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等一回,人蛇戀無悔 《白蛇傳》
3月
15
2018
白蛇傳(辜公亮文教基金會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580次瀏覽
李佳麒(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表演藝術研究所)

傳統戲曲《白蛇傳》是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在臺北新劇團的團長李寶春老師的帶領下,看著這一批優秀的青年演員們,身上練著深厚的京劇底子,走著創新的思維路線。《白蛇傳》略過了(遊湖,借傘)。從(酒變)開始,上半場飾演白素貞的余季柔他是戲曲學院京劇系的高材生,畢業後加入臺北新劇團,專攻武旦。以一個小武旦能撐起上半場的白蛇,有著挑戰的意味。但在酒變段落法海教唆許仙在端陽節用雄黃酒灌醉白素貞。許仙聽信了法海的讒言,在端陽節用藥酒將白素貞灌醉,致使白素貞現出了原形,許仙被嚇死。白蛇與許仙的新婚恩愛纏綿的身段,水袖的捲,繞,單抖袖,双抖袖,及蓋袖,的確看不出是武旦出身。他的嗓音進步的非常大,咬音吐字,字頭,字腹,字尾,須時常要求警惕自己。而在酒變的結尾唱段:「含悲忍淚托故交。為姐仙山把草盜,你護住官人莫辭勞。倘若是為姐回得早,救得官人命一條。倘若是為姐回不了,你把官人的遺體葬荒郊。墳前種上同心草,在墳邊栽上相思樹苗。為姐化作杜鵑鳥,飛到墳前也要哭幾遭」。余季柔這段的唱腔尺寸掌握的非常好。獲得滿堂彩。

為了救活許仙,白素貞冒險去仙山盜取靈芝仙草。(盜仙草)的高潑子唱段及文武場的搭配真是叫人聽了心跳加速沸騰,與二仙童的武打不慌不忙,游刃有餘。(說許)飾演法海的李青峰,將許仙收為弟子,許仙病癒之後,去到金山寺還願,白素貞與青兒為尋許仙駕舟來到金山寺,懇請法海放出許仙。法海不單不放,反召來天兵天將,以此鎮壓白素貞,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白素貞挺著七月的身孕力抗天將,水漫金山,與眾神將進行了殊死的搏鬥。台北新劇團這批青年演員是我目前覺得最有潛力,且持續進步的一群。武戲套套精彩,而急具驚險的「穿九毛」收場。

下半場(斷橋)白蛇由孔玥慈擔綱,白素貞和青兒在經過金山寺激烈的戰鬥後,因白素貞懷孕體力不支,未能取勝。她二人行至斷橋,恰與逃下山來的許仙相遇,白蛇,青蛇痛恨許仙負心,譴責了他,而在斷橋的經典唱段中:你忍心將我來傷,端陽佳節飲雄黃。白蛇對許仙是又氣又恨,在唱腔中唱出了白蛇對許仙的譴責,埋怨,教訓。許仙知錯,心中非常悔恨,最後青蛇和白素貞原諒了許仙,三人一同回家。

(合缽)白素貞由陳娟娟飾演,與許仙經過了磨難,和好如初,白素貞生下一男孩,滿月之時,法海無情,命韋馱用金缽將白素貞鎮住,壓在了雷峰塔下。青兒經過若干年的苦行修煉,約眾水仙來到西湖,推倒了雷峰塔,救出了白素貞。在合缽這一段「小乖乖」唱腔早已被旦行藝術家趙燕霞完整詮釋,兩岸稱之「趙派」。陳娟娟試圖學習模仿唱腔,而且從劇中人物性格出發,突破程式、京崑的界限,塑造了趙派鮮明的藝術形象。唱腔悠揚婉轉,節奏鮮明,她結合個人條件,大膽突破。

在李寶春老師的帶領下,看見了他對青年團員的日常排練要求與戲曲劇目傳承規畫,以及這一批青年團員的熱誠投入,期待臺北新劇團每年的新創作,新思維,新老戲。

《白蛇傳》

演出|臺北新劇團
時間|2018/03/11  14:30
地點|台北市政府親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春美歌劇團在一方簡易舞台中發揮戲劇效果,充分擴展了框架的限制,舞台的熱鬧易於吸引觀眾目光,劇情行至水漫金山寺時,觀眾或站或坐、目不轉睛地盯著舞台。
3月
12
2025
劇本語言風格的不統一,這個問題在上半場較為明顯,唱詞使用較為文言、甚至有些晦澀的詞,說白則帶有心靈雞湯似的現代語言,唱詞和說白本身也呈現一種「雙身」的狀態。
7月
14
2025
這類「自述身世」戲曲作品之所以會在臺灣流行,一方面迎合了觀眾對於戲曲圈的好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戲曲界想透過自己的生命故事,向觀眾訴說自身存在的意義與困境
7月
14
2025
《神木之心》從劇團所在地嘉義發生的故事為發想,編劇沈婉婷不過度聚焦政治受難者的悽慘遭遇,筆者認為編劇反而藉由高一生述說台灣人在歷史上的處境與編劇對於歷史的詮釋。
7月
14
2025
或許我們應問:當歌仔戲的身體不再只為忠孝節義服務,而開始述說未竟的愛與多元的倫理關係時,是否正是其與當代觀眾建立新聯繫的契機?是否意味著戲曲的未來,不在於回望,而在於那道由身體開啟、正在持續生成中的裂縫?
7月
11
2025
《文武天香》重演版和首演版所呈現的落差,或許出自換角;但版本差異讓演員與作品、行當與人物、技藝與情感等繁複美學辯證浮上檯面。真正叩問的,或許是觀眾心中的戲曲美學尺度。
7月
11
2025
時空交疊的當代戲曲作品並不少見,要如何讓觀眾理解,端看主創團隊的手法與功力。但《新新》在這方面明顯不足,三段時空的轉換缺乏合理的解釋。
7月
07
2025
編劇在整齣戲中跨越八世紀的唐代、1930年代的大稻埕以及2025年信義區等三處時空,企圖改變對客家的想像。這齣古今對話的《新新》似乎開展出客家戲曲新興的可能性與思考。
7月
04
2025
《幽戀牡丹》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都達到了優秀當代戲曲作品的水準。小而美的製作規模,非常適合四處巡演。對筆者而言,這齣戲更是開拓了對薪傳歌仔戲劇團的想像。
7月
0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