瀰漫著跳舞的時空《跳舞的空間 泥壁》
12月
09
2014
跳舞的空間 泥壁(台灣海筆子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48次瀏覽
樊香君(專案評論人)

寶藏巖的山坡上,空氣微寒,所幸橘黃燈光暖和了空間,雖隱約感受到城市微微喧囂,差事劇團的山城劇場卻如根於塵土卻駛離喧囂的一方小舟帶領觀眾航向未知,《跳舞的空間 泥壁》從一位衣衫襤褸的男子自遠方斜坡處蹣跚走來開始,一跛一拐、一跛一拐地就定位,他是Ryuseioh Ryu 龍,他的存在,讓我一頭溺進連黑盒子或鏡框式舞台都不易經歷的真切幻象中,跳舞的空間中。

然而,不知是幸還是不幸,演出前我已悉知龍的身體不同於所謂健康或正常的身體,這前提不時干擾著我投入感受,更在演後督促我檢視自己的所有感動。

當燈光染進空間,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奇異的扭曲身體、自成邏輯的韻律與他那雙時而對視觀眾、時而不知看向何方卻意向性明確的目光,加上輕快、音質破舊的音樂(彷彿是以手風琴為主要樂器),更添些許怪誕荒謬的不真實感,我一直好奇他到底看見了甚麼?

龍的身體律動常會重複著幾種特質:漂浮、失重或奮力張/推開的狀態。有時,他會定定站在原地,安靜卻彷彿吃力地將雙臂抱一個圓,或是將雙手如一朵花即將綻放的瞬間,或根莖貫穿地面,努力張開直至末梢,也就是那最細微遙遠的神經與關節;又有時,他會以失重的狀態,遊走在木質舞台或中間被挖空處的邊緣,不只是遊走,更是奔跑、搖擺等快速移動,但在他的眼中,看不到一絲遲疑,他只是行動著,努力部署身體與重力,跌落又重起。常常,在一陣跌落重起或快速行動之後,他彷彿化身潛入海底的龍,反身衝向空中大口吐氣,發出毫不掩飾的聲音與氣息。也許正是在這樣危險邊緣的行動當下,努力與身體的抗戰或協調,透過身體的氣息、聲響、汗水、肌膚、唾液,浸潤著整個空間,充滿一種活生生的跳舞意志。

事實上,這種漂浮、失重或奮力張開的狀態,在當代舞蹈表演中並非罕見,甚至以色列知名舞團巴西瓦在編創與舞者訓練上強調的Gaga技巧,即是以身體內在或外在的「漂浮」作為動的基本設定。身體的各種可能性不斷發展,除了向外追求形式語言,也向內追求為何而動的動機,然而後者卻常常反向成為另一種形式語言。這時想想,為何龍以動詞「跳舞」的空間為名,而不以名詞的「舞蹈」的空間為名,大概有點意思了。因為龍的「跳舞」,雖似沒有固定的形式語言,但也不是自己爽的夢中囈語,而是一連串的行動過程。透過不時投向觀眾的目光、氣息與推向觀眾那稍顯瘦弱的雙臂,龍的在場,讓這些一再因漂浮而出現的奮力平衡、用力張開、邊緣搖擺又跌落重起,強烈地向觀眾展開他異於任何人的身體感與時空感,一種在因肌肉張力關係而產生身體結構錯位的狀況下,卻必須保持平衡與協調漂浮狀態,所耗費的專注力與精神力,得以讓龍自身的動覺空間彷彿產生時空放大或漸慢的錯覺,其意向性與精神力更進一步瀰漫形成了跳舞的空間。

此時回想前述「不知是幸還是不幸,演出前我已悉知龍的身體不同於所謂健康或正常的身體」,行文至此,我恍然大悟,這種因任何前提引發的感動,也許有必要意識到,卻沒有必要受其制約而壓抑了感受或感動的細胞。龍的存在,在我眼前開展了永遠無法進入的身體感與時空感,甚至是美好且具喻意的,身體的特異狀況又如何? 畢竟,任何人也無法進入任何人的時空感與身體感,所有人對所有人的身體來說都是特異的,只是理性世界的分類與範疇為我們製造了某些共同標準的假象。

在這山城劇場裡,透過龍的身體作為介質,放大了特異,也放大了感受特異的可能。他細膩且極大化其世界的時空感,讓作為觀眾的我們可以從縫隙中稍稍瞥見他眼光所投向那我們永遠無法到達的世界,一陣異次元的激盪之旅後,龍步履蹣跚、或爬或走地向斜坡回去,他的世界也跟著收束進屬於他的身體裡了。

《跳舞的空間 泥壁》

演出|Ryuseioh Ryu 龍
時間|2014/11/18 19:30
地點|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此刻舞者的肢體語彙不再是技巧的展現,而是自我與文化之間的對話,流暢又矛盾的動作軌跡,引出舞者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所面臨的身分困惑與內心掙扎。觀者也深切的感受到舞作對臺灣舞蹈教育的反思,究竟是在塑造一種融合的美學,還是在培養無根的雜糅?
1月
20
2025
編舞者賀連華將佛朗明哥的激昂與臺灣女性文化的溫柔堅韌巧妙融合,從中闡述了親情愛的真諦和情感交織的過程,這樣的雙重結構不僅是對佛朗明哥精神的致敬,也在舞台上展開了一段關於母親、女性與愛的故事。
1月
19
2025
這三部作品不僅邀請觀眾進入一場身心的冒險,也提醒我們面對內心的混亂、愛情的流轉與人生的漂泊時,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釋放。混沌不明,往往是最穩定的存在。
1月
02
2025
透過多重視角,作品呈現出移民在遷移歷史、家庭關係與國界之間的矛盾心境,並以移民後代的視野探索戰爭與移民經驗如何跨越時代與地域的界限,進一步轉化為代際之間的身份迷霧與文化矛盾。
1月
02
2025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
《密室三舞作》透過猶如儀式性的招魂的手勢,描述著人與人之間相互拉扯的情感關係,試圖在困境中召喚出人性中暗藏的魔鬼。三間密室以驚悚的氛圍綻放恐懼,然而,在毀滅殆盡的空間中,仍可透過舞者反覆的動作傳遞出人類對愛的渴望
11月
2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