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次元劇場的可能與限制《Debug-筆電的使用手冊-》
3月
23
2021
Debug-筆電的使用手冊-(三點水製藝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攝影唐健哲)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75次瀏覽

王威智(特約評論人)


《Debug-筆電的使用手冊-》(後簡稱Debug)改編自同名漫畫,是台灣的「2.5次元」演出作品,意即將2次元的漫畫原作,以真人化的方式搬上舞台演出,在原生的日本次文化場域行之有年。劇情基本上圍繞在化為人形的筆電「雪見」(以及原創蟑螂角色「路易莎」)、「丹木源」——故事開場收留雪見與路易莎,也是將他們轉化成形的山櫻樹樹妖、以及在丹木源因故迎來死期後,收留他們的編輯「季莫」,這些角色上面。Debug可說走奇幻解謎路線,讓雪見和季莫搭配,一方面解開雪見在筆電時期與人類主人埋下的心結,另一方面探尋丹木源以前和人類警察「蔣嚴雪」搭檔冒險的過往。最後,故事以兩組CP團圓收場。丹木源受雪見幫助,從陰間重返人世,與轉化為土地公的蔣嚴雪相守;雪見則毫無懸念繼續待在季莫身邊。

劇情之外,Debug最顯明的元素有二。一為BL,雖然原漫畫家nyaroro在訪談表示,不認為自己的作品是BL。不論原著如何,Debug舞台劇版除了路易莎之外,全部角色設定上皆為男性,由男演員演出,充滿熱情互動,角色形象塑造亦大多有明確類型參照,比方說雪見就是高冷傲嬌個性,其冰封的內心注定會被熱血笨蛋季莫融化。如此具體可見粉紅泡泡的發展,要觀眾不認為是BL,似乎有點不太容易?像這般角色互動的公式化發展,雖然只能說是種約定成俗的共識,不過劇情鋪陳採用這類公式,從與讀者/觀眾建立關係的層面來說,卻是相當快速有效的手法。如果觀者有這些前備知識,應該就不會太需要擔心劇情發展或角色關係超出預期,BL也就成為觀看的重點趣味所在。

第二,本劇台詞的編寫加入了頗為大量、日本動漫迷應該都不會太陌生的作品名台詞或場景,從《JOJO的奇妙冒險》、《庫洛魔法使》到近期的《鬼滅之刃》等等。對白中玩梗的時機,大概亦為觀眾席傳來笑聲的時間點。從劇場性的角度來看,這些動漫梗帶來的效果,打破了鏡框空間,跳出故事外,直接和觀眾溝通。這些動漫梗對於角色塑造、劇情推進等面向,可以說沒有直接關係,但是夠宅的觀眾應該會看得很開心,事實上觀眾席也確實反應不錯。也只有前述兩個元素綜合起來,各種非現實正常人類的日常生活不太會說的羞恥台詞與肢體互動,像是話講一講就要去摸對方頭之類的動作,才能夠結合如此奇幻的劇情開展而成立。大量跟隨對話進行的配樂雖然略顯干擾,但旋轉舞台與投景等視覺效果,則替場景塑造提供頗為動人的景觀。以娛樂性來說,Debug有著值得肯定的成果。在此前提上,回到2.5次元與動漫次文化等元素與劇場的關係,後續希望提出更進一層討論。

Debug-筆電的使用手冊-(三點水製藝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攝影唐健哲)

本劇實際演出的感覺,套用《咒術迴戰》的術語來說,即是「領域展開」的感覺十分明顯。舞台上空的景片,於演出開始時,以漫畫動起來的投影,迅速讓觀眾察覺本劇與漫畫、動畫之間的特殊關係。2.5次元以「真人」追求「虛構」角色的貼切再現,但又無關現實世界邏輯的劇場形式,可以透過視覺效果立刻表現出來,如此美學的立場宣示相當高明。單就此手法,加上角色顏色各異的頭髮,或者像丹木源那樣紅白相間,明顯已經不是現實世界的衣物形式,都已經足夠提醒觀眾,這是漫畫原著、超脫現實邏輯的2.5次元作品。如此框架,搭配偶爾具體演出的動漫梗,比方說角色拿出魔杖搭配魔法陣,會相當有趣。

