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之路的甘與苦《弦樂「試」重奏》
1月
31
2018
弦樂「試」重奏(福爾摩沙廣播交響樂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27次瀏覽
李佳麒(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表演藝術研究所)

福爾摩沙廣播交響樂團秉持著將音樂延伸於教育的想法,讓愛樂的大朋友與小朋友,能夠一同輕鬆了解,並且無壓力的進入西方古典音樂的世界。這次是福爾摩沙廣播交響樂團的首部自製兒童音樂劇,內容以音樂家的成長過程為主題貫穿全劇,最後以完整的莫札特小夜曲K.525結束。

故事的設定是男主角小一從小學習小提琴,夢想上國家音樂廳演奏美妙的音樂,卻遇到瓶頸考不上樂團,導致與父母起了爭執,下了考不上樂團就回去接家業的賭注,所幸當天考上了福爾摩沙廣播交響樂團第一小提琴手,卻又在排練時頻頻遇到挫折,如對樂曲的不熟悉、弓法不統一、力度記號沒看清楚、升降記號演奏錯誤等,導致影響其他團員的情緒,造成排練中斷,使得小一情緒低落,打算放棄夢想回家繼承家業,樂團指揮湯老師收到小一的信後,決定讓其他團員來告訴小一,自己過去練琴成長的辛酸血淚史,讓小一知道,學習音樂並成長為一個音樂家的路,是真的非常不輕鬆,使小一最後願意努力加油,完成在國家音樂廳演出的夢想。

劇中安排了介紹樂器的環節,利用音效來達到類似時間暫停的效果,讓音樂家在介紹樂器之餘,還演奏了一小段音樂給觀眾聆聽,另外還有有獎徵答,與觀眾小朋友做互動,使現場氣氛極為歡樂。在上半場的時候,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分別為前面與觀眾小朋友歡樂的互動,和後面製造出溫暖的氣氛,讓觀眾理解音樂之路的辛苦和收穫,就如同他們唱的歌曲別放棄一樣,不要因為挫折而放棄學習音樂。筆者認為雖然是兒童音樂劇,但是音樂家的成長經歷對於兒童來說,應該很難發揮共鳴的作用,除了正在面臨困境的小朋友之外,多數對於心路歷程有共鳴的多半是家長,而且是小孩正在學琴的家長,所以筆者認為這齣兒童音樂劇,是適合正在學習音樂的家庭來觀賞的音樂劇。

整體而言,這齣音樂劇所呈現出來的效果是十分成功的,但還是有不少的小缺點,例如:(一)換場的時間過久,使得整齣劇不夠順暢,也顯示這場音樂會的人員不足,或者換場的動作不夠熟練。(二)配樂的使用並非每幕劇情都有,使演員的演技極為重要,否則戲劇的張力會不足,而舞台上的演員很明顯就是器樂演奏的專業,若演戲的肢體表現能再加強,呈現效果想必會更加突出。(三)文水藝文中心筆者認為不是一個適合音樂劇的場地,除了空間小之外,硬體的設施也比較無法滿足音樂劇的要求,如燈光只能瞬暗瞬亮、投影只有半邊等,使這齣音樂劇在使用這些硬體設備時,無法達到很好的效果,希望有機會能再更好的場地呈現。

以上的意見並不表示演出失敗,而是希望有更好的展現,最後還是回歸到觀眾的反應與回饋,就結果來說觀眾的反應是非常好的,演出結束後能夠清楚的聽到家長們在大廳熱絡的討論彼此的想法與經驗,我想這個現象就足以代表這齣劇的成功,音樂劇所要表達的內容有讓觀眾接收到訊息。

《弦樂「試」重奏》

演出|福爾摩沙廣播交響樂團
時間|2018/01/22  19:30
地點|台北市文水藝文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麥考伊.泰納快速切換和弦的手法,對於林奕銘領軍的樂團並不構成障礙,在爬過困難的山頭之後,團員們像是海闊天空般地自由,他們的演奏展現了輕鬆快意的氣氛。
1月
24
2025
若忽略掉擁有高度庶民美學的民戲,打造一個觀眾無法接近的舞台,又如何讓演員真正在觀眾流動性高的場域中,展現表演魅力?而在春美歌劇團一齣賞金極高的演出中,看見的是演員為觀眾創造效果,為自己創造表演空間。
1月
23
2025
在臺灣自由爵士場景尚未完全成熟的時代,原田依幸四重奏為本地樂迷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自由爵士並非是無序的狂熱,而是經年累月琢磨出來的創作,同時也是一套高度風格化,有完整價值體系的藝術語言。
1月
19
2025
而到了下半場,樂團與指揮之間合作得愈發有默契,指揮對於樂團的掌控得宜,樂曲風格分明,將這些歌劇的序曲演奏得十分精彩,細緻又脫俗。可以聽見飽滿豐沛的情感從樂團中宣洩而出,甚或是從團員演奏的表情中,都可以感受到大家與指揮一同盡心也盡興地融入在音樂之中。
1月
17
2025
今晚的土撥鼠室內樂群全員齊聚於舞台上,以他們多年深耕於台灣舞台的經驗,將不同的室內樂形式:四手聯彈、三重奏、四重奏……等等的多樣性呈現,為台灣觀眾量身訂製了這樣一場在聽覺上有著多重享受的「伊比利花園之夜」。
1月
13
2025
今晚所演唱浦契尼的《光榮彌撒》,在指揮吳曜宇細膩的音樂處理下,精彩地詮釋了這部美好的作品。就像是吳曜宇偕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和台北愛樂合唱團,用他們青春洋溢的音樂向那曾經青春的浦契尼致意。
1月
07
2025
透過對女性作曲家作品的演繹,《Lucy & Girls’ Melody 女作之韻 III》帶領樂迷重新認識長久以來被爵士樂圈忽略的創作,藉此啟發更多人留意音樂裡的「女性」,為臺灣爵士演出帶來更多元的策展視角,以及鼓勵創作的可能性。
1月
03
2025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