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違和的絕妙組合《璀璨留聲》
4月
01
2016
璀璨留聲(歐普思音樂藝術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39次瀏覽
賴志光(音樂人)

經常出現在流行與爵士音樂的薩克斯風、與常見於歐洲民族與街頭音樂的手風琴,似乎和古典音樂扯不上任何關係;乍聽之下的兩者就是南轅北轍,更別說是結合在一起,那會是一種如何的聲響效果?

鋼琴的音色決定於演奏家的觸鍵,而音符的持續則是靠手指與踏板的運用,在鋼琴家按下琴鍵的瞬間,就決定了所產生的音響效果;不同於鋼琴,手風琴是靠演奏家對於風箱的控制來產生不同的音色、聲音大小、以及音符的長短,更勝於鋼琴的是手風琴對於持續的音,是可以藉由演奏家對風箱的控制而產生大小聲與音樂張力的變化,尤其是對於和弦的處理,藉由快速擠壓風箱而產生強力氣流所產生的聲響,有著如管風琴或交響樂般的效果,震撼著觀眾的聽覺神經。Duo Aliada充分運用了上述手風琴的特色,成功地取代了樂團與鋼琴的部分。改編自韋瓦第:G小調協奏曲「夜晚」,作品439(Antonio Vivaldi : Flute Concerto in G minor, Op.10 No.2, RV 439 ”La note”),手風琴完美地詮釋了樂團的和聲效果與音樂張力,雖然聲響無法與整個樂團所產生的效果相比,但與取代長笛的薩克斯風搭配,在音量上卻和諧許多,對於細膩的和聲變化也處理得更加精緻,令觀眾耳目一新。而在改編自貝爾格給豎笛與鋼琴的四首小品,作品5(Alban Berg : Vier Stuecke Op.5)中,手風琴不但取代了原有的鋼琴部分,更在音色與音量的變化上更加細緻與多元,與薩克斯風的配合也天衣無縫。

同樣是單簧樂器,薩克斯風給人的印象多為爵士或流行音樂中那滄桑又及富金屬摩擦感的冰冷尖銳聲響;但在整場音樂會中,完全聽不到熟悉的薩克斯風印象,取而代之的是單簧管溫暖、柔和且細膩的聲音,若非仔細聆聽,很難發現不同於木管所產生的金屬管聲響,大大的顛覆了聽眾對薩克斯風的豪邁奔放的刻板印象。改編自法雅的七首西班牙流行歌謠(Manuel de Falla:7 Canciones populares espanolas),用Alto薩克斯風取代人聲,搭配上手風琴的聲響,馬上讓人聯想到熱情奔放的西班牙女郎,正伴隨著手風琴瞬間強氣流所產生強烈且富張力的節奏,翩翩起舞;而薩克斯風除了演奏出柔美如歌班的旋律之外,利用拍打樂器按鍵所產生如同響板般的聲響,更是神來一筆,為演出增添了生動活潑的氛圍。

東歐的解放與歐盟的成立,除了造成大量東歐人口湧入西歐外,也將東歐的音樂帶入了西歐,讓整個歐洲的音樂發展更加的豐富多元;除了音樂本身的變化外,對於音樂的態度與思維也悄悄地在變化中,而在既有的傳統古典音樂中,也有著更多的新興想法與嘗試正在歐洲醞釀與發展中。如同Duo Aliada般的新興音樂組合正如雨後春筍般地在歐洲各地產生,他們在嘗試用不同於以往的方式創作之外,也勇於將經典作品用全新的方式詮釋,就如同現在的東歐一般,讓古典音樂從既有的框架中解放出來,除了對於音樂的重新詮釋之外,更期望藉此讓更多的人可以接受與接觸音樂。面對國內古典音樂界的市場流失,或許我們也可以換個角度,試著用新的、符合於這個世代的方式,找到適合台灣本土的古典音樂新譯與詮釋,讓更多的人產生共鳴。

《璀璨留聲》

演出|Duo Aliada 薩克斯風&手風琴二重奏
時間|2016/03/20 14:30
地點|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麥考伊.泰納快速切換和弦的手法,對於林奕銘領軍的樂團並不構成障礙,在爬過困難的山頭之後,團員們像是海闊天空般地自由,他們的演奏展現了輕鬆快意的氣氛。
1月
24
2025
若忽略掉擁有高度庶民美學的民戲,打造一個觀眾無法接近的舞台,又如何讓演員真正在觀眾流動性高的場域中,展現表演魅力?而在春美歌劇團一齣賞金極高的演出中,看見的是演員為觀眾創造效果,為自己創造表演空間。
1月
23
2025
在臺灣自由爵士場景尚未完全成熟的時代,原田依幸四重奏為本地樂迷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自由爵士並非是無序的狂熱,而是經年累月琢磨出來的創作,同時也是一套高度風格化,有完整價值體系的藝術語言。
1月
19
2025
而到了下半場,樂團與指揮之間合作得愈發有默契,指揮對於樂團的掌控得宜,樂曲風格分明,將這些歌劇的序曲演奏得十分精彩,細緻又脫俗。可以聽見飽滿豐沛的情感從樂團中宣洩而出,甚或是從團員演奏的表情中,都可以感受到大家與指揮一同盡心也盡興地融入在音樂之中。
1月
17
2025
今晚的土撥鼠室內樂群全員齊聚於舞台上,以他們多年深耕於台灣舞台的經驗,將不同的室內樂形式:四手聯彈、三重奏、四重奏……等等的多樣性呈現,為台灣觀眾量身訂製了這樣一場在聽覺上有著多重享受的「伊比利花園之夜」。
1月
13
2025
今晚所演唱浦契尼的《光榮彌撒》,在指揮吳曜宇細膩的音樂處理下,精彩地詮釋了這部美好的作品。就像是吳曜宇偕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和台北愛樂合唱團,用他們青春洋溢的音樂向那曾經青春的浦契尼致意。
1月
07
2025
透過對女性作曲家作品的演繹,《Lucy & Girls’ Melody 女作之韻 III》帶領樂迷重新認識長久以來被爵士樂圈忽略的創作,藉此啟發更多人留意音樂裡的「女性」,為臺灣爵士演出帶來更多元的策展視角,以及鼓勵創作的可能性。
1月
03
2025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