然而台詞之間反覆穿插跟劇情其實無關的各式梗,以劇場本位來看,就是另一回事。Debug的領域是御宅族的領域。玩梗,特別主要以日本動漫梗作為表演手法,雖是種刺激,不過同一種套路反覆出現在全劇對白裡,就可能出現審美疲勞。如此方式深刻劃定出一群能解讀這些資訊的日本動漫宅,演出效果也與觀眾有多大程度接收到各種梗有關。是否創作群已經先入為主地認為,2.5次元觀眾與台灣的日本動漫宅可能是高度重疊的兩個族群,或者根本為同一群人?當代台灣漫畫的發展確實深受日本影響,可是既然原作是台灣漫畫作品,有沒有可能,有一些支持台漫、卻不怎麼懂日本動漫的觀眾,走進了劇場?動漫的御宅族並非鐵塊一塊,哪些梗對哪些人有用,值得思考。

Debug的改編,看起來與漫畫家nyaroro有一定程度的互動。節目冊的訪談裡,漫畫家和編劇就引用動漫或文化梗一事,即出現一些有趣的討論,如到底該用什麼時期的梗。漫畫家不少考量點頗有道理,只是看來不太有回饋到編劇的書寫中。而召喚與劇情其實無甚關連的文化元素,雖然可以視為是種粉絲服務,不過如此刻意引入、外部日本的次文化元素,讓本劇有相當明顯的次文化泡泡,在高度滿足一群人之餘,亦可能產生出不小的排他效果。

請別誤會,此處並非要預設什麼文化本質主義,也不認為推廣2.5次元有標準答案可言。將話說清楚一些,引用日本動漫文化梗的疑慮來源,來自本劇的台詞設計,其讓角色的狀態有時游移於2.5次元與3次元之間。為了將原著故事交代完整,本劇不少時刻主要交由角色描述來交代劇情資訊,過去發生了什麼,或再來需要做什麼。場上角色之間不見得有什麼具體交集的對話,比較像像說書人,變成寫實主義式,單用嘴巴講話的表演狀態。在這樣有些流水帳的台詞裡面,穿插動漫梗,與其說有插科打諢的效果,不如講是用來填補台詞及演出渲染力的不足。

從這角度來說,Debug的內在美學邏輯,其實是在2次元的類型角色與劇場寫實主義式的血肉角色之間擺盪。季莫是個熱血到可說近乎平板的角色,幾乎沒有任何潛層的內心情緒可供挖掘;但是與他相映襯的蔣嚴雪,雖然劇情描述仍說是熱血角,卻沒有什麼明顯的類型感,差不多只是個性普通、有人味、略為立體的角色。而丹木源在劇本安排上,就有極明顯的個性差異和情緒轉折,演員的駕馭很出色,只是因此出現的結果,丹木源反而比較像在進行cosplay的真實人類角色。

重點不在為什麼出現這種角色塑造的張力,某方面當然可以用原作如此來解釋。不過本劇已經對於原作有頗大幅度的剪裁,去掉不少角色內心想法與日常互動,僅保留最重點的場景、調整敘事順序與擴充結局。其中用意,應該不離追求更鮮明的戲劇效果,以及更明確的大團圓感。漫畫到2.5劇場的差異,很大部分自然源自篇幅與時間跨度的問題,將紙本畫面轉換為劇場調度的重組無可避免。原著僅有兩本漫畫,說起來似乎沒有長到難以濃縮在一齣戲裡?只不過本作的定位在一開始就已經選擇是御宅向,所以將蟑螂轉為萌妹子,也增添了眾多次文化梗,以表演效果為考量。Debug是面向御宅族的好看作品,假如將更多時間留給讓各角色有更明確互動,讓立體度可以更統一一些,本劇不知道又會是怎樣的風景?

《Debug-筆電的使用手冊-》

演出|三點水製藝文化有限公司
時間|2021/03/13 14:30
地點|新北市藝文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以此試想,全程都在旅社內移動的觀眾們,於這次的觀演過程,除了迎來角色扮演和情節推動等部分,如果在表演文本的空間動線、戲劇調度,能有些場面或節奏的設計,或可讓觀眾對於現場的實體環境、視聽氛圍等,獲得更多關注甚且欣賞、凝視、呼吸的時刻
11月
22
2024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