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幽如林的意識之海《伽里尼1545在楓丹白露》
10月
08
2012
伽里尼1545在楓丹白露(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17次瀏覽
謝東寧

藝術家克利斯汀‧赫佐是法國相當獨特,自成一家的編舞者,他出生美術學校,舞蹈作品中善用空間、物件與音樂聲響,打造充滿個人風格的視覺與聽覺,以及關於符號、感官的意義延伸,那舞蹈呢? 我們不妨來回顧他於1993年的成名作,與法國低音大提琴家Bruno Chevillon合作的《.../... (b) rencontre improvisée》:演出在即興的現場音樂中,赫佐一個人在舞台上,與一大堆各式物件,自行拼貼製造一個接著一個的畫面,連燈光都是自己在台上現場控制,這個舞蹈作品,唯一在跳舞的是大提琴家的演奏動作,赫佐本人並沒有「跳」。

但是為什麼赫佐是編舞家呢?如果我們瞭解法國自從七零年代新舞蹈運動以來,舞蹈的「去中心化」潮流,在地理上,於全國各地成立國立舞蹈中心,在形式上,鼓勵各種不同領域與舞蹈的互涉,於是九零年代甚至產生了「不跳舞」運動,這運動倒不是舞者完全不跳舞,而是去除所謂的舞蹈歷史所累積的技巧,回歸一個普通人身體的舞蹈。於是,自然有許多非舞蹈科班的編舞者、舞者進入了舞蹈,而舞蹈的範疇、舞蹈的內容也被前所未有地打開,甚至像赫佐這種沒有正規舞蹈訓練的編舞家,還會被請到國立的芭蕾舞團編舞。

兩廳院2012「舞蹈秋天」,克里斯汀‧赫佐的《伽里尼1545在楓丹白露》,便是他在2005年亞維儂藝術節官方節目,推出廣受各界好評的創作,編舞生涯達到高峰之後,2007年與前里昂歌劇院芭蕾舞者茱莉‧吉柏合作的獨舞作品。

在宛如現代美術館展場,白淨的三面牆封閉空間中,懸掛著六、七個裝入填充物的黑色布料造型裝置,象徵著法國國王狩獵行宮─-楓丹白露森林中的植物與動物,地上散落的燭台閃爍著搖曳的燭光,像是進入了《愛麗斯夢遊仙境》的童話世界,一個戴著兔子面具、正式穿著的舞者(演員?),站在舞台前方看著我們,而愛麗斯(女舞者)已經背躺在一張金屬材質桌上,像一具無生命的玩偶。

兔子先生在地上撿起一個燭台放在長桌上,喚醒了沒有眉毛的女舞者(像戴了面具,毫無表情),女舞者緩緩下來,開始安靜無聲地擺出了一連串的姿勢(動作),而隨著兔子先生的撿拾燭台,女舞者的舞動空間愈來愈多,同時伴隨女舞者啟動的電子音樂聲響,也像慢慢進入了一個神秘的意識世界。這個世界像搖曳的燭光(與燈光),混和著物件的造型、女舞者的姿勢、動作的能量、低沈的電子聲響…,一段時間後,聲響的密度越來越大,舞者的動作能量也越來越強,觀眾彷彿被帶進古老森林的深沈意識狀態,在這個狀態中觀眾的潛意識被不斷喚醒,一如被喚醒的愛麗斯(女舞者)。

高潮在兔子先生將地上燭台,全部整齊放在長桌上,音樂越來越強,兩人在燭光桌子的後方,寂靜卻充滿張力的對峙,只有輕微的挪移,但是兔子先生還是贏了。接著這位操縱者開始將黑色造型裝置放下,並全部帶走,空曠的舞台只剩下少許的燈光變化,女舞者此時重複剛剛的幾組動作;而神奇的,我們腦海中被喚醒的意識,竟然在這白色的展場中,若有似無地被投射出來,一如最後女舞者優雅斜坐在一個黑箱上,所投射出來不知名的生物性光影,整場舞蹈的意義,成為一場極為私密的個人深層心理經驗。

舞蹈的力量,在此連結德國表現主義舞蹈大師瑪麗‧魏格曼,儀式性的神秘氛圍舞蹈,但其力量的構成元素卻又是完全的當代。於是儘管克利斯汀‧赫佐面對的是一個受過嚴格舞蹈訓練的女舞者,但編舞家卻不一定要舞者「跳」舞,能夠適當運用舞者肢體,結合舞台總體元素,準確傳達作品主題,這才是這個作品的成功之處。

《伽里尼1545在楓丹白露》

演出|法國脆弱組織(l'association fragile)
時間|2012/10/04 19:30
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赫佐編作的動作充滿指向的意圖,而空間的禁閉如夢魘如意識的深淵,又彷如表義鏈的絕對封閉特質(拉岡指出,無意識乃是做為符號層的作用而結構化);有意思是,吉柏看似無以名之的夢遊過程一如那被不斷延擱的信、待領的能指,一方面成為趨動觀看慾望的潛藏而必然之力。(李時雍)
10月
12
2012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10月
14
2024
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10月
13
2024
隨著表演者在舞台上回想起的「舉手」與發聲,其力度似乎意味著創作者/表演者想要正面迎擊某一面牆;而這一面牆的內核關乎了當事者所在意的生命經驗,有徬徨、焦慮與怒氣,進而回望這些舉止的源頭與動機,猶如一種來自當事者的「愛」跌進了谷底,然後激起一整個連充滿試探性的時代,也無法平息的驚人勇氣。
10月
09
2024
這個台灣原創的舞劇中,卻可以看見多種元素的肢體語彙,包含現代、民族、芭蕾,甚至是佛朗明哥舞。從劇中對於歷史脈絡下的故事與舞台美學風格的專業運用,可以感受到台灣柔軟包容的文化特色,是一個結合各種專業才能,並融合呈現的表演藝術。
10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