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之流轉,青澀到深刻《轉・轉》
11月
22
2021
2021嘉義小劇場戲劇節 轉・轉(阮劇團提供/攝影馬雨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39次瀏覽

鄭得愛(社會人士)


《轉・轉》是由阮劇團主辦「2021嘉義小劇場戲劇節」裡「青少年劇場」的製作,歷經長達一年的集體訓練到創作,將台灣各地十三位青少年的生命故事發展成全長近八十分鐘的作品。面對這樣的合作歷程,藝術高度的追求或許並非首要,更大的考驗與提問在於:戲劇專業團隊與素人演員如何「互為主體」的彼此投入,將真實有感的生命故事,提煉為具有美學價值的劇場展演?在虛擬網絡與全球疫情打破各種疆界的時代,青世代會以何種視角,詮釋屬於他們於不同時空裡的「親身在場」?最後,為什麼我們需要「青少年劇場」,它對在地劇場生態乃至普遍觀眾群的社會影響力及意義是什麼?

首先,一進劇場所見,是由尼龍網織成的波浪狀布簾,舞台上方掛著滿滿的暖色燈泡,場上則是完全乾淨的空台,在當代爵士的背景音樂下,給人輕鬆活潑而不複雜的氛圍。演出開始,全體演員帶著滿滿的能量,用一系列詩意語言與肢體變換亮相,讓觀眾在看見演員的同時,也慢慢熟悉他們的敘事邏輯。頻繁的「直面」,使我感受到這群人很真實的意念——欲透過「表演」突破自我的強烈意圖。在導演流暢嫻熟的舞台畫面調度下,神情仍帶著些許不自信的(表演者)個體,合成為具有力道的群體,向觀眾席說著「我們在這」。

接著,以「四季」作為區隔,演出用了很大的篇幅,探討家庭關係對自己的影響,內容如:藍領好賭的父親、嗜酒擺爛的父親、承擔農務的母親、寵溺獨子的父母⋯⋯。這樣的主題其實是令我訝異的,一方面,發現無論大時代如何前進,「原生家庭」作為個體關照自我的起點,始終存在著不容忽視的重要位置。演員服裝有懷舊、有現代、有奇幻⋯⋯等不一致的選擇,語言有華語、台語、臺灣國語,更加強了時空的混雜與模糊感。另一方面,作品在結構上的策略,是分成當事人「口述歷史」、進入角色的「寫實表演」、集體演員中性的「風格化表演」三個層次,不但考驗演員切換狀態、避免節奏斷裂的能力,也必然在每段成長經歷的揭露、控訴、悼念、和解,以此時此刻的恐懼和勇敢,與過去連結。在為之動容的同時,我聯想到心理劇在悲傷輔導工作的應用——主要角色從述說到重演,往往需要引導者的專業評估及對當事人的反覆確認,好在一定的保護機制下不流於符應演出目標、再次傷害——我想,這樣的任務對於團隊中的導演/導師乃是雙重角色的一大功課,更是以個人化敘事編創「青少年劇場」所需特別留意的,若能在演出前後,給予參與者足夠支持、拖住細微的脆弱,肯定能在這名為「劇場」的魔幻時空,找到重返現實生命的積極意義。


2021嘉義小劇場戲劇節 轉・轉(阮劇團提供/攝影馬雨辰)

