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文化,兩種體現《In Wei 因為》
8月
16
2016
In Wei 因為(嵬舞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63次瀏覽
徐瑋瑩(特約評論人)

由黃程尉領軍、設籍高雄的嵬舞劇場舞蹈團繼今年4月初在「R7創意所在」舉行首屆的創團公演後,時隔四個月再次與法國c2a舞團聯手創作《In Wei 因為》。此作品發想自真實的生活遭遇,即跨文化交流時因差異化的認知與習性而產生的問題。有趣的是,舞作並非試圖以描述性的手法展現台法文化上的差異,反而只是讓雙方舞者單純的起舞。此單純不花俏的安排卻輕易地收到舞作要彰顯的效果,台上舞者的身體氣質、舞動樣態如實呈顯兩種不同文化所「產出」的差異化風情。

舞作由六個片段與串聯其中的說話組成,當中還有一小段請觀眾起身共舞的手部舞蹈,而全場觀眾不但照作且玩得很開心。法國c2a舞團團長Claude Aymon對著觀眾說法文的幾個片段是最能凸顯文化差異阻斷溝通的事實,即使他的非語言溝通表現出與觀眾交流的誠懇,不懂法文的觀眾還是難以理解其說話內容。舞作中的語言橋段除了彰顯異文化以此溝通的失效外,也製造出幽默的氣氛。

舞作以黃程尉口語介紹演出的機緣與靈感開場,隨後台法舞者在介紹中一個一個出場進行暖身動作作為舞蹈前奏。當黃說明此次合作過程而重複提到Aymon時,Aymon馬上起身站立以為黃呼叫他。這當然是預先安排的,但一臉莫名其妙的Aymon著實引起觀者會心一笑。此外,舞作中Aymon以台語飆出的「國罵」,也在發音不正確下博得觀眾的笑聲。似乎,在跨文化的同理下諒解變得容易,再多的摩擦都能迎刃而解。

舞台上,三位台灣舞者相較於三位法國舞者顯得細瘦而較小。雙方人馬站上舞台即可感受到兩邊分量明顯不同。我認為並非只是身形大小粗細的差別導致舞台上氣勢的差異,而是身體放鬆沉穩氣勢自然外放,與身體略微緊張導致精力無能彰顯的區別。在舞台風度的展現上,法籍舞者相較於台籍舞者擁有一份自在與輕鬆感。如果舞台風度傳遞出台法兩個團體的氣質,那麼動作設計、執行與服裝呈現也與此相呼應。

相較於法籍舞者,台籍舞者身體輕盈、無下沉與重量感,舞動過程也較為工整而缺乏自我的個性色彩,執行動作時每個動作皆不放過地努力呈現。誇張的說,台籍舞者在此像似拚命三郎,而這也恰好體現出台灣文化講求勤勞刻苦、注重秩序與合群的美德。反之,法籍舞者則展現較多個人特質,同時舞動時的力道也多有層次差異。同一套動作,台籍舞者給出的是畫面的整齊度,而法籍舞者則吸引觀者去品味個人殊異的動作質感。此現象也反映在服裝上,台籍舞者幾乎整場以黑白兩色的上衣與短(長)褲出現,而法國舞者則根據不同的場景有多樣化的服飾與顏色展現。因此,法人所呈現的是舞作中多變的生命風情,且似乎也把舞蹈當成享受生命的過程。相較下,台人則較像要呈現一場負責任的演出而流失了某些舞動本身的趣味性。舞作中的最後一段是最能具體呈現上述差異性的段落。當台法兩邊人馬各據舞台一方時,台人舞動的速度快過法人許多,動作可說是目不暇給,且身體不是黏坐在椅子上就是倒臥在地板上,結局則是三人全部累癱在椅子上。而法人則或坐或站,舞得輕鬆與自在。這個極端的反差總結了台法兩邊內化的生活慣性與文化價值,也讓觀者對生命應該如何存在有些許反思的機會。

這場台法交鋒的演出,我再一次從舞者的舞動過程觀察到兩種文化、兩種體現,即便以舞蹈為主體的創作手法並無對此特別強調。整體看來,舞作的色彩定位在忙裡偷閒、使人放鬆的基調上,也因此演出結束後的座談有位年輕觀眾分享,如果這場演出能不在劇場內,而在一個可以邊看邊喝紅酒之處,那應該會更對味。我也有同感!這不是一場以傳達嚴肅訊息或啟發人性意義為目的的演出,而是一場讓人在忙碌之際可以隨著音樂舞蹈放鬆心情的小品。對於總是想從舞作中獲得些甚麼的我,還真有些不習慣呢!

《In Wei 因為》

演出|嵬舞劇場舞蹈團
時間|2016/08/12 19:30
地點|高雄衛武營281展演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
《密室三舞作》透過猶如儀式性的招魂的手勢,描述著人與人之間相互拉扯的情感關係,試圖在困境中召喚出人性中暗藏的魔鬼。三間密室以驚悚的氛圍綻放恐懼,然而,在毀滅殆盡的空間中,仍可透過舞者反覆的動作傳遞出人類對愛的渴望
11月
24
2024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