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所指的懸宕《伽里尼1545在楓丹白露》
Oct
12
2012
伽里尼1545在楓丹白露(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83次瀏覽
李時雍

拉岡(Jacques Lacan)〈關於《被竊的信》的研討會〉演說稿中,藉愛倫波筆下一封如謎面般在王宮內室諸角色間被竊取被匿藏被翻折的信函,反轉了符號意義的關係,指出能指(signifier)對所指(signified)的優先地位問題,並如何在表義鏈上決定了不同主體位置。一封信之所隱匿,拉岡說,「它所在或所去的地方它將在和將不在。」意指是:作為信函(letter)它在其所在,而作為能指字母(letter)及其所賦予不同主體的象徵義涵,它總將不在。

如此信函待領,如此延遲的抵達,遂成為波敘事的懸疑性,成為了表義鏈上的循環動力,成為《伽里尼1545在楓丹白露》茱莉.吉柏那一個一而再地以指尖指向著虛空的手勢。

以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金匠之名為題,編舞家克里斯汀.赫佐重思伽里尼創作塑像《楓丹白露的寧芙女神》時,如何以光影以物和身體同時創作出「另一個作品」、創造出視覺混合經驗的雕塑現場。伽里尼的複數寧芙女神們,塑像及其眩惑複本之間指向及指向之虛無的複雜關係,進入了赫佐劇場內迷幻的空間和裝置中:如意識之底層的封閉空間、簡約的純白壁面、懸空倒吊的數具人形般物件、地上列置的無數燭焰;與開場時背躺在中上舞台如祭台金屬桌上的舞者茱莉.吉柏,以及,接近觀眾席覆戴著兔子面罩的匿名男士。

《楓丹白露》從兔男士幾次攤掌向觀看者示意起始,移動時褲上墜飾頻繁發出細瑣聲響,逐一將散置燭台拾起並放於桌上;吉柏則從夢中復醒(或復入夢中般)從桌台起身下來,展開在空間中的動作主題。

漫長寂靜夢遊,指尖重複指向空間不同所在,在凝視前迂緩地經過;雙臂橫向張開,單腳懸起與手形成水平,再懸起足尖向上,四肢撐地倒行;直到按下音樂後Gerome Nox設計的電子音牆尖銳巨大地充滿空間,吉柏在兔男士每一置放了燭台後又一段重複而差異的動作。

赫佐編作的動作充滿指向的意圖,而空間的禁閉如夢魘如意識的深淵,又彷如表義鏈的絕對封閉特質(拉岡指出,無意識乃是做為符號層的作用而結構化);有意思是,吉柏看似無以名之的夢遊過程一如那被不斷延擱的信、待領的能指,一方面成為趨動觀看慾望的潛藏而必然之力,而所有意義另一方面卻落在了語言的形式框架上:在動作和動作的重複之間,在兔男子間斷拾起燭台的這一個動作中,才賦予了身體指向之意。

身體同時像是舞台上方的裝置般被倒懸著,茱莉.吉柏「指向」的動作動力都被反轉著地從末稍引發,從指尖,從穿著高跟鞋的鞋尖,反觀身體的中心卻是受被動地牽引,遂造成了指向過程延遲的同時,身體中心的消隱,主體的消隱,所有動作到最後,弔詭地只留下了一個懸在虛空中的空白手勢。

置身內在又外在於寧芙女神的匿名者,在收去了垂降下的人形裝置之後逕自離去,留下場中無盡擺盪的能指的吊鏈,吉柏在空去的台上如塑像般兀自移動靜止,燭台擺在桌上成為替身,光線侷促迫人地閃晃著造成空間內惑人的更多複本,指尖延伸,收回復再指出,然而意義和理解在所有其中如何達於其所收受者處?語義鏈上的循環何時方歇?所指是否終是無窮所指?或者,被遺失的總是僅是落在那象徵的範疇之內?

在「1545楓丹白露的伽里尼」與《伽里尼1545在楓丹白露》之間,赫佐說,他想探究的,是「某個特定時刻」。

一個自始即已向你暗示的雙掌中的虛空時刻?一個身體所指的延異之時?或者是,一個虛空之中循環而差異、未停止發生的,身體的存有之時?

《伽里尼1545在楓丹白露》

演出|法國l’association fragile
時間|2012/10/07 14:30
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空曠的舞台只剩下少許的燈光變化,女舞者此時重複剛剛的幾組動作;而神奇的,我們腦海中被喚醒的意識,竟然在這白色的展場中,若有似無地被投射出來,一如最後女舞者優雅斜坐在一個黑箱上,所投射出來不知名的生物性光影,整場舞蹈的意義,成為一場極為私密的個人深層心理經驗。(謝東寧)
Oct
08
2012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Oct
14
2024
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Oct
13
2024
隨著表演者在舞台上回想起的「舉手」與發聲,其力度似乎意味著創作者/表演者想要正面迎擊某一面牆;而這一面牆的內核關乎了當事者所在意的生命經驗,有徬徨、焦慮與怒氣,進而回望這些舉止的源頭與動機,猶如一種來自當事者的「愛」跌進了谷底,然後激起一整個連充滿試探性的時代,也無法平息的驚人勇氣。
Oct
09
2024
這個台灣原創的舞劇中,卻可以看見多種元素的肢體語彙,包含現代、民族、芭蕾,甚至是佛朗明哥舞。從劇中對於歷史脈絡下的故事與舞台美學風格的專業運用,可以感受到台灣柔軟包容的文化特色,是一個結合各種專業才能,並融合呈現的表演藝術。
Oct
09
2024
全場觀眾呆呆坐著,面對著是否該積極地去理解這些流動的刺眼與挑釁究竟意味著什麼而無動於衷?又或是令人岔題雜想,編舞家當真要三部曲翻了你個底朝天:莫非這裡的音樂是用來看的,視覺是通過震動方可見,而舞蹈本身就是飛蚊症?難道這是一個新的山神巨獸神話傳奇的懸絲傀儡戲?果真眼前的都不是眼前,唯有鳴謝支持我們繼續跳舞是真?真的是這樣?政治正確就是理所當然?
Oct
08
2024
於是乎《我.我們》第二部曲也一如首部曲般,意味著全新的布拉瑞揚舞團正在萌芽,同時尋覓到了一個獨立的中心點,而不單僅是繼承,以及向傳統學習。他們開始進一步發展、定義此時此刻的當代原民文化,對筆者而言,更點出了新的演化與反思:這樣「原住民」嗎?
Oct
08
2024
《我忘記舉手》藉由樂齡族群、青年族群及青壯年族群,讓觀眾重新反思人生階段所面臨的議題,具教育意涵以及人生觀,探討人生哲理……
Oct
07
2024
做為後進的創作發表平台,賴翠霜的「獨自跳舞」舞蹈創作平台提出了自編自跳的條件,並以非典型空間做為對新手編創者的挑戰,而以非典型空間做為展演之處確實有別於其它編創平台。
Sep
2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