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土地的告解《失落的幻影》
10月
04
2018
失落的幻影(福爾摩沙芭蕾舞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40次瀏覽
戴巧軒(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在職舞蹈碩士班研究生)

這幾天的台南並不平靜,雨不停地落下,看著平日喧囂的馬路沒有了人車,僅剩下越來越高的積水,高到看不見路面,在屋內看著窗外情景的我,不禁想著:我們到底對地球做了什麼?

幕起燈亮,台上的舞者彷彿是奧林帕斯山上的眾神,一身純白搭配金色的皇冠,單純祥和,每個舞者帶著歡愉的表情舞動著,像是宴會一般,男男女女,好不快樂!畫風一轉,舞者們領著觀眾從天上來到了人間,他們柔美優雅的動作,在台上各自舞動、聚集成圈,這一收一放之間為舞台帶來了流動及律動;畢達哥拉斯派很早就認定「一切立體圖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圖形中最美的是圓形」。從現實的觀察與模仿,到觀念的思考和形成,人類最終認定了「圓是所有幾何圖形中唯一一個沒有遭到線條分割的圖形」,編舞者使用圓形來呈現,形成一種圓滿、完整的力量。在一片寧靜之中突然轟地一聲打破了祥和的氛圍,戰神降臨了,就像是一把利刃摧毀了這圓滿,把人們的笑容帶走,拆散無盡的佳人。

舞台兩邊的男舞者,在棋盤式的燈光下,配合古斯塔夫‧霍爾斯特(Gustav Theodore Holst)《行星組曲》(The Planets suite Op. 32)中的〈火星〉,編舞者將舞蹈編排成矩形路線,舞者面無表情,一致的舞步,角度明確地轉換方向,彷彿是西洋棋盤上那些沒有生命的棋子,任人操控。強而有力的樂音,配合男舞者利索的動作、極具張力的跳躍,戰爭就此展開,雙方對峙而戰,不戰到其中一方倒下誓不甘休;乾淨俐落的動作看了讓人血脈噴張,但,戰爭勝利固然令人興奮,但戰爭的背後乘載著多少戰士們的血汗及親眷們的淚水?

當燈再次亮起時,舞台上的雕像四分五裂,天空灑落滿地的沙,天幕上投現出了歷經颱風肆虐的影像,滿目瘡痍的家園,一幕幕呈現著人們對於環境的破壞,和大地的反撲。台上的舞者著黑色的斗篷,一個緊挨著下一個出來,細碎的動作及快速的位移令人感到不安,似乎闡述著黑暗及死亡漸漸降臨,將會有苦痛產生。

此時台上是滿身沾染不同色彩的雕像,看上去混濁不堪,沉睡中的他開始有了意志,動了起來。他的獨舞動作中涵蓋了大量的收縮、扭轉、向內捲曲及跌落,就像是環境對著我們的痛苦吶喊,也意味著人的懊惱與悔恨,最終,從天而降的水柱,洗淨了雕像上象徵罪惡、不幸、汙穢的顏色,讓人們有贖罪的機會,重新省思我們對於自然環境或是人與人之間做了什麼?舞作的最後,回到了一開始的金色年代,人們重新展開笑顏,究竟是蛻變展開新的人生觀亦或是再一次對大地的傷害?

編舞者運用表現主義的方式,象徵性的手法,不僅反映人性的善,更揭露了人性的惡。讓我們看到人們居住的地球,因為天災人禍受到破壞及傷害,它正在對我們進行無聲的吶喊,告誡著我們要珍惜它,警惕著我們要愛護它,藉此也引發了人們對於永續發展的深思。

《失落的幻影》

演出|福爾摩沙芭蕾舞團、長榮交響樂團
時間|2018/08/26 14:30
地點|臺南市文化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此次北藝大的詮釋,不僅忠實再現碧娜・鮑許的編舞語言,亦展現了臺灣舞者的生命力。泥土、汗水與舞者的呼吸,使得這場重現充滿了屬於這片土地的獨特感性。
1月
28
2025
編舞家賀連華以《孤挺花》代表臺灣女性的溫柔與堅強,將母親—賀莊枝女士作為核心人物靈感,描述在平凡之下卻能擁有無止盡的愛,厚實且堅強的付出,看見母親與女兒間的情懷,無私的將愛奉獻於家庭。
1月
28
2025
北藝大舞蹈學院所演繹的《春之祭》展現了少男少女的稚嫩,和對傳統毫不質疑的信念,強而有力又精準扎實的肢體展現,替時代劃出一道嶄新的樣貌、讓經典保存得更加璀璨與深刻。
1月
28
2025
此刻舞者的肢體語彙不再是技巧的展現,而是自我與文化之間的對話,流暢又矛盾的動作軌跡,引出舞者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所面臨的身分困惑與內心掙扎。觀者也深切的感受到舞作對臺灣舞蹈教育的反思,究竟是在塑造一種融合的美學,還是在培養無根的雜糅?
1月
20
2025
編舞者賀連華將佛朗明哥的激昂與臺灣女性文化的溫柔堅韌巧妙融合,從中闡述了親情愛的真諦和情感交織的過程,這樣的雙重結構不僅是對佛朗明哥精神的致敬,也在舞台上展開了一段關於母親、女性與愛的故事。
1月
19
2025
這三部作品不僅邀請觀眾進入一場身心的冒險,也提醒我們面對內心的混亂、愛情的流轉與人生的漂泊時,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釋放。混沌不明,往往是最穩定的存在。
1月
02
2025
透過多重視角,作品呈現出移民在遷移歷史、家庭關係與國界之間的矛盾心境,並以移民後代的視野探索戰爭與移民經驗如何跨越時代與地域的界限,進一步轉化為代際之間的身份迷霧與文化矛盾。
1月
02
2025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