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凋零的瞬間《青春謝幕》
11月
30
2015
青春謝幕(國光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307次瀏覽
洪菁(台灣大學戲劇所碩士生)

《牡丹亭》【皂羅袍】婉轉幽遠的唱腔從黑暗中緩緩響起,女演員(女主角/朱勝麗飾)甫初場就是跟觀眾謝幕、告別,台上預錄以及台下真實觀眾的掌聲交融於一體,此起彼落;開幕即謝幕,這個巧妙的安排,一反了過去觀劇的邏輯和經驗,在戲曲的表演當中讓人耳目一新。劇名為《青春謝幕》,「青春」意味著「美」,加上「謝幕」二字,則點出了「美」和「表演性」共生的存在,美麗總是帶有表演的性質,即便是孤芳自賞也不例外。此外,「青春謝幕」的劇名更透露了凋零、傷逝、死亡等諸多意象,和戲劇藝術朝生暮死的本質彼此對話。

劇中黑衣男子(彭俊綱飾)向女主角進行了一場魔幻交易(有人說像是浮士德【1】,而我卻忍不住聯想到十年前的電視劇《第八號當舖》的片頭曲歌詞:「只是交換沒有愛」【2】),其內容是讓女主角保有為期二十年的青春,但必須以二十年後急速老化為代價。在一番掙扎後,女主角接受了這場交易,選擇了舞台、觀眾、以及稍縱即逝的青春。面對著二十年不變的青春容顏,對比於舞臺上一瞬間的老化,二十年如一瞬,在這個美感的剎那中凝結為永恆。而這場魔幻及淒美的凋零瞬間,本身就是一場表演,必須有觀者共同參與和見證才得以存在,其意義才能突顯。觀者即是女主角自身、黑衣男子、劇中的觀眾,以及現場看戲的我們。

在主要的劇情架構中,編導王友輝更穿插了傳統京劇經典的片段和劇情相互呼應:《貴妃醉酒》、《霸王別姬》。這兩個角色的安排有其深意,虞姬為了不拖累霸王而自刎,貴妃受唐明皇冷落而悲嘆,結局更因他而自縊於馬嵬坡,兩人皆因為愛,其終點指向死亡,這再再突顯了愛與死之間交錯縱橫的複雜關係;而「為愛而死」的隱喻,成為舞臺上的一種表演,長久以來,深深地撼動人心。愛情如同青春一樣短暫,幻滅終究是可以預期的。從這個角度出發,劇中更加入了現代劇場的元素,讓女主角體驗了最美好的愛情,走入婚姻,然而,愛情卻在時間的流轉中不留情的消逝了。劇中還充滿著情感間的曖昧性,第三者與女主角長得一模一樣,黑衣男子和女主角丈夫也有著相同的面容,而女主角對黑衣男子似有若無的情愫,他甚至成為她所追尋的一個影子,二十年一到,他依約前來,牽起佝僂且步履蹣跚的女主角走向了黑暗中的一道光芒……這些設定都留給觀眾無限的想像空間。

讓人眼睛一亮的是兩位「檢場人」(劉嘉玉、劉祐昌飾),在每個轉場中都加入京劇的傳統身段,並與劇情有所對話。劇中有一段第三者和女主角丈夫的戲,在轉場時,檢場亦模擬和誇張化他們調情的片段,甚至表演的太過忘我而忘了自己原本的任務,直到被另外一位檢場提醒才繼續轉場的工作。觀眾也被他們精彩的表演所吸引,經過這個提醒,這才從中醒悟:「是啊,他們是檢場人!」不覺讓人會心一笑。

《青春謝幕》為2013年國光劇團第一屆「小劇場.大夢想」的系列演出之一,2015年11月受邀至「鐵玫瑰小戲節」演出,劇中反覆出現「花」的意象,和外觀如同「玫瑰」的劇場,不能不說這是一個美麗的巧合。《青春謝幕》從台北搬到北京、上海再到桃園演出,再再展現出戲曲小劇場的機動性及生命力,也因為如此,才能讓更多的觀眾共同觀賞和參與這場美麗的演出。

註釋

1、方尹綸:〈京劇藝術的當代演繹《青春謝幕》〉,網址:http://pareviews.ncafroc.org.tw/?p=7232

2、杜德偉 Alex To【黑色契約】衛視中文台「第8號當鋪」片頭曲 Official Music,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8NEc5859s

《青春謝幕》

演出|國光劇團
時間|2015/11/22 14:30
地點|桃園展演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齣戲的畫面(尤其是燈光)是十分讓人動容的,簡單的一桌二椅和四方可進出的空間,演員面向和走位調度,都充分地將京劇元素容納入小劇場中。中西方劇場的距離本來就沒有想像中遙遠,如何將兩者巧妙結合,只仰賴於編導的功力而已。(方尹綸)
8月
06
2013
同樣在「戲曲/小劇場」的脈絡下,探索「戲曲」與「小劇場」互為所用、騰挪越界的可能性;同樣在一方氍毹、完全空臺的乾淨場域中,講伶人的事、演伶人的戲。《青春謝幕》所述故事單純且集中,故能步步推進,層層深挖。(張啟豐)
8月
05
2013
《低・俗・畫本》的魅力,正源自於它並非強行改寫任何一方,而是在狹小的禁閉室密閉空間裡,將兩種語言交織在一起,讓它們相互映照、摩擦,最終展現出底層生活的溫情與韌性。
10月
03
2025
我們仍得提醒自己,別在歌仔戲身上投射自己尋找「他者」的浪漫化想像。就像「戲如人生、人生如戲」這種宿命論的陳腔濫調,卻強化人們對於底層的刻板印象,讓「台語」、「歌仔戲」、「低俗」、「哭調」、「悲情」等詞的無意識連結被無限放大。
10月
02
2025
即使本劇並非完美無缺,但卻已提供良好的基礎文本,若能在劇情動機與人物性格上再做細緻調整,應可期待未來成為兼具教學與演出價值的「新經典」。
10月
02
2025
透過不正面處理「誰」的疑問(人物對彼此的疑問,以及觀眾對舞台上人物身份的困惑),這齣戲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在黑暗中識別彼此,「是誰?」與其說是要求定義,不如視為一個招呼,向各種未知及想像開啟。
9月
30
2025
《英雄製造》透過齊義興的多重身分,揭示布袋戲在歷史、政治、觀眾需求下不斷被「製造」的過程,同時反思過去,樂觀的迎向未來。
9月
30
2025
綜上所述,《劉廷英賣身》在表演、舞台設計及主題重塑等方面均展現出實力,充分展現了年輕演員的潛力和創作團隊的雄心。然而,劇情結構和節奏的掌握仍有不足,未能充分體現歌仔冊的內在完整性。
9月
30
2025
《鬧・NOW》不僅僅是對布袋戲的新嘗試,它實際上是以「鬧」作為方法的文化介入,改寫了戲劇中「正統」的定義:正統並非單一血脈的傳承,而是在衝突與協商中共存。
9月
2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