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見新聲《簪纓狂想-四弦之音》
1月
21
2015
簪纓狂想-四弦之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22次瀏覽
潘文菁(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碩士班)

「簪纓」一詞,原為新北市深坑區之舊稱。台北簪纓國樂團取其古名沿用,其意是為傳承古典之意,樂團由藝術總監黃光佑及許多優秀音樂學子組成,每年致力於各種形式的展演。台北簪纓國樂團在舞台表演上細緻靈動,充滿熱情,樂思往往在團員與指揮之間,豐富而自然的流動著。多年來累積豐富舞台經驗,在熱情與專業的定位之下,追求音樂上的不斷突破與再造,並透藉由各種藝術形式,表現對台灣這塊土地、文化之情感,是一之兼具理性與感性的藝術團隊。

《簪纓狂想-四弦之音》以琵琶、笛、三弦、嗩吶為主要演出樂器。本場音樂會所演出的曲目多以傳統國樂曲為主,上半場曲目共有六首,分別為北管曲牌《風入松》,笛《嬉遊曲》,三弦《湘江之歌》,琵琶《春江花月夜》、《訴-­‐讀唐詩<琵琶行>有感》、《高山流水》。其中最為特別的地方是第一首以北管曲牌《風入松》為開場曲,因為「風入松」為風入松林,同時也是北管戲曲常用於開戲的曲牌,正因為如此演奏者才會將《風入松》作為第一首曲目。

以傳統戲曲曲目當作開場表演,著實讓聽眾在一開始就有一種不一樣的視覺享受與聽覺震撼。上半場整體而言,演出曲目為演奏者個人獨奏和搭配鋼琴伴奏為主。筆者對於上半場演出的琵琶曲《訴-­‐讀唐詩<琵琶行>有感》與《高山流水》最為印象深刻。《訴-­‐讀唐詩<琵琶行>有感》,曲名當中的《琵琶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千古名稱,樂曲一開始是吟誦的感覺,整體而言是一首抒情的中慢板節奏。值得一提的是,演奏者表演到一半琵琶忽然走音,因為演奏者沒有準備備用的琵琶導致樂曲一度中斷,雖然部分聽眾可以接受這樣狀況,但對於演奏者而言,樂曲詮釋表現會有美中不足的遺憾。另一首琵琶曲是上半場最後一首樂曲《高山流水》,相對於古琴版《高山流水》,對照本場音樂會琵琶所演奏的《高山流水》,題材內容也是訴說伯牙與子期的故事,兩者不同的地方在於琵琶曲的《高山流水》加入民間樂曲《老六板》弦律架構,在聆聽時整個旋律性變得相當鮮明,與古琴曲《高山流水》別有不同的情境。

音樂會進入下半場,下半場的曲目共五首,分別為笛《大青山下》、《鷹之戀》,琵琶《霸王卸甲》、《怒》,三弦《新編六板》。有別於上半場,下半場的曲目《鷹之戀》與《怒》有簪纓國樂團共同演出。下半場一開始的曲目《大青山下》,是一首內蒙古的「二人台」戲曲音樂,最為特別的地方在於樂曲中使用許多華麗的裝飾音技巧,其中,演奏者所使用的左、右手飛指技巧,是「二人台」音樂號以笛子為主要的吹奏技術。三弦曲《新編六板》,又稱之為老六板,是絲竹樂的古老樂曲。曲子因為改編成爵士風格,在聆聽的過程可以發現,原來傳統的絲竹樂也能將其變成爵士風格。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是三弦與爵士鼓和鋼琴搭配的過程中,聲音難免會被其它伴奏樂器蓋過。

整場音樂會除了視覺享受之外,最重要在於聆聽傳統國樂曲時,聽眾可以仔細品味其中的旋律線條變化。雖然國樂曲目不論傳統與現代,都是以標題音樂為主,但傳統樂曲走到了現今,在不失去傳統元素的情況下,加入多種多元文化的素材讓傳統曲注入了新生命並得以繼續延續和保存。

《簪纓狂想-四弦之音》

演出|台北簪纓國樂團
時間|2014/12/29 19:30
地點|國家演奏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阿雷西的演奏看來始終帶有一種輕鬆感;長號的音域寬廣,但發聲、變化音域時的準確度,有極大的挑戰度,阿雷西看來彷彿毫不費吹灰之力,輕易地就登上了喜馬拉雅山。
7月
30
2025
NSO這次如此完整又精確的音樂呈現,搭配上目前看來是最能掌握音樂廳舞台的歌劇導演和製作團隊,必須說NSO的歌劇音樂會,終於突破了以往因為音樂廳場地受限的魔咒
7月
22
2025
我不會認為,這種混雜不定的演奏(唱)風格是不妥的,因為究其根本,《荷蘭人》自身便是一齣重組秩序、雜異且流動的作品。《荷蘭人》作為華格納邁入成熟期的分水嶺之作,它上承序曲—宣敘—詠嘆調—合唱等分段鮮明的傳統編碼歌劇(number opera),下啟連貫流動的樂劇(Musikdrama)形式,是對於歌劇傳統秩序的鬆動
7月
21
2025
2025《打擊樂與他的好朋友們》 為一場融合古典、探戈、爵士、原住民、印度、搖滾、流行多元風格的跨界音樂會,展現打擊樂豐富的表現力及具有包容性與融合性的特質
7月
20
2025
在觀看《寄聲之廟》的體驗裡,聲音和樂曲非客亦非主,而是藝術家理解並重構信仰的意志體現。在這個虛構且高度意象化的民俗現場,觀眾和藝術家彼此共鳴。
7月
03
2025
先以整體而論,獨奏的表現相當優秀,尤其是在抒情樂句的處理上,例如第一樂章第二主題,句尾的大跳八度高音不僅音準扎實且音色清麗,在情緒的收尾上更是有著無窮餘韻
6月
09
2025
故事作為鉤子,鉤出情感的洪流,感官如藤蔓觸碰人的內心活動,眼睛看不見空氣,但依然可以感受到風的流動,耳朵聽不見光,卻可以感知語言的溫度。無垠黑暗之中,無語凝噎,卻已淚千行。
6月
03
2025
蔡雯慧的演唱柔中帶剛、含蓄但堅定,表達出她的人生哲學以及對極圈生活的觀察,溫暖而有穿透力的歌聲搭配李成員的電貝斯伴奏相得益彰。
6月
02
2025
她那綿延溫暖的歌唱線條,串連著既清楚又充滿顏色的咬字。她用心鑽研出的文學底韻和多年嚴以律己所修鍊出的演唱技巧,透過今晚舒曼的音樂詮釋,完美展現。
5月
3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