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卻也復古《一劍復仇》
12月
28
2020
一劍復仇(劉祐誠攝影、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001次瀏覽
劉祐誠(專案評論人)

目前臺灣大部分接演外台戲的歌仔戲劇團,大部分都需要於下午及晚上搬演兩齣不同劇目。日戲的劇目,多數劇團至今還是採用較為傳統編腔的古路戲;夜戲的劇目,則是端看各劇團的安排,多以各劇團自己發想的新編故事為主。此日,小飛霞歌劇團於淡水竹圍福德宮所推出的夜戲劇目《一劍復仇》,曾在北投磺田福德宮搬演過,當劇目看板被劇團人員安穩懸掛後,我就能聽見諸多互相認識的觀眾,正在討論昔時自己欣賞此齣劇目的精采處。對於外台戲的夜戲,由於許多觀眾經常會被劇團製作的聲光或特技效果吸引,因此討論外台戲的文章往往容易判定外台戲與奇巧道具的高度關聯。我自己欣賞一陣子外台戲後,開始思考一個問題:除了華麗的舞台道具提供其舞台功能外,為何這些看過多次相同劇目的觀眾,大家還是會興趣滿滿的討論該次劇團推出的劇目?

《一劍復仇》的敘事幅度相當廣大。原本是名山賊的總督(王進昌)遇到何南傑一家四口,因貪戀何氏妻子(玉雲)美色,陷害何南傑使其充軍,並派其手下楊耀輝將何氏兩名小孩(何乾坤與何昆寶)殺害。只是楊耀輝的殺人計畫不順利,弟弟何昆寶為了存活,直接認兇手楊耀輝為父;哥哥何乾坤順利逃走並想為其父報仇,無奈無法傷害總督。何妻則是為了救小孩最後答應總督的逼婚。逃走他方的何乾坤遇到與家人失散的麗香,兩人遂相依為命過日。時序經過十幾年,何乾坤獨立撫養麗香向學,麗香在學堂的同學恰巧是昆寶與楊耀輝之女(紅紅)。紅紅向麗香炫耀其家裡的富有程度,麗香為了與同學比拚財富,遂要求哥哥乾坤努力滿足她的不合理要求。乾坤為此鋌而走險,化名一劍,並搶劫王爺的官船,成為有錢人。成為有錢人後的一劍,得知自己深愛的麗香準備嫁給昆寶,心灰意冷的他,決定再次為父報仇,麗香見到訣別信,才感受到自己對於已如長兄的乾坤的情感。故事的最後,麗香與王爺相認,王爺為一劍開脫其盜竊罪狀,並讓總督伏法,各條故事線都得到圓滿的結局。

小飛霞歌劇團的表演特點是生角小飛霞在台上與各個演員的活潑互動,尤其是她與旦角小瓏女的對戲段落,經常都能讓觀眾捧腹大笑。例如,《一劍復仇》中飾演乾坤/一劍的小飛霞,他提著劇團準備的袋子權充麗香(小瓏女飾)指定要吃的麥當勞袋子,小瓏女刻意點破此袋絕無裝有速食餐點,請小飛霞打開袋子讓觀眾檢查。又或者麗香因劇情需要,向乾坤表示家中附近無醫院,於是帶昆寶回家進行簡單包紮。但,當日的演出地點因鄰近馬偕醫院,小飛霞刻意脫稿演出,向小瓏女告知醫院位置,讓小瓏女無法順利正常對戲,兩人的「脫序」對戲成為觀眾印象深刻的記憶段落。

多次不按照劇情的發展打鬧,是外台戲吸引觀眾的一項特點,其背後展現的是演員間長期在台上台下融洽相處的結果。除了這項不被嚴肅的戲劇史家喜愛的外台戲特點,夜戲演出的另一項特點是,生旦間穿著華麗戲服並演唱流行歌曲。歌仔戲演出演唱流行歌曲,是整個外台戲生態為了與當時在廟會出現的新型態歌舞節目,在商業的考量下所做出的權宜之計,鑒於這樣的變通有效,遂成為夜戲演出時的另項特色。只是這樣的「流行」,便停留在某個時間斷代。當日《一劍復仇》演唱的歌曲,諸如鳳飛飛〈難道你忘記〉(1978)、〈採檳榔〉(1981),或是李碧華〈不如歸去〉(1987)等歌曲,都是許多長者相當喜愛的歌曲。活潑的對戲互動與演唱曾經被視為流行歌曲的曲目,已經成為眾多外台戲班演出夜戲劇作的固定模式。

