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誠實浴池》
5月
02
2024
誠實浴池(國家兩廳院提供 / 攝影林軒朗)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44次瀏覽

文 董柏廷(報社記者)

那是一間死後才能進入的錢湯。

與其說是童話,其實我更以為是,介於宮崎駿動畫《神隱少女》以及不思議事件之間的幽冥怪談。故事描述四名因為戰爭,被迫上戰場的軍艦軍人,帶著彼此無法撫平的生前記憶,抵達錢湯/浴池。

由台灣導演王嘉明與日本谷野九郎共製的作品,靈感來自川端康成的《睡美人》,原著裡是衰朽的老人看著被餵食安眠藥的貞靜的女子回顧自己,改編成舞台上三位巫女。舞台設計背景是富士山與野柳女王頭的並陳,讓錢湯/浴池,成為某種時空、生死、真假、魔幻寫實的隱喻結界——甚至讓我不禁聯想起,戰後,北投「女侍應生住宿戶聯誼會」成立,是戰後台灣合法的風化區之一——藉此召喚亡者的遺憾、執著、憤恨、創傷,愧疚與不熄的執念,自己被自己的執念糾纏,盤成死結,一個一個成為無法投胎的鬼。

編劇更巧妙地將SM俱樂部的元素編織進劇本,譬如窒息式性愛、調教、絕對服從等以象徵手法將性的歡愉與生死的愧悔相互連結,呈現出受到壓抑的心理情狀,必須用更激烈的肉體手段尋求出口。


誠實浴池(國家兩廳院提供 / 攝影林軒朗)

當鬼魂分享罪愆,揭示各自脆弱之後,女巫隨即發號施令,任其換位扮演各自承受痛苦的角色,並在對愧疚者施以精神羞辱,一段段不帶自省的淨化儀式於焉誕生。四隻男鬼,依循著錢湯內的規則,把傷口稍稍劃開,將膿血擠出,消毒、清創,找出折磨與痛苦自己的核心,是自己的軟弱與自私,享受凌虐的愉悅,痛苦者之間渡化彼此,透過他人之鑑,亮出自己始終不敢面對的心魔,方是解脱的第一步。

轉生後的軍艦鬼魂,有些成了巨大的海星,而此四隻鬼則成為含砂閉合的蚌殼。浴場的水流意象,在女巫的帶領下,完成了一場類如跨過奈何橋、喝下孟婆湯的儀式,最後得以超渡,投胎成為把「愧疚」像砂一樣安靜懷抱於胸,或是吐淨的蚌殼。

然而無論是人或鬼,想要繼續前進,都必須享受凌虐的痛苦,記憶祛魅,才能真正重獲新生,即便投胎為海星、蚌類,或許是經歷過「人」獨有的貪嗔癡憎怨與喜怒哀樂後的過程中,隱隱許願,進到下一世最好的轉生狀態。

值得留意的是,三名巫女工作時全身著素淨「白」衣,不同國家對顏色的象徵自有不同。在台灣,白色常與喪葬連結;而在日本,則會與婚喜時的「白無垢」相銜,以顏色翻玩幽冥與神聖的意涵,也是編劇的巧思,配以劇中穿插的台、日童謠與歌曲,形成異色童話的氛圍。特別當,洪珮瑜具有穿透力的歌聲,在劇場中,清唱〈泥娃娃〉、〈明室〉時,聲色與空靜在空間中迴盪時,衍生出一種既鬼魅又莊嚴的療癒性。

回頭看向過去,是人類良好的情感特質。但若過度耽溺,懷舊也會讓人陷入迷障。誠如詩人王小苗寫的詞:「陷入黑暗的時候/忘了有光存在」。當恐怖與罣礙成形,能度一切苦厄的是被溫泉洗去憂傷、不再強於汙淖陷溝渠的自己。


作者按:篇名標題借自郝譽翔書名。

篇名標題借自郝譽翔書名。

《誠實浴池》

演出|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 庭劇團PENINO
時間|2024/04/28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生命的惡可以被淨化嗎?經過洗滌的靈魂可以再次分享展演嗎?《誠實浴池》以童話般的扮演方式來論述惡與救贖這樣深沉的議題,更用儀式象徵的各種意象去概括了帝國主義的輪廓與性別權力關係。
5月
14
2024
本作表現簡明幹練,有效地建立起與觀眾的關係,雖然作品中不乏具有複雜性的戰爭思考,卻在最終因著北之澤與觀眾,透過「我們」的可相互替換,讓本超越了對立結構的「反戰」態度,潰散為了戰爭與和平一體雙身的矛盾之中。
1月
22
2025
儘管整體對女工生命經驗的藝術性演繹動人,但作品更多表現的是旗津受訪者對家鄉的個人情感,卻似乎難以清楚呈現以1973年「高中六號」女工沉船事件為命題的政治議程與核心辯證。這使得作品與觀眾的討論變得侷限。
1月
22
2025
若再考慮到本劇刻意將歌仔戲史點綴其中,並介紹行話等因素,真可如節目冊觀眾迴響期許般「作為推廣歌仔戲的定目劇」。無庸置疑,這是一齣好看的戲,但卻不是洪醒夫的《散戲》。
1月
20
2025
最後,羊魂人身的主角遇見羊群,羊群紛紛走避,對羊來說,牠/他是人類,即使試圖發出羊叫,牠/他也不是羊。主角親手打造了一個謊言來欺騙自己,單向的輸送帶像是不可逆的時間軸,這隻羊在黑撲撲的時光隧道裡走了許久,回頭卻已看不見原來的入口。
1月
17
2025
假設是未讀過原作的觀眾,與其說是首尾齊全的戲齣,更像是一種前導片、角色介紹一樣,讓對原作不熟或未打過照面的觀眾開始對這個戲劇產生興趣
1月
17
2025
本作的確透過精心設計的劇場調度,成功地建立起一個讓他自己很「不自由」的劇場。並以這樣的不自由,將觀演關係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美學判斷,概括成了唯一一種關於真假的命題。
1月
17
2025
然而,我們多只看見「不快樂」的狀態與選擇結果,所有的內在掙扎與迂迴,卻都以「尊重理解」、「不多過問」為理由隔絕於觀眾的共情之外,使一切成為無以名狀、不可言喻的心理狀態。
1月
13
2025
《祕密花園》自出版以來,被視為療癒與成長的象徵。此次如果兒童劇團將這部百年經典搬上舞台,挑戰的不僅是保留原作的純真與深刻,還在於如何以劇場語言帶來新鮮的視覺與情感體驗。
1月
1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