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權力、知識與瞎子摸象——《白兔紅兔》
3月
22
2024
白兔紅兔(聚思製造端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28次瀏覽

文 白斐嵐(2024年度駐站評論人)

一齣無法透露劇情的演出,究竟該如何評論?

伊朗劇作家納西姆・索萊曼波爾(Nassim Soleimanpour)受政府限制出境,因而創作了《白兔紅兔》(White Rabbit Red Rabbit)這齣2011年首演於愛丁堡,「演員一生只能演一次」【1】的作品,由演員在全然未知的情況下(只在48小時前接收必要指示),當場拿到劇本直接表演,藉此獨特形式將劇作家的聲音與思想傳達全世界,「讓劇作代替他走遍世界各地」。【2】2021年疫情期間,全球劇場紛紛關閉,面臨生存危機,《白兔紅兔》更在舞台藝術如此生死關頭的3月13日,與世界各國共130個場地串聯;此後形成某種儀式,比如聚思製造端繼去年推出兩場演出後,今年度加入身體氣象館為合作夥伴,擴大規模至12名演員的12場演出,自3月13日一路演到17日。

以上是我能寫下關於此劇的所有資訊,畢竟製作方諄諄告誡「看完戲後不可透露任何內容」,才能讓納西姆劇本設定的遊戲規則延續下去。為此,我腦中閃過評論的職業道德並衡量現實情況──難道評論也就真的不能寫了嗎?但《白兔紅兔》不正是在探討「限制、思想、自由、存在」嗎?【3】那麼,評論又能如何兩全其美?

於是,我想起了瞎子摸象的寓言故事:幾名瞎子各自摸到了牆壁、繩子、扇子,卻無法拼湊出大象的真正樣貌。反向思考,想必我只要指出各種主觀且片面的觀察,確保它們互不相關,那麼或許我就能讓看過這齣戲的觀眾,得到某些(片段的)共鳴,同時讓尚未看過戲的讀者,無從得知全貌吧?!既然劇作家以他的自由突破限制,我想評論理應也該享有同樣的自由。


白兔紅兔(聚思製造端提供)

I. 故事

故事是很重要的。正如瞎子摸象帶來的啟發,我們往往透過故事認識未知國度、未知人物,並反思人生的未知難題,尋找未知的解方。此劇作的形式與標題,都展現出某種故事的迂迴,邀請觀眾主動去發現。然而,我們如何解讀故事,終究也和我們所具備的背景資訊密不可分。

即便同為亞洲,伊朗並不是多數台灣觀眾熟悉的國度。或許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樣,是透過電影這項媒材所述說的故事,來認識伊朗:可以純樸如《天堂的孩子》、反叛如《茉莉人生》、呈現當代性別關係與知識分子面貌如《分居風暴》、《海灘的那一天》,刻劃高壓社會如《花樣足球少女》或《計程人生》等。早在納西姆之前,就有無數創作者藉由故事的力量,試圖突破國界,讓各種真實的伊朗被世界各地的人們看見。

然而,功課到底要做到什麼程度才算是足夠?再多的背景知識,難道就真能讓我們了解一個地方?當今台灣劇場充斥著資訊焦慮,演前導聆、演後座談、創作論述⋯⋯《白兔紅兔》沒有這些需要,即便對伊朗是一張白紙,依然可以從故事中尋找與自身生命經驗的共鳴;反而是藉由劇本、演員與觀眾最真實的相遇,回歸故事原初的力量。在故事裡,沒有人會是真正「無知」的,有的只有了解對方的渴望。

II.權力關係

台上台下的觀演關係,常被形容為一種權力關係。演員是知情者,而不知情的觀眾,一旦憑著購票行為給出同意權,便只能受制於人。然而《白兔紅兔》翻轉了上述權力關係:劇作家是全知者,觀眾可以是知情者(因其可以重複觀看)或見證者,演員才是全然的無知者──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甚至連台下觀眾到底知不知情都不知道,因而在高張力又充滿危機感的身心狀態下,產生自我與角色混雜的微妙反應。字裡行間、電光火石的每一個判斷與決定,又會對接下來的演出造成或大或小的影響。和處處是險境的真實人生很像。只有這種時刻才讓人感受到決定的重量。


白兔紅兔(聚思製造端提供)

III.知識

知識也是一種權力。對某些政權而言,知識可以是危險的,需要被管制;對某些人民而言,知識會讓自己身陷險境。人們可以藉由獲得知識來改變人生、改變社會;也可以藉由知識展現優越。不過對於看完《白兔紅兔》卻被迫閉嘴的觀眾而言,知識變得無用,在感受到「知情」所帶來的權力的同時,卻也無法藉由說出「我知道你不知道的事」來彰顯特權。我們所具備的知識、所知情的一切,只能與其他知情者共享。不知情者因而能與知情者平起平坐,抵銷知識帶來的優越感與權力位階(又或者成為秘密,形成另一種特權?)──當然,這是在我們願意遵守遊戲規則的前提下。

選擇不說是為了什麼?是因為我們認同限制的必要?是因為我們尊重他人「從無知到知之」的權力?我們如何判定對知識/知情的限制,是出於善意或惡意?如果知識可以擾動、推翻抑或建立某種權力關係,我們如何確保知識的有無,不會形成另一種不平等?我們如何能夠用善意,好好運用我們被賦予的知識?

在劇場藝術持續被數位科技挑戰、質疑的年代,《白兔紅兔》既是有所本的即興演出,卻也是跨時空、跨語言串連的社會行動與行為藝術,藉由述說建立關係,再用沉默化解(可能的)不平等權力結構。除此之外,它是台上台下因為不可知而無比真實的75分鐘。


注解

1、引自聚思製造端2023年版本售票網頁。《白兔 紅兔》White Rabbit Red Rabbit

2、同上。

3、引自聚思製造端2024年3月17日臉書文章。聚思製造端 Thinkers' Studio

《白兔紅兔》

演出|聚思製造端
時間|2024/3/13-3/17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二樓藝文空間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
此作品旨在傳達「反常即是日常,失序即是秩序」的理念,試圖證明瘋狂與理性並存。一群自認為正常的精神病患,如警察伸張正義、歌劇院天后般高歌等方式,活在自己的想像泡泡中。這些看似荒誕的行為,實則折射出角色內心的滿足與愉悅,並引發對每個人是否也生活在自己「泡泡」中的深思。
7月
03
2024
只是這也形成《內海城電波》某種詮釋上的矛盾,源於混搭拼貼下的虛構,讓內海城看似台南、卻也不完全是台南——也就是,我們會在內海城看到「所有的」台南,卻不一定是有脈絡的「全面的」台南,甚至有因果倒置的可能。杞人憂天的擔憂是:這會否造成對台南、乃至於「台南400」的認知落差?
6月
28
2024
這是一個來自外地的觀眾,對一個戲劇作品的期待與觀感,但,對於製作團隊和在地觀眾來說,《內海城電波》並不只是一個平常的戲劇作品,更有城市行銷的政治意涵,和記憶保存的個人意義。
6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