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內心的女子舞蹈劇場《1+1》
7月
17
2017
詭跡(陳長志 攝,稻草人現代舞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42次瀏覽
許芷榕(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表演藝術碩士生)

2017/06/16 19:30

張婷婷獨立製作《抽屜人》首演於2012年,而稻草人舞團《詭跡》首演於2015年,這次合作成為《1+1》系列,在實驗劇場演出濃縮成各約四十分鐘的精華版。

張婷婷從小出生在繪畫的環境中,《抽屜人》的創作靈感來自西班牙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Salvador Dali,1904-1989)的⟨抽屜人⟩。舞臺設計拿掉了以往的投影技術,留下的是簡單全白,讓觀眾對整個抽屜人的呈現有更多想像空間。舞者不斷撫摸抽屜,把耳朵貼在抽屜上傾聽,又把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放在抽屜裡,抽屜像是自己,亦或是一個人,舞者和抽屜在舞臺上對話起來。利用不同時間點的燈光製造出不同方位的交錯斜線,張婷婷認為抽屜就像人的記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記憶,美好的會把它擺上面,不堪回首的擺下面,或把它上鎖、翻轉、蓋住、藏起……,但是實際上那些記憶到底在說什麼,只有自己知道。

張婷婷讓舞者在其中一個部分的衣服呈現繪畫中的三原色紅、黃、藍,再加上全白的佈景,她在演後座談中表示,他希望觀眾能欣賞在純美的肢體,並且像是在欣賞一幅畫作,雖然靈感來自於達利的⟨抽屜人⟩,但她並沒有要詮釋它。【1】在這次重新詮釋的演出,《抽屜人》已經沒有一個真正的符號象徵,它給我們更多的自由想像空間,或是讓我們只關注在舞者與抽屜的互動,回到欣賞身體動作的美。

羅文瑾的《詭跡》靈感來自於沙特(Jean-Paul Sartre,1905-1980)小說《嘔吐》,舞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水桶,而水桶的材質是鐵製,因此水桶當承接屋頂漏水會發出清亮的聲響,規律又雜亂,羅文瑾提到這個屋頂漏水的場景就是台南排練場的場景,從日常生活中的漏水狀況帶進人心裡的焦慮感,進而透過水桶呈現在舞作中,在劇場的演出無法控制水與水桶的不定性,試著透露出恐懼的感覺。

舞作中出現身穿白色大衣,頭上套著水桶,詭異的穿梭在整個舞臺,水桶一層一層的覆蓋,當最後一個水桶拿掉時,出現的是黑色的布蓋住了臉,好似《嘔吐》裡頭的主角,任何東西都不能代表著自己的本質,別人怎麼看你,那也不是真正的自己。《詭跡》整個核心在探討「存在」二字,不論是舞者的動作還是舞臺設計,都是沒有規律的,甚至把水桶擬人化,產生一種荒謬的感覺。沙特的存在主義強調的是一種「偶然的存在」,人在生活中常常發生很多出乎意料的事情,因此人會因為這些事情而採取行動,然後證明自己還有事情的存在,例如整個舞作中的漏水事件。

經典作品的濃縮其實是一個艱難的任務,濃縮的好就會覺得整場很有重點,濃縮的不好就會失去了軸心,再者拿兩個經典作品放在一起呈現,是否會被觀眾不斷比較?但會發現兩者除了運用道具,竟然還有微妙的共同之處:人的內心。

註釋

1、創作者演後座談之陳述。

《1+1》

演出|張婷婷獨立製作、稻草人現代舞團
時間|
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幾個世紀以來臺灣所承受的暴力究竟不能總是向外追究,筆者以為這段舞蹈一定程度擴延了舞蹈在「臺灣議題」上的眼界,舞者身體所揭櫫的暴力形象,指向臺灣歷史尚未完全清理的統治與壓迫史觀。(王昱程)
5月
02
2017
「黑白打鬥」的場景遍布中庭與觀者四周的迴廊,這是以舞蹈包圍觀眾,製造出周遭皆「戰火」的景象。有時舞者也穿越觀眾身旁,近距離的展演製造鮮明生動效果,猶如現場發生的「真實」打鬥(戰爭)事件。(徐瑋瑩)
4月
19
2017
與其說是高地位者與弱勢者,又好像是人與動物,過程中雙方肢體呈現反抗與馴服、對抗與抵制,舞者們的低吼聲像是釋放心中的負面能量。力與力之間相互對抗,使得能量互相抵制無法傳遞,低吼聲成為了另一個能量的出口。(吳佳茵)
4月
17
2017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10月
14
2024
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10月
1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