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先行的閾限空間《Sucks in the Middle》
6月
20
2024
Sucks in the Middle(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攝影林峻永)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89次瀏覽

文 蔣仁杰(東海大學表演藝術與創作研究碩士生)

譜寫「中」的感受

導演洪唯堯近年以沈浸式劇場的形式在江湖掀起風雨,來到臺中國家歌劇院中劇場,這樣的空間也能以沈浸式的形式呈現,在空間運用上是新奇到令觀眾有著別有洞天的感受。隨著入場的入口跟一般觀眾席入口不同,已經期待會看見真實的「劇場」空間,來到入口不但有許多插座、燈桿、黑幕,工作人員也是直接在你眼前工作,這令觀眾有著不斷被提醒「我在劇場」的感受,然而來到看白色布幕搭建的帳棚空間,正中央有一攤土,一個形似懷有身孕的女人(蔡佾玲飾)起身,工作人員及劇場空間的真實並不妨礙我們期待即將開演的故事。

這整段開場沒有出現語言,然而演員身上攜帶的投影機映照在白色布幕上卻不斷投出資訊,彷彿導演想將觀眾的視線帶到這空間的上上下下,隨著投影機的四處移動,資訊也來到高潮時,帳篷外的聲響越演越烈,一瞬間所有布幕上升或下降,映入眼簾的是大約五層樓高的的黑色劇場空間,我們就身在其中。

接下來的演出是無語言的、多焦點的、同時並行的、感受先行的,劇場空間大致分為兩個區塊,一邊是鋪滿白塑膠布中間有一個堆滿土的地洞的演出區塊,另一邊擁有將近3層樓深的地洞,我們在這樣的劇場空間穿梭,拾荒老人、工人、消防員與消防員轉變的乩童、性工作者、皮條客、懷孕的女人等帶有台中在地傳說故事角色的外衣,在我們眼前用行動串起一段又一段小小的碎片,那些碎片是非常感受性的,像是看一場舞蹈,或是默劇,彼此連接彼此又並不完全相連,我們試圖跟隨場上發生的事件拼湊些故事,卻難以規整一個脈絡,或是說脈絡與我們所見的段落環環相扣又不相扣,思維「卡在中間」,完美詮釋了劇名。台中、中年、中度憂鬱、中介地帶,當這些關鍵字被演員的造型及表演搭上除去語言及非線性敘事的形式給清楚的敘述,我認為這樣的手法相當挑戰台灣觀眾;台灣觀眾的特點在於,相當在意自己是否「看得懂」故事,但誰說看不懂就不能成為好作品?或「卡在中間」是不是可以解讀為半懂不懂?而半懂不懂中,如果獲得了難以用語言表述的「感受」,那還能說自己半懂不懂嗎?我想這些都是導演洪唯堯想實驗的。

藉著逐漸擦亮的聽覺、觸覺回到真實世界

一場大火開啟下半場,下半場是有非常多語言的,在地的新住民演員(梁芯櫻飾)牽著患有軟骨症的演員(李秀芬飾)從貓道走進空間,肉聲在安靜的空間中顯現某種節奏,新住民演員不斷述說關於台中的歷史,我從碎片的關鍵字中抓取資訊理解了剛剛一切所發生的幾乎是有關台中的在地故事背後的原由,如火災是因為感情糾紛等等。

提到921地震時,演員邀請觀眾躺到鋪著白色橡膠布的地面,指示觀眾們閉起眼睛,燈光四射,音響啟動,從聽覺到觸覺的路徑可以被預想,卻格外震撼。音樂帶來的震動使躺在地板的我們體驗了傳至地板的龐大的波動,我偷偷睜眼觀看這一切,赫然發現我們躺臥的白布有一開場那個土洞的小碎土散落,我們仿若地震過境後的屍體,有股難受在心底掙扎。


Sucks in the Middle(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攝影林峻永)

戲來到尾聲,被許多問句打動,我們是誰?來自哪裡?是不是真的清楚自己的血緣、祖籍,或家人的資訊,其實我們對於這些基礎又重要的問題並非全然了解,原來在日常中我們常常處於並非非常理解的「卡在中間」之狀態,而且我們不需要掌握這些知識也能繼續前行,而有時這樣的狀況也並非想處理就能有辦法處理的,如台灣政治現況。

