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像山水《富春山居-浙江民族樂團在臺北》
5月
31
2014
富春山居(台北市立國樂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96次瀏覽
邱柏盛(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表演藝術碩士班)

此次演出由臺北市立國樂團邀請浙江民族樂團共同擔綱,除了演出多首著名曲目外,節目焦點多放置於那以中國名畫《富春山居圖》為創作主題的大型民族管弦樂組曲-《富春山居圖隨想》。

《富春山居圖》為元代畫家黃公望的作品,有「畫中之蘭亭」、「山水畫第一神品」等美譽。原畫經過多次輾轉易手,最後燒毀成二部分,分別藏於浙江省博物館以及臺北故宮博物院兩館,故此次由兩地國樂團來共同呈現《富春山居圖隨想》,不論是樂曲本身或節目企劃上,皆饒富意味。

本樂曲以《富春山居圖》作為創作主題,隨著畫作的構圖結構展開,分成〈天地龢鳴〉、〈流水行雲〉、〈聽風醉月〉、〈秋山聞道〉及〈山水合璧〉等五個樂章。原畫為一長卷之山水畫作品,薦賞時由右至左捲動,代表著時間與空間的流動,樂曲之演繹亦如畫作的捲動般引領著全場觀眾進入畫中世界,共同尋找「畫中之音」與「畫外之境」,而節目全程皆播放多媒體動畫,更易於導引觀眾進入融合音樂與畫作的想像空間。在音樂形象部分,作曲家試圖利用樂器與音樂特性建構出原畫的主題以及意象的想像世界,如澎湃的音樂形式描繪大筆揮就的壯闊山勢;以大段的迴旋音型如江水的汩汩不息;擦弦聲創造雲霧飄渺的氛圍;笛聲如空谷回音;此起彼落的器樂交錯如同畫家筆下的各式皴法。每一樂章皆依照原畫進行主題的創造,如畫中士人與漁夫間的唱和、秋山上「道」的聯想等等,可能皆是創作者賦與原畫作的想像意涵。

節目現場除了多媒體的播放外,在首、尾二個樂章中,安排一人著士人服飾登場,以越劇口白吟誦詩句,此人似乎自畫中而來,亦或有如作者登臨、娓娓自述,更像是旁觀者般,以詩歌讚頌那富春山川所構築的理想世界。在反覆數句「紙上天人時光,別無恙?」的發問後,將樂曲推向結尾高潮,彷彿在暗示不論是作品本身、觀眾甚至是整體的現場空間彼此交織融合,畫中小天地幻化成宇宙大天地,超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達到物我兩相忘的境界。

本場節目以《富春山居圖》作為主題構思,在多媒體動畫的播放下,呈現出比原圖片更有述說性的效果。樂曲進行中演員的吟誦不僅僅表現出導聆的功能,更兼具戲劇表演的元素。在多方面領域的結合與引導下,使得整體表演豐富而易懂,如同本次宣傳文字般:「讓大家可以享有聽覺與視覺雙重享受」。相對而言,如果作品本身已述說了一切,「觀」眾除了享受當下的刺激外,還能做甚麼?

《富春山居-浙江民族樂團在臺北》

演出|浙江民族樂團與臺北市立國樂團
時間|2014/05/25 19:30
地點|臺北市立中山堂中正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先以整體而論,獨奏的表現相當優秀,尤其是在抒情樂句的處理上,例如第一樂章第二主題,句尾的大跳八度高音不僅音準扎實且音色清麗,在情緒的收尾上更是有著無窮餘韻
6月
09
2025
故事作為鉤子,鉤出情感的洪流,感官如藤蔓觸碰人的內心活動,眼睛看不見空氣,但依然可以感受到風的流動,耳朵聽不見光,卻可以感知語言的溫度。無垠黑暗之中,無語凝噎,卻已淚千行。
6月
03
2025
蔡雯慧的演唱柔中帶剛、含蓄但堅定,表達出她的人生哲學以及對極圈生活的觀察,溫暖而有穿透力的歌聲搭配李成員的電貝斯伴奏相得益彰。
6月
02
2025
她那綿延溫暖的歌唱線條,串連著既清楚又充滿顏色的咬字。她用心鑽研出的文學底韻和多年嚴以律己所修鍊出的演唱技巧,透過今晚舒曼的音樂詮釋,完美展現。
5月
30
2025
雖然音樂在整部作品裡如此重要,但也少有角色或劇情引導觀眾留心聽覺,讓音樂始終停留在背景。在這些情形下,那「音樂與情緒關係」的感知與想像之訓練,也因此大打折扣。
5月
28
2025
這場音樂會以久石讓的經典動畫配樂為主軸,將現代與爵士、跨界與流行的語彙巧妙融合,帶領觀眾走入一扇通往「絕對」音樂世界的大門。
5月
21
2025
在呂紹嘉的帶領下,器樂聲部間的合作,如行雲流水般的流暢,各個器樂的獨奏段落,也精彩得令人目不暇給。NSO好似站在山巔的巨人,以其虛懷若谷的心境,用蕭斯塔柯維契的音樂,帶著觀眾一起經歷了一場帶了點魔幻氛圍的音樂旅程。
5月
20
2025
然而若對照團隊宣稱的「讓故事不再凝止於船難時刻」,本作恰恰陷入另一種凝視困境:當所有藝術手段都服務於「重現」而非「重構」,當形式實驗壓倒敘事深度,歷史記憶反而被禁錮在當代劇場的美學裝置中。
5月
13
2025
王群婷的音樂語彙不拘泥傳統,著重的是聲響結構和情感氛圍。透過簡潔但深刻的旋律、自由而具彈性的即興、營造出精緻而具詩意的聆聽效果。這使她的創作既保有個人特色,也能和當代即興音樂對話。
5月
0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