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違和的絕妙組合《璀璨留聲》
4月
01
2016
璀璨留聲(歐普思音樂藝術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83次瀏覽
賴志光(音樂人)

經常出現在流行與爵士音樂的薩克斯風、與常見於歐洲民族與街頭音樂的手風琴,似乎和古典音樂扯不上任何關係;乍聽之下的兩者就是南轅北轍,更別說是結合在一起,那會是一種如何的聲響效果?

鋼琴的音色決定於演奏家的觸鍵,而音符的持續則是靠手指與踏板的運用,在鋼琴家按下琴鍵的瞬間,就決定了所產生的音響效果;不同於鋼琴,手風琴是靠演奏家對於風箱的控制來產生不同的音色、聲音大小、以及音符的長短,更勝於鋼琴的是手風琴對於持續的音,是可以藉由演奏家對風箱的控制而產生大小聲與音樂張力的變化,尤其是對於和弦的處理,藉由快速擠壓風箱而產生強力氣流所產生的聲響,有著如管風琴或交響樂般的效果,震撼著觀眾的聽覺神經。Duo Aliada充分運用了上述手風琴的特色,成功地取代了樂團與鋼琴的部分。改編自韋瓦第:G小調協奏曲「夜晚」,作品439(Antonio Vivaldi : Flute Concerto in G minor, Op.10 No.2, RV 439 ”La note”),手風琴完美地詮釋了樂團的和聲效果與音樂張力,雖然聲響無法與整個樂團所產生的效果相比,但與取代長笛的薩克斯風搭配,在音量上卻和諧許多,對於細膩的和聲變化也處理得更加精緻,令觀眾耳目一新。而在改編自貝爾格給豎笛與鋼琴的四首小品,作品5(Alban Berg : Vier Stuecke Op.5)中,手風琴不但取代了原有的鋼琴部分,更在音色與音量的變化上更加細緻與多元,與薩克斯風的配合也天衣無縫。

同樣是單簧樂器,薩克斯風給人的印象多為爵士或流行音樂中那滄桑又及富金屬摩擦感的冰冷尖銳聲響;但在整場音樂會中,完全聽不到熟悉的薩克斯風印象,取而代之的是單簧管溫暖、柔和且細膩的聲音,若非仔細聆聽,很難發現不同於木管所產生的金屬管聲響,大大的顛覆了聽眾對薩克斯風的豪邁奔放的刻板印象。改編自法雅的七首西班牙流行歌謠(Manuel de Falla:7 Canciones populares espanolas),用Alto薩克斯風取代人聲,搭配上手風琴的聲響,馬上讓人聯想到熱情奔放的西班牙女郎,正伴隨著手風琴瞬間強氣流所產生強烈且富張力的節奏,翩翩起舞;而薩克斯風除了演奏出柔美如歌班的旋律之外,利用拍打樂器按鍵所產生如同響板般的聲響,更是神來一筆,為演出增添了生動活潑的氛圍。

東歐的解放與歐盟的成立,除了造成大量東歐人口湧入西歐外,也將東歐的音樂帶入了西歐,讓整個歐洲的音樂發展更加的豐富多元;除了音樂本身的變化外,對於音樂的態度與思維也悄悄地在變化中,而在既有的傳統古典音樂中,也有著更多的新興想法與嘗試正在歐洲醞釀與發展中。如同Duo Aliada般的新興音樂組合正如雨後春筍般地在歐洲各地產生,他們在嘗試用不同於以往的方式創作之外,也勇於將經典作品用全新的方式詮釋,就如同現在的東歐一般,讓古典音樂從既有的框架中解放出來,除了對於音樂的重新詮釋之外,更期望藉此讓更多的人可以接受與接觸音樂。面對國內古典音樂界的市場流失,或許我們也可以換個角度,試著用新的、符合於這個世代的方式,找到適合台灣本土的古典音樂新譯與詮釋,讓更多的人產生共鳴。

《璀璨留聲》

演出|Duo Aliada 薩克斯風&手風琴二重奏
時間|2016/03/20 14:30
地點|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王群婷的音樂語彙不拘泥傳統,著重的是聲響結構和情感氛圍。透過簡潔但深刻的旋律、自由而具彈性的即興、營造出精緻而具詩意的聆聽效果。這使她的創作既保有個人特色,也能和當代即興音樂對話。
5月
06
2025
這些年輕的演奏家組成的「衛武營當代樂團」與指揮路博曼合作出一場完美而專業的現代音樂演出,讓人對台灣的當代音樂發展前景不禁充滿了樂觀的期待。
5月
05
2025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所有的當代意象詮釋在事後回想都十分有韻味,但在觀演當下感受到的無趣與疏離卻也真實存在;而這一份不適,恐怕不是「前衛劇場」、「意象表演」等術語能夠輕筆帶過的。
4月
30
2025
好似漢普森用他內心的柔軟,在一連串末世的戰爭、死亡與分離之後,對這組作品注入了對人性的關懷;最終將人性領到了神性的終點,主人翁的靈魂終得上帝的拯救,進入上帝的國,得著永恆的安息。
4月
29
2025
趙方豪在這部貫穿了二十四首不同主題歌曲的作品中,忠實地詮釋出富有層次的情緒,再加上劇場新形態的演出方式,趙方豪今晚的演出,確實展現出他音樂中卓越的藝術性,可謂其為相當成功的演唱!
4月
28
2025
無論名稱上被歸類為舞蹈劇場、作曲劇場或其他名稱,這些作品真正扣合的,是當代音樂劇場「去分類化」的本質:跨領域媒材的融合、聽覺與視覺的並置、以及由觀眾自由感知所構成的美學場域。
4月
23
2025
演奏家們並不只是「世界級演奏家」,更是探索聲響可能性的旅人,在此場音樂會中,改編與原創、平衡與衝突、嚴謹與幽默,都在細膩的演繹之下,展現出無限的音樂可能性,而此正亦為室內樂最動人的地方。
4月
09
2025
而這整場的舒曼藝術歌曲,在葛哈爾的歌聲與胡伯的琴聲中,聽眾好似跟著畫家弗里德利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那畫中的漂泊者,一起登上了山巔,凝視那洶湧翻騰的雲海,啜一口「致青春」的那種渴望(Sehnsucht)和傷痛(Wehmut)。
3月
28
2025
《群體動物》的內容是有機且開放的,透過彈性且多元的設計,音樂家每一次的「演奏」,參與者每一次的「演出」,彼此互動時所作的每一個「選擇」,都是如此不同。
3月
2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