承接上述觀點回到戲劇情節,「自我實踐」也是極為重要的議題,特別喜歡「漫才少女」每次一點點的無厘頭穿插:合理而巧妙地搭上郵差,跟著前往日本探訪女友的旅途,在心碎分離後幫助全場跳脫低靡氣氛、笑看人生。純粹的熱情無需多言,也有如一對白色「翅膀」,可能帶著自己飛到名為夢想的彼方,甚至成為他人墜落時的輕盈陪伴。自此,戲劇進入我認為最精彩的段落,帶著前段故事的積累,演員們再次回到開場時的身體能量,且更為集中,用「人生選邊站」的節目設計,揭示出每個人或主動、或被動所成就的種種異同,再快節奏地連結全球化時代裡幾個重大國際衝突。當過去、現在、未來的事件交織發生,身在其中的人們,該如何解讀這些看似互不相關、沒有標準答案,卻又給人莫名熟悉感的千絲萬縷?從天而降、將人擊打伏地的滿場彩球,象徵了傷痕苦痛化為生命祝福,再隨著眾演員的起身,抬頭仰望從戲劇前段就出現的大型月亮、舞台上方發亮的玻璃鏡面球,都指向了在宇宙的流轉中,那超越物理限制、更趨永恆的時空。

觀賞自此,相信在青澀的演技中深刻回望,每位觀者總能找到某個貼近自己的共鳴處,然後驚覺自己也被轉進了更為宏觀的大敘事裡。「青少年劇場」來自不同背景之素人演員的共構,讓我看見透過藝術人文、劇場活動促成社會群體跨領域流動的可能,不僅僅是青世代表演者主動探索、思考、到行動的跨越,也使一般觀眾在掌握質樸初心的基底下,喚起對生命創造性的渴望,開始想像「自己也能做些什麼」,而更美的轉動著。

《轉・轉》

演出|草草戲劇學校青少年劇場學員
時間|2021/10/23 18:30
地點|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觀賞完《熱帶天使》,思索其中提及面對身為台灣人命運的提問,卻無從在劇中得到任何深度的思辨,反而淪為過度美化的情感故事,以天使的角度來敘說這些歷史下殘酷的艱難時刻與身分認同
4月
14
2025
本文要處理的,既不是對於歷史、原作的比較考據,亦非限縮在免去歷史責任的表演效果,而是著重於,2025年版本《熱帶天使》所作出的種種選擇,如何透過音樂劇的形式外顯,反映出了對於1940年代歷史創傷的無法面對。
4月
14
2025
這股喜劇感的格格不入,倒也不能歸咎於個別的選角或情節,而暗示著更大矛盾的未解決:觀眾究竟應該從什麼樣的倫理位置來觀看、理解與反思戰爭及其經驗,才算恰當?
4月
14
2025
《未竟之歌》的「未竟」是關於人類是否仍有餘裕實踐那些尚未完成的未來。人類腳掌不斷向前,表示不可回頭的線性氣候變遷已進入臨界點,無法重啟或撤回,但是往回走是有機會的嗎?
4月
11
2025
脆弱、凶險、恐懼,都是追隨挑戰的必要之伴。在一個自由表達、詮釋過多的時代中,我突然覺得《無涯之軀》的前衛性帶有種古典,那種對技術硬核的堅持,滿載、加值、不知終點所至
4月
10
2025
《換/幻妻》讀劇導演藉由聲音、身體、影像與聲響的調度,將本劇對於婚姻的討論從個人感情層面拉到社會層面,揭露了婚家持續作為勞動力再生展機制的困境,以及其與跨國高科技產業主導的全球勞動分工共享的底層邏輯。
4月
10
2025
這齣音樂劇不僅是關於愛與悲劇的故事,更是對社會階級與道德標準的深刻質疑。究竟何者才是純粹的?何者才是真正的墮落?
4月
10
2025
《幹掉她》是一齣將語言、敘事與主體性全面打碎的作品,也是一面映照現代人與資訊、影像、情感、聲音相處方式的巨大鏡子。在當代舞台上的再製,不僅延續了昆普的文本實驗精神,更將這種碎裂性推向數位社會的深層隱喻。
4月
10
2025
對於一些長期熟悉《熱帶天使》的劇迷們,或許無法諒解此版刻意濃縮或刪減的劇情及鋪陳;然而對我來說,「星聲登場版」的《熱帶天使》,無疑是相當成功的嶄新文本。
4月
0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