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誠實浴池》
5月
02
2024
誠實浴池(國家兩廳院提供 / 攝影林軒朗)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04次瀏覽

文 董柏廷(報社記者)

那是一間死後才能進入的錢湯。

與其說是童話,其實我更以為是,介於宮崎駿動畫《神隱少女》以及不思議事件之間的幽冥怪談。故事描述四名因為戰爭,被迫上戰場的軍艦軍人,帶著彼此無法撫平的生前記憶,抵達錢湯/浴池。

由台灣導演王嘉明與日本谷野九郎共製的作品,靈感來自川端康成的《睡美人》,原著裡是衰朽的老人看著被餵食安眠藥的貞靜的女子回顧自己,改編成舞台上三位巫女。舞台設計背景是富士山與野柳女王頭的並陳,讓錢湯/浴池,成為某種時空、生死、真假、魔幻寫實的隱喻結界——甚至讓我不禁聯想起,戰後,北投「女侍應生住宿戶聯誼會」成立,是戰後台灣合法的風化區之一——藉此召喚亡者的遺憾、執著、憤恨、創傷,愧疚與不熄的執念,自己被自己的執念糾纏,盤成死結,一個一個成為無法投胎的鬼。

編劇更巧妙地將SM俱樂部的元素編織進劇本,譬如窒息式性愛、調教、絕對服從等以象徵手法將性的歡愉與生死的愧悔相互連結,呈現出受到壓抑的心理情狀,必須用更激烈的肉體手段尋求出口。


誠實浴池(國家兩廳院提供 / 攝影林軒朗)

當鬼魂分享罪愆,揭示各自脆弱之後,女巫隨即發號施令,任其換位扮演各自承受痛苦的角色,並在對愧疚者施以精神羞辱,一段段不帶自省的淨化儀式於焉誕生。四隻男鬼,依循著錢湯內的規則,把傷口稍稍劃開,將膿血擠出,消毒、清創,找出折磨與痛苦自己的核心,是自己的軟弱與自私,享受凌虐的愉悅,痛苦者之間渡化彼此,透過他人之鑑,亮出自己始終不敢面對的心魔,方是解脱的第一步。

轉生後的軍艦鬼魂,有些成了巨大的海星,而此四隻鬼則成為含砂閉合的蚌殼。浴場的水流意象,在女巫的帶領下,完成了一場類如跨過奈何橋、喝下孟婆湯的儀式,最後得以超渡,投胎成為把「愧疚」像砂一樣安靜懷抱於胸,或是吐淨的蚌殼。

然而無論是人或鬼,想要繼續前進,都必須享受凌虐的痛苦,記憶祛魅,才能真正重獲新生,即便投胎為海星、蚌類,或許是經歷過「人」獨有的貪嗔癡憎怨與喜怒哀樂後的過程中,隱隱許願,進到下一世最好的轉生狀態。

值得留意的是,三名巫女工作時全身著素淨「白」衣,不同國家對顏色的象徵自有不同。在台灣,白色常與喪葬連結;而在日本,則會與婚喜時的「白無垢」相銜,以顏色翻玩幽冥與神聖的意涵,也是編劇的巧思,配以劇中穿插的台、日童謠與歌曲,形成異色童話的氛圍。特別當,洪珮瑜具有穿透力的歌聲,在劇場中,清唱〈泥娃娃〉、〈明室〉時,聲色與空靜在空間中迴盪時,衍生出一種既鬼魅又莊嚴的療癒性。

回頭看向過去,是人類良好的情感特質。但若過度耽溺,懷舊也會讓人陷入迷障。誠如詩人王小苗寫的詞:「陷入黑暗的時候/忘了有光存在」。當恐怖與罣礙成形,能度一切苦厄的是被溫泉洗去憂傷、不再強於汙淖陷溝渠的自己。


作者按:篇名標題借自郝譽翔書名。

篇名標題借自郝譽翔書名。

《誠實浴池》

演出|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 庭劇團PENINO
時間|2024/04/28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生命的惡可以被淨化嗎?經過洗滌的靈魂可以再次分享展演嗎?《誠實浴池》以童話般的扮演方式來論述惡與救贖這樣深沉的議題,更用儀式象徵的各種意象去概括了帝國主義的輪廓與性別權力關係。
5月
14
2024
該劇倫理預示趨向某一劇場重要議題:情感的處理是否一定要走向極端的宣洩?劇場能否承擔「情緒節制」的美學創作?
7月
18
2025
小狐狸這一段從原鄉到陌生地的遷移歷程,彷若當代高移動率、移工人口與北漂的狀態,使得《還沒有名字的故事》不只是一齣成長童話,更像一面折射現實的萬花筒。
7月
10
2025
與其說《你說的我不相信》談論被掩藏的歷史,更像是因歷史而觸發的記憶,藉由演員一再重複扮演,呈現「開槍那瞬間」的角色演繹與心境模擬。
7月
09
2025
在這裡,是印度需要《三個傻瓜》,得以進入全球的標準化秩序之中,無論是寄望在劇中更為呈現「印度」的故事,或是打造模糊的「亞洲」,更或是希望更全面地在地化改編以致於可以看到「臺灣」
7月
08
2025
這個提問,既讓華英真正地踏上了娜拉的離家之路,重新組織了讓妍青得以登台的新家庭;卻也讓這部作品從自歷史與性別結合起來的雙重議題中,找到快速又簡便的脫身之道
7月
03
2025
在多語交織的日常音景中,理應有著不同語言各自獨特的抑揚頓挫、節奏起伏,呈現豐富而繁雜的聲音想像;可惜高度仰賴聲音敘事的《乘著未知漂流去》,最終也如其語言策略般趨向穩定單一,陷入固定頻率的迴圈。
7月
03
2025
這齣戲,潛在著對戰爭的譴責,因為潛在,所以深刻地內化了戰爭難民的人道關切;然則,進一步呢?如何探究戰爭何以發生?並從民眾的觀點出發,追問戰爭難民流離失所以後,將何去何從?
7月
01
2025
果陀劇場《三個傻瓜》改編自2009年印度寶萊塢經典《三個傻瓜》(3 Idiots),不僅具歷史意義,也面臨極高的轉譯門檻。如何在忠於原著精神的基礎上,透過文化在地化的重組,讓這部挑戰傳統教育體制故事與臺灣當代觀眾產生情感連結,無疑是一大挑戰。
7月
0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