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離主題的西遊新編《西遊誰說了算!?》
4月
08
2017
西遊誰說了算!?(文和傳奇戲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84次瀏覽
李則琳(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

《西遊記》在中國傳統文學當中,是一本跟「愛情」扯不太上關係的一本古典小說,過去《西遊記》相關演出多著墨孫悟空的英勇,如何解決一關又一關的考驗,保護唐僧前往取經,但是如果悟空自己談戀愛了,那麼唐僧這一路的取經會變得怎麼樣?是更加坎坷還是更加有趣呢?

大稻埕青年戲曲藝術節至今舉辦四屆,其中有不少的新團隊做創新與傳統戲曲結合的新概念,而這一次的藝術節當中演出了這麼一齣《西遊誰說了算!?》,是文和傳奇戲劇團新生代客家戲曲演員的先鋒者,試圖以編劇的姿態去挑戰當代戲曲的題材,使青藝節的宗旨發揮出來,提供台灣的戲曲青年演員編導創作、實驗、交流的平台。

《西遊誰說了算!?》改編自傳統戲曲《三打白骨精》,融合客家戲曲的小情小愛將其放大成孫悟空旅途中九九八十一難的考驗。白骨精與孫悟空的愛情故事成為此次的故事線的主軸,並以小女孩秀蘭與西遊記原作者吳承恩的意外小插曲,反而這樣的番外篇使故事合理化,使我們不拘泥於西遊記原本的故事模式,多了一點意料之外的發想。而在劇中不乏出現客家戲曲中丑角的特色,將吳承恩塑造成老丑的形象與秀蘭兩人說故事的開場,似有客家棚頭的意涵。豬八戒也將丑角人物的自我投射為楊麗花或周湯豪,都令觀眾感到新奇、有趣。

以前的傳統戲曲演員最著重的莫過於是戲曲程式的表演性,往往透過表演,可以由外而內去深化故事劇情的渲染力,使觀眾為之動容,並進到情節中,彷彿身歷其境的被故事劇情影響。而文和的演員也在這齣戲當中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故事中的動容,不論在唐僧下貶書趕走孫悟空等人的真情流露透過跪拜的過程,表達悟空與唐僧的內心的掙扎;白骨精與孫悟空等人戀愛相戀的氛圍不論是頭的鋪陳或者是彼此的相認都表現得可圈可點。並且有意的連結去年演出的《來自三國的你》,將現代舞融入到兩妖相戀情節與氛圍。從戲曲演員的功底與創作的新意,或是唐僧出來打妖的亮點與西遊記意料之外的安排,都能看出文和試圖將客家戲曲表現出新樣貌讓大眾更加接受客家戲曲的變化與多元,並想吸引年輕人來劇場欣賞傳統中卻含有新意的客家戲曲。

但是,文和創作的想法過於豐富與多元,使劇本原應呈現的主題,偏離本身所想傳達的故事,過多的支線也使劇本本身的複雜性多過於故事本身想呈現的內容,使故事本身想交代的戀愛主題沒有說清楚。並且,導演的手法呈現出小女孩內心的金蟾大仙與白骨精象徵是渴望愛情與麵包並透過吳承恩的口述表達出來,並將這齣戲的主題作為中繼點表達出來,但這樣的敘述方式卻有些粗糙,並以吳承恩續寫的新結局作為下半結局的伏筆,難免有些過於牽強。

此外,針對下半場的節奏,結束的太快,因此原本我們期待下半場的新意,卻因為精彩的武戲與白骨精的自我幻化之術的昇華使其首尾,依舊回歸唐僧一行人取經。而且最重要的主旨,此次西遊記中到底是誰說了算?秀蘭試圖改寫的動機仍沒有明顯的表達清楚,如果加入中間點的金蟾大仙要吃唐僧、白骨精要與孫悟空長相廝守來表達秀蘭的動機,下半場應該要予以秀蘭再度出現的原因與吳承恩的鬥爭,是否會更加的恰當?

最後,我們可以從此次的創作當中發現文和傳奇戲劇團,在劇本上對於挖掘經典題材的可能性又更深。客家戲曲在當代戲曲中的定位尚未成形,靠著這群年輕的客家戲曲演員去發掘與定義客家戲曲的新形態,仍須努力,但不可否認的是客家戲曲因青藝節的嘗試,有更不一樣的姿態呈現出台灣劇種多元面貌與不同的新方向。

《西遊誰說了算!?》

演出|文和傳奇戲劇團
時間|2017/03/19 14:30
地點|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齊天一番穿梭生死,見了自己、天地、眾生,讓取經西行變成析理內心的道路,一來表達創作者對時下議題的思考,二使古代奇幻世界不再遙遠無干、身邊人世即修羅場,成了方寸騷亂不安的現代隱喻。(陳韻妃)
4月
27
2017
創作團隊力圖呼籲成人觀眾反躬自省、以身作則,為孩童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世界。只是,我們仍需要回到最基本的議題,什麼是當代的「火焰山」?如果迴避這個議題,只會如孫悟空一樣被假扇迷惑,縱容烈焰遮空。
8月
08
2025
從王熙鳳出場的那句幕後白:「平兒,跟誰說話呢?」開始,黃詩雅便宛似魏海敏上身,每一句唱念、身段、表情都掌握了其師的韻味。當她身在暗處看不清面貌時,有時會分不清是魏海敏還是黃詩雅。
8月
08
2025
本劇未描繪出當時的權威與獨裁,卻高呼革命口號與犧牲精神,整體顯得空洞無力。這正是《感謝公主》最致命的問題所在:形式在說話,情感卻缺席其間;表演者努力投入,觀眾卻只能勉強自己理解與接收。
8月
07
2025
霍去病那獨特的短劍與長巾武打套子,讓演員在交手間隙還能一展丰神,搭配上蒙面造型,宛似電影的蒙面俠蘇洛(The Mask of Zorro)再現,有種以一敵多的帥氣感,展現出與傳統不同的武戲思維。
8月
05
2025
經典重述的詮釋路徑,無所謂標準答案;鴻明版《包公會國母》徘徊在修舊如舊與修舊如新之間,有著借演員之勢托戲的姿態,卻看不出創作者欲往何處。令人不禁想問:經典重述究竟為了什麼?
8月
05
2025
《崑崙盜兵書》在史料罅隙間大開腦洞,透過「轉世」銜接神話與歷史,即便史實比例並不高,但依然可以與《穆天子傳》、《史記》等古籍記載相互呼應,充分展現編劇對史料∕戲劇、歷史∕虛構的掌握與轉化能力,堪稱近年來古冊戲的新編典範。
7月
29
2025
聖淵戲曲藝術坊《孫武子下山》巧妙平衡戲段冷熱,將老生文武做表融入情節轉折,展現出演員從行當技藝出發,嘗試混合兩種行當屬性共構一角的個人化再詮釋。
7月
28
2025
《文武天香》在這次的版本裡,因為角色關係的變調,在演員表現上產生了新的逸趣,劇作核心從情愛流轉衍生出新的流變——逃逸美學。愛與自由從創作命題的理想問題,轉化為辯證關係
7月
2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