種意識,一場抗爭,一座村莊,一位說書人成就了《冒壁鬼》的故事,試圖以故事面對白色恐怖的創傷。《冒壁鬼》披上民間文學的外衣,平和重述曾經不能說的灰色記憶,不過度渲染事件張力展現出奇妙的彈性。歷史重量因此被轉化成非教條形式,釋放歌仔戲的通俗魅力。
4月
18
2024
飾演本劇小生「許生」的黃偲璇,扮相極為清俊(甚至有些過瘦),但從他一出臺即可發現,腳步手路的力度相當妥適,既非力有未逮的陰柔、也無用力過度的矯作,使人眼睛為之一亮。黃偲璇不僅身段穩當、唱腔流暢、口白咬字與情緒都俐落清晰,在某些應該是導演特別設計的、搭配音樂做特殊身段並且要對鑼鼓點的段落,竟也都能準確達成且表現得很自然,相當不容易。
4月
18
2024
許生在劇中是引發荒謬的關鍵。角色被設定成因形色出眾備受喜愛的文弱士子。在許生的選角設定上,相較於貌美的乾生/男性生行演員,由坤生/女性生行演員進行跨性別扮演更形貼切。坤生/女性生行演員擁有介於兩性光譜間的溫朗氣質,相對容易展現出唯美質感;也因生理女性的先天優勢,與歌仔戲主要受眾女性群體有著更深刻的連結。
4月
18
2024
青春版《牡丹亭》刪修版的三本27齣,在20年來的不斷演繹之下,儼然成為當代崑曲作品的經典代表。一方面它有別於原著的質樸鋪陳,其加入現代美學的藝術概念,包含舞台設計展現輕巧變化,投影背景增加環境轉化,華美服飾提升視覺美感,舞隊互動帶來畫面豐富⋯⋯
4月
12
2024
以演員而言,現今二十週年的巡演仍舊為沈豐英和俞玖林,或許與當年所追求青春氣息的意義已然不同,但藝術的沈澱與累積,也讓崑曲藝術能真正落實。上本戲對沈豐英而言相當吃重,幾乎為杜麗娘的情感戲,前幾折的唱念時⋯⋯
4月
12
2024
然而,該劇在故事的拼接敘事呈現得有些破碎、角色的情緒刻畫有些扁平,沒有足夠的時間,展現整體故事表現的豐富程度。《1624》試圖再現歷史故事,並用不同族群進行故事發展,值得肯定,但本文希望針對歷史時間與觀點拼接、表演形式的拼接、與巨大美感的運用方面,進一步的提出以下的思考。
4月
08
2024
兩人初見在彩傘人群迎城隍,而江海的反擊/重生在假扮鬼魅還魂向白少威討報;戲裡以民俗儀式意象接地,戲外特邀霞海城隍廟主神城隍老爺及城隍夫人賞戲,戲裡戲外兩者巧妙呼應下,與大稻埕形成更強烈的地景連結。
4月
04
2024
反觀《借名》,抒情由內心情境的顯影表現,確實凸顯劇中人物行動的心理狀態,但密集情節讓這些設計難以察覺,更偏向填補場景過渡的接合劑。在唸白方面,使用大量四句聯提示角色身分背景資訊,末字押韻加強文字的聲調起伏自成音樂感。
4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