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文化饗宴?或是成為一片風景?《老戲院戀歌》
10月
20
2021
老戲院戀歌(雞屎藤舞蹈劇場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28次瀏覽

劉祐誠(專案評論人)


台南市文化局每年都會舉辦「藝術進區」活動,針對文化資源較為不足的行政區域,固定提供表演相關活動,希望能為當地民眾帶來不一樣的文化刺激。後壁區是紀錄片《無米樂》的主要拍攝場景,另外加上近年電視劇《俗女養成記》也在此地進行拍攝,後壁區內菁埔老街於是成為著名的觀光景點。只是離開這些後壁區的觀光景點,主要以稻米、蘭花為農作產品的後壁區,1981年起從內政部各鄉鎮市區人口數的報表觀察,每年的人口數逐年下降,後壁區的社會結構呈現負成長狀態。彼時的後壁區並非像現在這樣,由於它曾經有過得以承載金紫戲院營運的人口數量及消費能力,因此當演出前由雞屎藤舞蹈劇場(以下簡稱雞屎藤)行政總監陳慧勻向觀眾詢問兩個問題「大家知道新劇嗎?」、「有人去過劇院看戲嗎?」作為開場白,反而是年齡較大的長者們,紛紛舉手曾有過在劇院看戲的經驗。由於該日在戶外進行演出,演出場地無法像劇場內有個燈光漸暗的動作,藉此暗示觀眾演出即將開始,於是陳慧勻請觀眾們閉上眼睛,一場帶領觀眾了解日治後期至六零年代的台灣新劇歷史演出即將開始。

《老戲院戀歌》主要講述的內容是日治後期至戰後初期,以林清文這位作家的新劇創作及實際參與新劇演出歷程,讓觀眾理解一代劇人們發展新型態戲劇的熱情及時代的趣味轉變,他們為此做過的掙扎。談及一段鮮明歷史斷代或個人事蹟的演出,每個觀眾都會對那個時代或個人事蹟有各自的理解及投射,縱使完全的把場景細節盡力呈現,也很難得到每個觀眾的信服,尤其內容涵括的歷史幅度,是從日治時期的1930年代至戰後戒嚴時期的台灣生活。

於是雞屎藤運用她們常年培養舞者的優勢,利用一段段的舞蹈表現,把這段歷史中有關的史實,例如日治時期劇團負責人一面要為了票房,一面為了日本政府的緝查,於是衍生的戲劇演出,或是香豔刺激,無法闔家觀賞的牛肉場歌舞秀,藉由舞者們的舞蹈表現,讓觀眾對各自的歷史見解保持想像空間。另一方面,闡述《老戲院戀歌》重要敘事線:林清文的新劇實踐,則是透過導演訪談林佛兒(林清文的兒子)的錄音,或是導演採訪當時新劇演員們對於新劇內容的回憶,讓聲音成為建構歷史的重要介質。

2019年雞屎藤曾經在台南鹽水的永成戲院上演過《老戲院戀歌》。不同於當時在室內的演出環境,該日於室外的演出空間,由於無固定的音場空間,加上聲音是這個演出的重要物件,很多時候筆者努力聽取錄音要傳達的訊息,反而很難跟上視覺的演出內容。

撇除演出場地的技術限制,筆者認為雞屎藤對於台南人文事蹟或台灣鄉野奇談都抱持高度的好奇心,並且想把這些知識盡力的讓觀眾知道。以此部《老戲院戀歌》來說,創作團隊幾乎是把台灣新劇史以兩小時的演出時間向觀眾展示,同時這個斷代的戲劇史並非似真空般的橫空出世,於是雞屎藤也從這段新劇歷史,輻散出台灣新劇劇目與中國話劇劇目的互動、新劇劇作家林清文帶動的武俠戲類型潮流、介紹戰後新劇風光流行及各劇團「偷戲」的過程,甚至是在電視、電影強勢媒體成為台灣民眾主要休閒媒材時,這些新劇劇團做出的妥協辦法。以上這些《老戲院戀歌》所涵括的新劇史內容,觀眾有時需要從角色間的對話得知,有時需要從錄音間的談話理解,有時則是從演員高舉的示意牌理解內容。這樣的台灣戲劇史知識被雞屎藤創作團隊,轉化並分散在演出各個部分,縱使是像筆者修習台灣劇場相關知識的人來說,也很難把創作團隊的每個演出運思全數掌握。以坐在筆者座位附近的全家觀眾對話為例,大約是就讀國小的小朋友們,一直問父母親這些關於新劇的內容為何?父母親也只能請小朋友們要有耐心,後面的劇情可能就會有解答。

