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歷史與文化的對話嘗試《大山客》
8月
15
2024
大山客(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提供/攝影陳宥崧)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09次瀏覽

文 吳承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三年級)

《大山客》是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於2024年推出的年度作品,由旅法台籍編導薛如今執導。由獲獎無數、演員實力雄厚的榮興劇團搭配新銳作家,期望能對客家傳統戲有新的詮釋與突破。

《大山客》探討了客家人、平地漢人、原住民、日本人之間的衝突,涉及偏鄉及少數族群的教育問題,以及離家外出工作的男性如何面對來自家庭的壓力等議題,內容可謂包羅萬象。劇情講述了一位台灣留日青年志明(由蘇國慶飾演),他拋下妻子梅子(陳芝后飾)、女兒、父親(連忠宏飾)和母親(陳怡婷飾),前往台灣客家山區推動教育。最初,志明因身穿日本軍服、腰佩日本軍刀而無法被客家村民接受,後來在山上認識了原住民朋友巴尚(陳思朋飾),在他的啟發下,志明脫下日式服裝,開始下地與客家人一同勞動,終於獲得村民的接納。巴尚的妻子雪子(吳代真飾)因名字聽起來像日本名字而被族人殺害,巴尚為此打傷兇手致死,隨後被村子排擠。雪子臨終前希望巴尚能讓孩子接受教育,因此巴尚一直關注志明,希望能讓自己的子女入學。最終,儘管志明與原住民及客家人達成和解,二戰爆發使得戰火蔓延至客家山村,日軍和村民死傷慘重。日本戰敗後,國民黨開始搜查山中的日本人,志明決定暫時離開村子,學會國語後再返回繼續教學。


大山客(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提供/攝影陳宥崧)

正如筆者先前所述,本劇試圖處理的議題非常廣泛,如果處理得當,內容會十分豐富多彩,但若處理不當,則會使角色的動機與目的不明,讓觀眾感到困惑。此次《大山客》的演出明顯屬於後者,以下是幾個例子:筆者雖然知道志明將過去他人的死亡歸咎於自己,但這個理由難以支持志明遠赴客家山村教書,劇中也未說明志明對日本帝國強烈的愛國情感從何而來,這讓觀眾在觀看時產生強烈的違和感。此外,劇中並未交代雪子為何會強烈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巴尚為何願意違背部落傳統,接受雪子的遺願,這些角色的內心變化在劇本安排上都未充分展現。由於人物形象設定的失敗,這部作品注定難以取得成功。

劇作雖然融合了許多種族元素,但編劇顯然對各民族的文化缺乏深入了解,甚至在某些地方表現出對原住民文化的刻板印象。例如,劇中描述巴尚的妻子僅因名字聽起來像日本名字就被殘忍殺害,這種情節顯示出編劇將原住民描繪成無法分辨人種、野蠻嗜血、不分是非的形象,這既不公平,也醜化了原住民。

轉型正義是近年來的熱門話題,透過非主流視角理解和歷史和解,應該是劇作的目的。故在創作時,需標明史料依據,使觀眾可以對照表演與現實進行思考,然而,本劇最讓筆者詫異的是,劇中及節目冊上,未曾找到編導的史料來源,這樣不但有編造不存在的事件的疑慮,更容易加深了種族之間的誤解。劇末,日本駐軍進入客家山村,與村民一同被美軍的炸彈轟炸,並且在日本投降後,國民黨軍由客家村民帶領,逐村搜捕日本人。這些情節令人震驚。首先,雖然二戰期間美軍確實轟炸過台北等都市地區,但不太可能動用資源去轟炸無戰略價值的客家山區,更不用說派戰鬥機射殺村民了。這樣過度誇大戰爭情況,營造出「日本人將戰爭帶入客家山村」的錯誤印象,加深了觀眾對日治時期政策的誤解。其次,當時台灣並未真正遭受大規模戰火波及,局勢相對穩定,對日仇恨情緒也較低,是撤僑過程最順利的地區之一,劇中描述的情況在未有標明史料出處的情況下,變相地加深了日人、漢人、客家人與外省人之間的誤解。


大山客(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提供/攝影陳宥崧)

從劇中為數不多的動作戲中,可以看出演員們具備不錯的身段功底,過去作品中也展現了他們深厚的唱功。但遺憾的是,這部作品中演員們並未得到充分發揮的機會,讓筆者對他們「有志難伸」的處境感到同情。儘管如此,筆者也能感受到榮興劇團嘗試讓作品更加多元的努力,甚至為此邀請旅法作家合作。雖然因編導對傳統戲劇及各民族文化的陌生導致了本劇的失敗,但筆者仍然佩服並鼓勵劇團求新求變的積極精神。此外,本劇中的多媒體設計與演員的互動也讓筆者眼前一亮,期待未來的表演能帶來更多的驚喜。

《大山客》

演出|榮興客家採茶劇團
時間|2024/07/28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簡言之,創作整體上在在可看出創作者的企圖心,惟意圖雖大往往忽略了在背景環境細節的交代,易造成事件之跳脫,削弱了情節的聯結性。
8月
22
2024
「語言」始終是《大山客》中很重要的敘事角度,卻也成為全劇無法順利表述的系統。由於表演構成為「客家大戲」,所以劇中人物(無論是原住民、客家人、還是日本人)都講客語其實並無問題,但時不時加入的日語與原住民語,還是造成語言主體的混亂;同時,無法在其規則裡窺探出語言在內容與題旨的重要性,因此也更削弱《大山客》的敘事表述與內涵。
8月
09
2024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