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黃程尉領軍、設籍高雄的嵬舞劇場舞蹈團繼今年4月初在「R7創意所在」舉行首屆的創團公演後,時隔四個月再次與法國c2a舞團聯手創作《In Wei 因為》。此作品發想自真實的生活遭遇,即跨文化交流時因差異化的認知與習性而產生的問題。有趣的是,舞作並非試圖以描述性的手法展現台法文化上的差異,反而只是讓雙方舞者單純的起舞。此單純不花俏的安排卻輕易地收到舞作要彰顯的效果,台上舞者的身體氣質、舞動樣態如實呈顯兩種不同文化所「產出」的差異化風情。
舞作由六個片段與串聯其中的說話組成,當中還有一小段請觀眾起身共舞的手部舞蹈,而全場觀眾不但照作且玩得很開心。法國c2a舞團團長Claude Aymon對著觀眾說法文的幾個片段是最能凸顯文化差異阻斷溝通的事實,即使他的非語言溝通表現出與觀眾交流的誠懇,不懂法文的觀眾還是難以理解其說話內容。舞作中的語言橋段除了彰顯異文化以此溝通的失效外,也製造出幽默的氣氛。
舞作以黃程尉口語介紹演出的機緣與靈感開場,隨後台法舞者在介紹中一個一個出場進行暖身動作作為舞蹈前奏。當黃說明此次合作過程而重複提到Aymon時,Aymon馬上起身站立以為黃呼叫他。這當然是預先安排的,但一臉莫名其妙的Aymon著實引起觀者會心一笑。此外,舞作中Aymon以台語飆出的「國罵」,也在發音不正確下博得觀眾的笑聲。似乎,在跨文化的同理下諒解變得容易,再多的摩擦都能迎刃而解。
舞台上,三位台灣舞者相較於三位法國舞者顯得細瘦而較小。雙方人馬站上舞台即可感受到兩邊分量明顯不同。我認為並非只是身形大小粗細的差別導致舞台上氣勢的差異,而是身體放鬆沉穩氣勢自然外放,與身體略微緊張導致精力無能彰顯的區別。在舞台風度的展現上,法籍舞者相較於台籍舞者擁有一份自在與輕鬆感。如果舞台風度傳遞出台法兩個團體的氣質,那麼動作設計、執行與服裝呈現也與此相呼應。
相較於法籍舞者,台籍舞者身體輕盈、無下沉與重量感,舞動過程也較為工整而缺乏自我的個性色彩,執行動作時每個動作皆不放過地努力呈現。誇張的說,台籍舞者在此像似拚命三郎,而這也恰好體現出台灣文化講求勤勞刻苦、注重秩序與合群的美德。反之,法籍舞者則展現較多個人特質,同時舞動時的力道也多有層次差異。同一套動作,台籍舞者給出的是畫面的整齊度,而法籍舞者則吸引觀者去品味個人殊異的動作質感。此現象也反映在服裝上,台籍舞者幾乎整場以黑白兩色的上衣與短(長)褲出現,而法國舞者則根據不同的場景有多樣化的服飾與顏色展現。因此,法人所呈現的是舞作中多變的生命風情,且似乎也把舞蹈當成享受生命的過程。相較下,台人則較像要呈現一場負責任的演出而流失了某些舞動本身的趣味性。舞作中的最後一段是最能具體呈現上述差異性的段落。當台法兩邊人馬各據舞台一方時,台人舞動的速度快過法人許多,動作可說是目不暇給,且身體不是黏坐在椅子上就是倒臥在地板上,結局則是三人全部累癱在椅子上。而法人則或坐或站,舞得輕鬆與自在。這個極端的反差總結了台法兩邊內化的生活慣性與文化價值,也讓觀者對生命應該如何存在有些許反思的機會。
這場台法交鋒的演出,我再一次從舞者的舞動過程觀察到兩種文化、兩種體現,即便以舞蹈為主體的創作手法並無對此特別強調。整體看來,舞作的色彩定位在忙裡偷閒、使人放鬆的基調上,也因此演出結束後的座談有位年輕觀眾分享,如果這場演出能不在劇場內,而在一個可以邊看邊喝紅酒之處,那應該會更對味。我也有同感!這不是一場以傳達嚴肅訊息或啟發人性意義為目的的演出,而是一場讓人在忙碌之際可以隨著音樂舞蹈放鬆心情的小品。對於總是想從舞作中獲得些甚麼的我,還真有些不習慣呢!
《In Wei 因為》
演出|嵬舞劇場舞蹈團
時間|2016/08/12 19:30
地點|高雄衛武營281展演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