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碰眼睛的光線《形式暫留&觸‧覺》
Mar
25
2013
形式暫留(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91次瀏覽
李時雍(2013年度駐站評論人)

視觸性(haptique)一詞,是德勒茲(Gilles Deleuze)在論及培根畫作中對於身體的扭曲支離,除了帶有傳統觀視法中,自主體位置對客體作外部的「視覺」觀看與呈顯外,更在色塊的推擠運用下,進一步牽動觀者的「觸覺」經驗。

大學時期主修攝影卻展開舞蹈創作的梅田宏明,說他的舞作《觸‧覺》是「用眼睛來touch光線,」對於畫家或攝影者等來說,影像創作過程的身體性投入與觀看行為之間,存有偌大拉扯;培根的筆觸,或是更後來藝術家們帶入複合媒材(mixed media)的形式創作,或都是要回應這種如梅田所指出,視覺主導性的問題:「大家把眼睛認定是用來『看』東西的器官,但基本上光線是『碰觸』著眼睛的……所以我使用可以觸碰眼睛的光線來傳達我的舞蹈概念。」

記得二00九年台北演出的《碎拍漸境》(While Going to a Condition),光線方格構成視點居中的梅田,在背幕投影、在電子聲響中,串動的破碎動作和蓄聚的身體能量,突然地在光源的環圈變換和閃滅底下,於舞台打著光屏雜訊、跳格般的影像,在當時我的眼底留下視覺與觸覺的複合感受。

這一次帶來的《觸‧覺》(Haptic, 2008)改採了紅、藍、綠等原色光線所交織構成的空間,除去數位影像設計,單純藉由光和身體的關係;反而更進一步地,突顯了梅田宏明作品中的「視─觸性」思考:身體在低限光線之中的碎拍腳步、關節、腕肘、脖頸的微小到極大、而迅速的晃動串流……,在觀者視覺的暫留間,成為整體的畫面影像,空間成為了平面,結合上電子音響,復以光線的粒子性(即波粒二象性,光所具有的波動及粒子性)敞開空間,touch觸及觀看。近幾年,在台灣常見科技空間與當代身體關係的作品,如何自數位影像的束縛裡解開的提問(如一當代舞團、如周東彥),在梅田宏明起始於影像思維的《碎拍漸境》到《觸‧覺》,可見另一種光之存有學上的辨證呈現。

反觀《形式暫留》一作,以亞洲代表性的地域、文化的舞蹈身體,台灣舞者鄭郁蓉、印度波羅多舞等的Hema Sundari Vellaluru、柬埔寨古典面具猴子角色的Rady Nget;以猴子角色始終之為框架,其中三人分據空間中的三點,或有交替,動作或暫留,隨後方影像線條維度改變,而創造出段落間差異的空間感。梅田企圖在此找尋動作系統的單位形式及其中差異(或普遍性),遂可見動力重心分別在鄭郁蓉的核心以下位置,Hema Sundari Vellaluru的足部和手勢、Rady Nget擬動物的線條。然而,動作分析與抽象化後如此,似乎反顯出動作系統難以統合於《形式暫留》中的問題;三個人各自孤立於空間、於數位影像、於音樂的三個位置,未見,譬如,梅田獨舞中經影像化、再顯出光學視觸性的作品能量╱質量。但我想這是有意思的,在創作過《碎拍漸境》、《格局N次方》、《觸‧覺》等探索個人身體動作系統的獨特創作之後,如何進一步帶入差異性的身體,是他二00八年起進行為期十年的編舞計劃“Superkinesis”,《形式暫留》已是其中第四個作品;遂令人好奇,在梅田的獨特「視」角下,終會「觸」及的會是什麼。

《形式暫留&觸‧覺》

演出|梅田宏明
時間|2013/03/17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Oct
14
2024
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Oct
13
2024
隨著表演者在舞台上回想起的「舉手」與發聲,其力度似乎意味著創作者/表演者想要正面迎擊某一面牆;而這一面牆的內核關乎了當事者所在意的生命經驗,有徬徨、焦慮與怒氣,進而回望這些舉止的源頭與動機,猶如一種來自當事者的「愛」跌進了谷底,然後激起一整個連充滿試探性的時代,也無法平息的驚人勇氣。
Oct
09
2024
這個台灣原創的舞劇中,卻可以看見多種元素的肢體語彙,包含現代、民族、芭蕾,甚至是佛朗明哥舞。從劇中對於歷史脈絡下的故事與舞台美學風格的專業運用,可以感受到台灣柔軟包容的文化特色,是一個結合各種專業才能,並融合呈現的表演藝術。
Oct
09
2024
全場觀眾呆呆坐著,面對著是否該積極地去理解這些流動的刺眼與挑釁究竟意味著什麼而無動於衷?又或是令人岔題雜想,編舞家當真要三部曲翻了你個底朝天:莫非這裡的音樂是用來看的,視覺是通過震動方可見,而舞蹈本身就是飛蚊症?難道這是一個新的山神巨獸神話傳奇的懸絲傀儡戲?果真眼前的都不是眼前,唯有鳴謝支持我們繼續跳舞是真?真的是這樣?政治正確就是理所當然?
Oct
08
2024
於是乎《我.我們》第二部曲也一如首部曲般,意味著全新的布拉瑞揚舞團正在萌芽,同時尋覓到了一個獨立的中心點,而不單僅是繼承,以及向傳統學習。他們開始進一步發展、定義此時此刻的當代原民文化,對筆者而言,更點出了新的演化與反思:這樣「原住民」嗎?
Oct
08
2024
《我忘記舉手》藉由樂齡族群、青年族群及青壯年族群,讓觀眾重新反思人生階段所面臨的議題,具教育意涵以及人生觀,探討人生哲理……
Oct
07
2024
做為後進的創作發表平台,賴翠霜的「獨自跳舞」舞蹈創作平台提出了自編自跳的條件,並以非典型空間做為對新手編創者的挑戰,而以非典型空間做為展演之處確實有別於其它編創平台。
Sep
24
2024
人生如戲,信者得救。人可以被符號迷惑,但一個簡單的動作又可以令一切淪陷,強制排卵確實是宗教般瘋狂的行為。
Sep
1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