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次元劇場的可能與限制《Debug-筆電的使用手冊-》
3月
23
2021
Debug-筆電的使用手冊-(三點水製藝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攝影唐健哲)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00次瀏覽

王威智(特約評論人)


《Debug-筆電的使用手冊-》(後簡稱Debug)改編自同名漫畫,是台灣的「2.5次元」演出作品,意即將2次元的漫畫原作,以真人化的方式搬上舞台演出,在原生的日本次文化場域行之有年。劇情基本上圍繞在化為人形的筆電「雪見」(以及原創蟑螂角色「路易莎」)、「丹木源」——故事開場收留雪見與路易莎,也是將他們轉化成形的山櫻樹樹妖、以及在丹木源因故迎來死期後,收留他們的編輯「季莫」,這些角色上面。Debug可說走奇幻解謎路線,讓雪見和季莫搭配,一方面解開雪見在筆電時期與人類主人埋下的心結,另一方面探尋丹木源以前和人類警察「蔣嚴雪」搭檔冒險的過往。最後,故事以兩組CP團圓收場。丹木源受雪見幫助,從陰間重返人世,與轉化為土地公的蔣嚴雪相守;雪見則毫無懸念繼續待在季莫身邊。

劇情之外,Debug最顯明的元素有二。一為BL,雖然原漫畫家nyaroro在訪談表示,不認為自己的作品是BL。不論原著如何,Debug舞台劇版除了路易莎之外,全部角色設定上皆為男性,由男演員演出,充滿熱情互動,角色形象塑造亦大多有明確類型參照,比方說雪見就是高冷傲嬌個性,其冰封的內心注定會被熱血笨蛋季莫融化。如此具體可見粉紅泡泡的發展,要觀眾不認為是BL,似乎有點不太容易?像這般角色互動的公式化發展,雖然只能說是種約定成俗的共識,不過劇情鋪陳採用這類公式,從與讀者/觀眾建立關係的層面來說,卻是相當快速有效的手法。如果觀者有這些前備知識,應該就不會太需要擔心劇情發展或角色關係超出預期,BL也就成為觀看的重點趣味所在。

第二,本劇台詞的編寫加入了頗為大量、日本動漫迷應該都不會太陌生的作品名台詞或場景,從《JOJO的奇妙冒險》、《庫洛魔法使》到近期的《鬼滅之刃》等等。對白中玩梗的時機,大概亦為觀眾席傳來笑聲的時間點。從劇場性的角度來看,這些動漫梗帶來的效果,打破了鏡框空間,跳出故事外,直接和觀眾溝通。這些動漫梗對於角色塑造、劇情推進等面向,可以說沒有直接關係,但是夠宅的觀眾應該會看得很開心,事實上觀眾席也確實反應不錯。也只有前述兩個元素綜合起來,各種非現實正常人類的日常生活不太會說的羞恥台詞與肢體互動,像是話講一講就要去摸對方頭之類的動作,才能夠結合如此奇幻的劇情開展而成立。大量跟隨對話進行的配樂雖然略顯干擾,但旋轉舞台與投景等視覺效果,則替場景塑造提供頗為動人的景觀。以娛樂性來說,Debug有著值得肯定的成果。在此前提上,回到2.5次元與動漫次文化等元素與劇場的關係,後續希望提出更進一層討論。

Debug-筆電的使用手冊-(三點水製藝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攝影唐健哲)

本劇實際演出的感覺,套用《咒術迴戰》的術語來說,即是「領域展開」的感覺十分明顯。舞台上空的景片,於演出開始時,以漫畫動起來的投影,迅速讓觀眾察覺本劇與漫畫、動畫之間的特殊關係。2.5次元以「真人」追求「虛構」角色的貼切再現,但又無關現實世界邏輯的劇場形式,可以透過視覺效果立刻表現出來,如此美學的立場宣示相當高明。單就此手法,加上角色顏色各異的頭髮,或者像丹木源那樣紅白相間,明顯已經不是現實世界的衣物形式,都已經足夠提醒觀眾,這是漫畫原著、超脫現實邏輯的2.5次元作品。如此框架,搭配偶爾具體演出的動漫梗,比方說角色拿出魔杖搭配魔法陣,會相當有趣。

然而台詞之間反覆穿插跟劇情其實無關的各式梗,以劇場本位來看,就是另一回事。Debug的領域是御宅族的領域。玩梗,特別主要以日本動漫梗作為表演手法,雖是種刺激,不過同一種套路反覆出現在全劇對白裡,就可能出現審美疲勞。如此方式深刻劃定出一群能解讀這些資訊的日本動漫宅,演出效果也與觀眾有多大程度接收到各種梗有關。是否創作群已經先入為主地認為,2.5次元觀眾與台灣的日本動漫宅可能是高度重疊的兩個族群,或者根本為同一群人?當代台灣漫畫的發展確實深受日本影響,可是既然原作是台灣漫畫作品,有沒有可能,有一些支持台漫、卻不怎麼懂日本動漫的觀眾,走進了劇場?動漫的御宅族並非鐵塊一塊,哪些梗對哪些人有用,值得思考。

Debug的改編,看起來與漫畫家nyaroro有一定程度的互動。節目冊的訪談裡,漫畫家和編劇就引用動漫或文化梗一事,即出現一些有趣的討論,如到底該用什麼時期的梗。漫畫家不少考量點頗有道理,只是看來不太有回饋到編劇的書寫中。而召喚與劇情其實無甚關連的文化元素,雖然可以視為是種粉絲服務,不過如此刻意引入、外部日本的次文化元素,讓本劇有相當明顯的次文化泡泡,在高度滿足一群人之餘,亦可能產生出不小的排他效果。

