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扮武松、快打佈旋風《武松打店》
9月
22
2018
武戲專場 武松打店(國光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820次瀏覽
楊敬明(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 研究生)

無論在世界的哪個角落,總有這樣的一群不被認同的人:以科技產品如電腦為工具,製作網路影片為基礎,將自己所學的「傳統藝術」持續向外做文化推廣。有時同行人員會不理解他們,加以批評,認為他們使用的方式不夠堅守傳統所謂的「度」,但無論他們是透過哪種平臺,他們是具備「大膽」、「創意」、「脫離常規」的代名詞,他們就是近年來,透過網路集氣的傳播者。

新一代的臺灣京劇演員,徐挺芳、張珈羚,用《打店》的舊酒裝新瓶,首先換用截然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微電影」,以最平易近人的方式,表達著他們所面對的京劇環境,釋出人文關懷,也更成為這場武戲專場最佳的宣傳。其中他們二人戲前準備工作的艱難,自不必言說,京劇的《武松打店》,主要先必備矯健的身手、細緻的人物造型、身段運行的速度與力度及把子功的施展等……這些都是傳統戲碼主要優先呈現的功夫,而這些功夫造就了一場精妙絕倫的劇藝呈現,更是該劇可貴的價值。

場景轉至臺灣戲曲中心,大幕啟、鑼鼓響,徐挺芳以一個四六勁的緩步由下場門出場,並以一個低沉渾厚的方式唱吹腔中的:「恨蒼天屢次裡困英雄,禁大哥呼喚為何情?」來解析他飾演的武松,所面對的現實是一肚子的悶氣,但憂愁不展是心裡所處狀態,感受得出徐挺芳呈現的是內心戲而不是直接表露於外。除了唱腔之外,九零後的徐挺芳在舞臺上體現許多優點:首先是形體美,通過眾多老師教授此戲後獲得的身段元素,從對孫二娘開打表演過程,不僅手與手招式清楚,一部分的舞臺魅力來自於身段舞姿的柔美流暢,將蓋叫天先生所創立「擰麻花」的擰腰造型,完成得十分吸睛。當然要做到順暢柔美的前提必須掌握功法,此戲特別、經典之處融合了許多武術中的閃、轉、騰、挪等……這些都是演員們必備的功課。

在黑夜場景之下,伸手不見五指,首先是靠聽力、摸索,以「摸黑尋找」的動作來引領,情境之中為達到虛中有實的的表現內容,演員的「默契」十分重要,在這裡看得到徐挺芳與張珈羚,兩位青年演員透過氣息辨別出對方的身處方位,又通過眼神運用示意環境感以及內心變化,二人碰頭後在開打中能做到快、狠、準、穩中之武打特徵,可謂細緻嚴謹的展現,若沒有時間磨合,是不容易解釋雙方的戲劇衝突,在這樣共同的努力之下,使得當天雙方默契十足、精彩萬分。

戲曲在各地已邁入培養新觀眾的氣象,但如想擴大這個局面,筆者建議放大青年演員中的人際影響範圍,讓他們以新世代想法與做法,去因應戲曲傳承,多多現身說法、勇於表達新思維。傳統並不是年長一代的專屬品,需要放手給新世代,讓更多青年演員創造新的表達形式,來介紹他們所認識的京劇給現今的年輕人。當然年輕演員在積極創新、融入時下流行的傳播媒體,主動培養帶動現今時下青年了解戲曲的同時,筆者也期盼他們,舊中創新意,新中勿忘根。

《武松打店》

演出|國光劇團
時間|2018/09/01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觀眾組成亦透露端倪:入場者以長輩居多,年輕面孔稀少。地方戲曲的「新編」似乎依舊默認以長輩的審美為出發點:強調情感、凸顯孝道、盡量兩全其美。也就是說,地方戲是否因「孝道」的說教而被侷限在單一價值框架?
8月
21
2025
《牡丹燈籠》揉合了南管及能樂,兩個分別在中國及日本有悠久歷史的傳統樂種。音樂設計楊易修在兩者之中各自提煉,或著說揀選出特定音樂特徵,再縫合成《牡丹燈籠》繽紛的樂音景觀。
8月
21
2025
身為臺灣原生劇種的歌仔戲,雖有改編自民間傳奇的演出會觸及到妖怪,但像《魚島鯊鹿兒傳奇》這類進行類似「台灣妖怪圖鑑」的創作發展,仍舊少見。特別是這部作品的考證細緻且立意良好,其實更期待能重新對焦歌仔戲如何表現臺灣主題/體。
8月
20
2025
全方位統合的技術調度營造了強烈的臨場感,但高密度的敘事與聲光也縮減了後設反思的距離。幾次crew上場換景的技術暴露暫時懸置敘事,然而,由於演出大部分時間表演、燈光、音樂與聲響設計都相當飽滿,換景段落很容易被理解為演員與觀眾暫時休息沉澱的必要空檔,難以在根本上開啟不同於敘事的時空感知。
8月
19
2025
性別身分裡的種種發言,多半是在服務前述中看似偉大、卻又過度簡化的主題,呈現《公主與她的魔法扇》的「立意良善、卻操作牽強」,並難以理解預設的受眾與目標。
8月
15
2025
這些妖精角色對臺灣人來說多是陌生的,從本地方志傳說挖掘、串連在地妖精圖騰本身即是一件創新的發想,只可惜因為時空為架空,與臺灣意象的呼應也不夠明顯,只有在序場透過舞群歌隊不斷唱頌著臺灣的古地名,以及末場鯨鯊化為臺灣島的意象極其隱微地扣合著。
8月
13
2025
從王熙鳳出場的那句幕後白:「平兒,跟誰說話呢?」開始,黃詩雅便宛似魏海敏上身,每一句唱念、身段、表情都掌握了其師的韻味。當她身在暗處看不清面貌時,有時會分不清是魏海敏還是黃詩雅。
8月
08
2025
創作團隊力圖呼籲成人觀眾反躬自省、以身作則,為孩童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世界。只是,我們仍需要回到最基本的議題,什麼是當代的「火焰山」?如果迴避這個議題,只會如孫悟空一樣被假扇迷惑,縱容烈焰遮空。
8月
08
2025
本劇未描繪出當時的權威與獨裁,卻高呼革命口號與犧牲精神,整體顯得空洞無力。這正是《感謝公主》最致命的問題所在:形式在說話,情感卻缺席其間;表演者努力投入,觀眾卻只能勉強自己理解與接收。
8月
0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