回望戲臺下的觀眾,每每出現演唱歌曲的段落時,許多熱情觀眾紛紛拿出手機拍照。顯然地,劇團製作成員們知悉他們主要觀眾的年齡層,以及這些觀眾們的興趣所好,製作團隊才會不斷以這些該年齡層人士朗朗上口的歌曲作為號召,讓觀眾願意追隨他們出沒於大台北地區的各個廟會現場。對我而言,客觀分析這些不同於其他戲劇類型的演出互動,確實是個重點;只是,這些所謂「創新」卻是「復古」的演出,究竟還有多少演出歲月,以及多少觀演人口,應該只有時間才能給出確切的答案。

《一劍復仇》

演出|小飛霞歌劇團
時間|2020/12/21 19:10
地點|淡水竹圍福德宮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觀眾組成亦透露端倪:入場者以長輩居多,年輕面孔稀少。地方戲曲的「新編」似乎依舊默認以長輩的審美為出發點:強調情感、凸顯孝道、盡量兩全其美。也就是說,地方戲是否因「孝道」的說教而被侷限在單一價值框架?
8月
21
2025
《牡丹燈籠》揉合了南管及能樂,兩個分別在中國及日本有悠久歷史的傳統樂種。音樂設計楊易修在兩者之中各自提煉,或著說揀選出特定音樂特徵,再縫合成《牡丹燈籠》繽紛的樂音景觀。
8月
21
2025
身為臺灣原生劇種的歌仔戲,雖有改編自民間傳奇的演出會觸及到妖怪,但像《魚島鯊鹿兒傳奇》這類進行類似「台灣妖怪圖鑑」的創作發展,仍舊少見。特別是這部作品的考證細緻且立意良好,其實更期待能重新對焦歌仔戲如何表現臺灣主題/體。
8月
20
2025
全方位統合的技術調度營造了強烈的臨場感,但高密度的敘事與聲光也縮減了後設反思的距離。幾次crew上場換景的技術暴露暫時懸置敘事,然而,由於演出大部分時間表演、燈光、音樂與聲響設計都相當飽滿,換景段落很容易被理解為演員與觀眾暫時休息沉澱的必要空檔,難以在根本上開啟不同於敘事的時空感知。
8月
19
2025
性別身分裡的種種發言,多半是在服務前述中看似偉大、卻又過度簡化的主題,呈現《公主與她的魔法扇》的「立意良善、卻操作牽強」,並難以理解預設的受眾與目標。
8月
15
2025
這些妖精角色對臺灣人來說多是陌生的,從本地方志傳說挖掘、串連在地妖精圖騰本身即是一件創新的發想,只可惜因為時空為架空,與臺灣意象的呼應也不夠明顯,只有在序場透過舞群歌隊不斷唱頌著臺灣的古地名,以及末場鯨鯊化為臺灣島的意象極其隱微地扣合著。
8月
13
2025
從王熙鳳出場的那句幕後白:「平兒,跟誰說話呢?」開始,黃詩雅便宛似魏海敏上身,每一句唱念、身段、表情都掌握了其師的韻味。當她身在暗處看不清面貌時,有時會分不清是魏海敏還是黃詩雅。
8月
08
2025
創作團隊力圖呼籲成人觀眾反躬自省、以身作則,為孩童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世界。只是,我們仍需要回到最基本的議題,什麼是當代的「火焰山」?如果迴避這個議題,只會如孫悟空一樣被假扇迷惑,縱容烈焰遮空。
8月
08
2025
本劇未描繪出當時的權威與獨裁,卻高呼革命口號與犧牲精神,整體顯得空洞無力。這正是《感謝公主》最致命的問題所在:形式在說話,情感卻缺席其間;表演者努力投入,觀眾卻只能勉強自己理解與接收。
8月
0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