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晶體,也該有話要說《巷弄微晶》
4月
25
2012
巷弄結晶(舞蹈生態系創作團隊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49次瀏覽
鄒欣寧

近年台灣劇場蔚然吹起一陣「我家/小店家就是劇場」的小小風潮,從再拒劇團連辦兩屆的公寓聯展、飛人集社主辦的親密小戲節等,演出不追求高人次和最大值效益,卻能讓為數不多的觀眾近距離獲得親密無間的劇場經驗,這波潮流將為「表演」、「觀看」帶來何種刺激與質變,頗值得長期觀察。

在此私人/小空間展演的風潮中,舞蹈終於也沒置身其外,成軍於2009年的「舞蹈生態系」,將舊作《結晶體》搬到公寓的頂樓加蓋,易名「巷弄微晶」,空間感受從個人私有住所擴大至密度極高的永和巷弄,身體與環境進行何種對話關係,格外令人期待。

從走出頂溪捷運站、隨舞團嚮導穿越永和路、信義路開始,我視為劇場體驗的一部分。行經錯落無序的水泥公寓與夾雜其中宣稱「拉近自然的人文豪宅」建案工地,來到靜謐的公寓頂樓,映入眼簾的是拆掉輕隔間天花、鋼架裸露的典型加蓋屋,然在重重黑布裹覆下,陽台竟也成為觀眾席,屋內則變身成黑盒子般的迷你小劇場。

但觀眾並未真與表演貼近。一透明幕隔開台上台下,是投影需要,也隱喻結晶凝成固體的瞬間。開場時,一名女舞者蜷曲如臥母體子宮的影像疊映著市街屋舍空拍照片,隨後女舞者現身,似悠悠醒轉的有機體,在一系列斷續的肢體動作中展開進化旅程。

隨著演化,兩名男舞者先後加入,三位舞者在四坪左右的空間中舞動,令人想起生殖、複製、繁衍等生物課辭彙,其中也間雜著舞者與影像裝置的即時互動,例如,當三位舞者的動作漸趨激烈,有如結晶遭受高壓、生成瞬間的躁動,他們來到舞台前緣輕觸屏幕,引發幕上陣陣漣漪……我禁不住想,如果把這樣的表演搬進生物或理化教室,絕對比要學生看老舊呆板的教學影片有趣和過癮得多。

然則這也是我的不安之處。由一群具專業科學背景的創作者組成的舞蹈生態系,以奠基於自然/環境研究的創作風格,在舞蹈劇場和純舞蹈兩條路線外另闢蹊徑,絕對值得鼓勵;然而,即使編舞者和設計群在創作陳述中反覆強調,舞蹈或科技應用最終仍須回到人身上,「用科學概念去發展舞蹈並非讓人去模擬物品」(引述自舞團部落格文字),但多半時刻我仍只看到擬態式的演出,無論是舞者的肢體動作或編製結構。

結晶在自然界是美麗的奇觀,但,人究竟要從形式的美感中萃取出什麼精神性的存在?如果碳結晶的顛峰極致造就了鑽石,那麼我們不只想看到結晶過程的巔峰和極致,還得有賦予鑽石永恆價值的「什麼」,而這個什麼,卻在《巷弄微晶》中缺席了。

另一個遺憾則是「巷弄」終究只出現於觀眾的來程和歸途,與演出並無所涉。我們確實見證了頂樓加蓋改造成黑盒子劇場的潛力,但我更想看到的,毋寧是創作者對於外在環境和身體的更多思考和辯詰,否則,觀賞演出間,不免感到所謂環境,竟然近到遙不可及。

《巷弄微晶》

演出|舞蹈生態系創作團隊
時間|2012/04/22 14:30 
地點|舞蹈生態系館(新北市永和區)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10月
14
2024
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10月
13
2024
隨著表演者在舞台上回想起的「舉手」與發聲,其力度似乎意味著創作者/表演者想要正面迎擊某一面牆;而這一面牆的內核關乎了當事者所在意的生命經驗,有徬徨、焦慮與怒氣,進而回望這些舉止的源頭與動機,猶如一種來自當事者的「愛」跌進了谷底,然後激起一整個連充滿試探性的時代,也無法平息的驚人勇氣。
10月
09
2024
這個台灣原創的舞劇中,卻可以看見多種元素的肢體語彙,包含現代、民族、芭蕾,甚至是佛朗明哥舞。從劇中對於歷史脈絡下的故事與舞台美學風格的專業運用,可以感受到台灣柔軟包容的文化特色,是一個結合各種專業才能,並融合呈現的表演藝術。
10月
09
2024
於是乎《我.我們》第二部曲也一如首部曲般,意味著全新的布拉瑞揚舞團正在萌芽,同時尋覓到了一個獨立的中心點,而不單僅是繼承,以及向傳統學習。他們開始進一步發展、定義此時此刻的當代原民文化,對筆者而言,更點出了新的演化與反思:這樣「原住民」嗎?
10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