閾限空間與中度憂鬱

閾限空間的定義為,變化或過渡的地方或狀態,可以涵蓋身體或心理層面。整齣戲可以說是這四個字的立體化,而「中度憂鬱」是這齣戲的中文名稱,在憂鬱症症狀中,無論從重度轉中度,或從輕度轉中度,都是最容易產生自殺念頭的階段。中度憂鬱,像是暗示卡在中間的危機四伏,那是一種很動態很有機的狀態。

藉著這樣的概念,我們身處一個被創造出來的既非觀眾該出現的,也沒有正常觀演關係的舞台上,看著所有演員像是遊魂般的開啟不間斷的故事碎片。接著來到結尾,大幕拉開演員坐在觀眾席觀看台上的我們,我們鼓掌感謝坐在觀眾席的演出者,此時樂池上升,藏在樂池下方的是一排一排被曬龜裂的塑膠椅,中間夾著一顆球,一顆開場女人用來表現她懷孕的腹中的球。氣球處在一個要爆不爆的狀態令我感到巨大的難以言說的不舒坦,一直到演員出來謝幕我們才能理解一個扎實與確切的結束感。

感受是濃烈的、先行的、帶有詭譎恐怖氛圍的,沈浸式的形式是成立的,而且因為劇院的大空間與神秘感,較真正的沈浸式演出距離上更為舒適,如果說劇名所呈現的概念是此次創作的核心,那這齣戲可以說是面面俱到的貼合主軸,唯有結尾若沒有一個真正的結束或謝幕,我方能更加舒暢的說出我剛剛在劇院中經歷了《幹!卡在中間》。

《Sucks in the Middle》

演出|洪唯堯
時間|2024/05/18 13:00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 中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中間」的概念確實無所不在,但也因為對於「中間」的想法太多樣,反而難讓人感受到什麼是「卡在中間」、「不上不下」。捕捉這特殊的感覺與其抽象的概念並非易事,一不小心就容易散焦。作品中多義的「中間」錯落挪移、疊床架屋,確實讓整體演出免不了出現一種「不上不下」的感覺。
5月
31
2024
在實際經歷過70分鐘演出後,我再次確認了,就算沒有利用數位技術輔助敘事,這個不斷強調其「沈浸性」的劇場,正如Wynants所指出的預設著觀眾需要被某種「集體的經驗」納入。而在本作裡,這些以大量「奇觀」來催化的集體經驗,正是對應導演所說的既非輕度、也非重度的,無以名狀的集體中度憂鬱(或我的「鬱悶」)。
5月
27
2024
《水中之屋》是一個能讓人沉吟咀嚼、細細品味的文學劇場作品,以契訶夫式的凝視,加上魔幻寫實色彩,呈現真實的在地生命圖像。但,如果回到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或對立拮抗」這個命題的思考,我則不免會對這個作品有更多的期待。
4月
29
2025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
《毛皮瑪利》的母題,無疑是藉瑪利扮演母親的表演性質,去展現劇情最具張力的「虛構」與「真實」,也因此影射廣泛社會網絡中權力如何形塑個體、壓抑慾望的過程。
4月
25
2025
面對國家揮之不去、充滿暴戾與壓殺的歷史記憶,以知識、行動或主義等各種形態存在的外來者「保羅」,就算可以創造童話,協助個人奇蹟般的一時逃亡,又豈能長久地撫平一切?
4月
25
2025
草草強化了阮劇團「回到地方與扎根地方」的屬性,相得益彰地站穩了其於台灣劇場、節慶生態的位置,也在發展過程中開始於穩定基礎裡產生質變。
4月
24
2025
《傻子王國》所完成的,便不僅是一齣成功的兒童劇,更是一場溫柔卻深刻的社會教育。《傻子王國》展現出一種可貴的創作初衷——讓戲劇回歸日常,並在共享中實現教育、藝術與情感的多重價值。
4月
23
2025
畢竟在現有既定的獨角戲形式與替代空間表演的客觀條件限制下,從文學文本到表演文本必然需要作出極大的跨越。因此,自己關注的重點在於創作團隊如何運用所選擇的空間進行表演敘事,達成現場與觀者的交流
4月
2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