相對於室內的演出,戶外演出由於還有其他光源,因此相當容易見到觀眾的反應。雖然觀眾的反應屬於個人行為,但是這場《老戲院戀歌》的觀眾,對於劇情反應,幾乎同步展現鮮明的對比。每逢劇情進展到新劇史的段落,觀眾都相當安靜。另一方面當劇情進展到演員拿出新劇劇目的告示牌時,許多觀眾都會趕緊複誦牌面上的劇目名,或是雞屎藤的舞者開始舞蹈時,爸媽就會叮嚀小孩們:趕快坐好,演員開始跳舞了。儘管筆者認為多數的觀眾,對於新劇內容可能不甚理解,但是筆者環視欣賞演出的觀眾們,大家也不願意輕易放棄不同於歌仔戲類型的欣賞機會。

老戲院戀歌(雞屎藤舞蹈劇場提供)

至於整場演出內容與觀眾最有反應的段落,應該是在《老戲院戀歌》劇末。劇中的新劇劇團準備搭著貨車再到下一個演出場地演出前,團長召集劇團的大家,跟大家說此次演出後,劇團正式解散。於是劇中的劇團人員紛紛搭上貨車,準備離開此地。此時,小朋友們不斷地問家長們:他們(演員)真的會離開嗎?或是爸媽提醒小朋友們,演員即將離開了。隨著眾演員一一踩上貨車載物貨板,大家的疑問逐漸被證實,許多觀眾紛紛舉起手與演員們揮手,演出至此結束。隔一小段時間,這台貨車再次載著這群演員回到舞台向觀眾謝幕,當貨車行至觀眾座位附近,觀眾們仍舊相當開心與演員們再次揮手互動。縱使前面大段的劇情很多觀眾無法全部的理解,但是藉由這樣簡單的舞台設計,應該能為前來欣賞演出的觀眾帶來不一樣的文化刺激。

在有限的場館資源及各個劇團要考量實際的營運成本,像後壁區這類鄉鎮,除了酬神賽會外台戲演出觀賞機會外,民眾很少會有接觸其他類藝文活動的機會,甚至酬神賽會的演出類型,都以歌仔戲或布袋戲為主要類型。在就業及人口組成的前提下,雞屎藤還是選擇一個與當地民眾生活較無關聯的演出內容。筆者認為這樣的文化刺激值得雞屎藤大力繼續發展,並且希望透過政府文化相關部門做出更多的資源整合,讓文化資源活動平實的走進各個地方,這樣才有可能讓民眾有更多的觀賞能力,欣賞不同的表演體裁。

《老戲院戀歌》

演出|雞屎藤舞蹈劇場
時間|2021/10/02 18:00
地點|台南後壁泰安宮停車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此刻舞者的肢體語彙不再是技巧的展現,而是自我與文化之間的對話,流暢又矛盾的動作軌跡,引出舞者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所面臨的身分困惑與內心掙扎。觀者也深切的感受到舞作對臺灣舞蹈教育的反思,究竟是在塑造一種融合的美學,還是在培養無根的雜糅?
1月
20
2025
編舞者賀連華將佛朗明哥的激昂與臺灣女性文化的溫柔堅韌巧妙融合,從中闡述了親情愛的真諦和情感交織的過程,這樣的雙重結構不僅是對佛朗明哥精神的致敬,也在舞台上展開了一段關於母親、女性與愛的故事。
1月
19
2025
這三部作品不僅邀請觀眾進入一場身心的冒險,也提醒我們面對內心的混亂、愛情的流轉與人生的漂泊時,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釋放。混沌不明,往往是最穩定的存在。
1月
02
2025
透過多重視角,作品呈現出移民在遷移歷史、家庭關係與國界之間的矛盾心境,並以移民後代的視野探索戰爭與移民經驗如何跨越時代與地域的界限,進一步轉化為代際之間的身份迷霧與文化矛盾。
1月
02
2025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
《密室三舞作》透過猶如儀式性的招魂的手勢,描述著人與人之間相互拉扯的情感關係,試圖在困境中召喚出人性中暗藏的魔鬼。三間密室以驚悚的氛圍綻放恐懼,然而,在毀滅殆盡的空間中,仍可透過舞者反覆的動作傳遞出人類對愛的渴望
11月
2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