請別誤會,此處並非要預設什麼文化本質主義,也不認為推廣2.5次元有標準答案可言。將話說清楚一些,引用日本動漫文化梗的疑慮來源,來自本劇的台詞設計,其讓角色的狀態有時游移於2.5次元與3次元之間。為了將原著故事交代完整,本劇不少時刻主要交由角色描述來交代劇情資訊,過去發生了什麼,或再來需要做什麼。場上角色之間不見得有什麼具體交集的對話,比較像像說書人,變成寫實主義式,單用嘴巴講話的表演狀態。在這樣有些流水帳的台詞裡面,穿插動漫梗,與其說有插科打諢的效果,不如講是用來填補台詞及演出渲染力的不足。

從這角度來說,Debug的內在美學邏輯,其實是在2次元的類型角色與劇場寫實主義式的血肉角色之間擺盪。季莫是個熱血到可說近乎平板的角色,幾乎沒有任何潛層的內心情緒可供挖掘;但是與他相映襯的蔣嚴雪,雖然劇情描述仍說是熱血角,卻沒有什麼明顯的類型感,差不多只是個性普通、有人味、略為立體的角色。而丹木源在劇本安排上,就有極明顯的個性差異和情緒轉折,演員的駕馭很出色,只是因此出現的結果,丹木源反而比較像在進行cosplay的真實人類角色。

重點不在為什麼出現這種角色塑造的張力,某方面當然可以用原作如此來解釋。不過本劇已經對於原作有頗大幅度的剪裁,去掉不少角色內心想法與日常互動,僅保留最重點的場景、調整敘事順序與擴充結局。其中用意,應該不離追求更鮮明的戲劇效果,以及更明確的大團圓感。漫畫到2.5劇場的差異,很大部分自然源自篇幅與時間跨度的問題,將紙本畫面轉換為劇場調度的重組無可避免。原著僅有兩本漫畫,說起來似乎沒有長到難以濃縮在一齣戲裡?只不過本作的定位在一開始就已經選擇是御宅向,所以將蟑螂轉為萌妹子,也增添了眾多次文化梗,以表演效果為考量。Debug是面向御宅族的好看作品,假如將更多時間留給讓各角色有更明確互動,讓立體度可以更統一一些,本劇不知道又會是怎樣的風景?

《Debug-筆電的使用手冊-》

演出|三點水製藝文化有限公司
時間|2021/03/13 14:30
地點|新北市藝文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水的流動、直擊心靈的片段式演出,從疾病、死亡、衰老,親情陪伴的痛苦到釋然,當觀眾能夠真的走上台去感受不同位置的角色,或許才能真正跳脫自己墨守成規的觀點,在即興創作與互動體驗中感受到生命的衝擊與真實
12月
12
2024
無論是《他和她的秘密》的論壇劇場(Forum Theatre),還是《錯・季》與青少年共同參與的集體創作,皆致力於構築感性共享與對話的場域。透過戲劇過程的推進,創造出新的感知方式,促使參與者對現實困頓進行超越與重新想像。
12月
12
2024
針對作品的意義來討論,本劇唯一的主題即是劇名,略顯單薄;縱然譯導楊世彭認為除了「真相」,還更深層討論了「謊言」的意義【1】;然則,也僅是一體兩面的層次。
12月
10
2024
從前作到此作,都讓人感到作品內裡含有一股很深的屈辱感,源自非常厚重、塵積的離散與剝奪,譬如當看到阿梅和Briggs在仿新村屋構的舞台上性交時,那是我們都有感的,殖民的傷痛。為什麼那麼痛的話要由女性來說?
12月
09
2024
讓我們能夠更進一步看清與推進思考,本劇所嘗試對話的當代難題:究竟什麼樣的「人」、「者」或者「眾」,才能夠在這個時代有效地統一起「沒有歷史」的主體形象,使之成為有效地置入歷史,乃至介入歷史的主角?
12月
09
2024
對導演來說,歷史事件的晦澀之處不只出自文化或歷史上的距離,更在於缺乏言論自由的討論正當性脈絡,就像大多數人明明知道這樣是有問題的,卻因為服膺於現實而陷入「雙重思想」(doublethink),導演也面臨了該不該解構議題的困境。
12月
09
2024
可惜的是,全劇收攏在計畫成果的樣板宣傳,無法深切開展劇中拋出諸多議題的辯證向度,像是身分認同、文化觀光、地方創生等,而是流於產官學體制交纏下的文化產品。
12月
06
2024
這並不是一齣攸關階級問題的社會寫實作品,相反地,在這個時時充斥著怪誕節奏與聲音的劇場空間中,支配著行動的並不是具體的物質條件,而是追求「正常/不正常」認同判斷而被抽空的精神狀態。
12月
04
2024
此次劇本由團長馮翊綱主筆,將金庸原著作為主菜,配以誇張的表情動作、幽默的橋段,並佐以少許成人幽默,呈現出一場輕鬆且富有娛樂性的演出。雖與十年前的《瓦舍說金庸》相比,劇本在深度及與原著的連結上稍有不足,但整體氛圍輕鬆歡樂,觀眾依然收穫了愉快的觀劇體驗
12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