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暴力與情慾政治學《禮物之靈》
7月
15
2019
禮物之靈(世紀當代舞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12次瀏覽
陳祈知(專案評論人)

世紀當代舞團編舞家陳維寧舞作《禮物之靈》(The Present, 2019)以三對男女舞者交纏的身體,彷如性愛的動作揭開序幕,但這性愛場景帶來的不是甜蜜歡愉的感受,而是充斥著暴力的關係;戀人互訴的不是綿密情衷,而是無聲的權力拉扯。力道強勁的動作質地巧妙地揉合了愛與痛、深情與傷害。以布幔和繩索交織而成的黑白棋盤布景,覆蓋舞台兩側和天花板,象徵戀人如對奕者的精心佈局、猜測想像,情場即戰場。只有掛在牆上的聖母瑪麗亞浮雕,低頭俯視,悲憫靜觀人們的一舉一動;她將一切看在眼裡,卻沒有任何評價。

編舞家將刷牙、洗臉、煮咖啡、喝咖啡、穿衣脫衣……等日常生活動作,以及餐桌上的場景呈現在觀眾面前。重複的日常生活動作意味著生活的枯燥單調,人難以逃脫索然無味的窠臼。演出時以一片長方形木板做為餐桌,圍著幾張板凳,四位舞者端坐在餐桌前優雅地用餐,另外兩位舞者則鑽到餐桌底下,以背脊或頭部、雙腳頂住餐桌,身體頓時成為餐桌的支柱,維持著檯面上的恐怖平衡,某種程度也宣告檯面上和檯面下的人之間的主從關係。用餐的人們,心思互異,一場明爭暗鬥的戲碼就此在餐桌上攤開來;從觀眾的視角看見達文西畫作《最後的晚餐》的位置排列,每個人都是猶大,也都不是猶大。

禮物傳遞象徵價值,暗示餽贈者與受贈者關係的親疏遠近,彼此撲朔迷離的臆測,或是明確的想望。羅蘭‧巴特在《戀人絮語》中如此解構禮物的意義:「戀人在無比激動、近似迷狂的情況下,去尋覓、選擇、購置送給情人的禮物。禮物是接觸、感覺的途徑:你會觸摸我摸過的東西,這第三者皮膚將我們連接在一起。禮物展示出勢力的較量,成為檢驗的工具:『我要送你的東西比你送給我的還要多,這樣我就能支配你了。』」於是禮物成為權力角力的共謀者,難題產生於收到禮物之際。To accept or not to accept, that is the question. 這正是這部作品所要傳達的真意之一。

優秀的探戈(Tango)舞者陳維寧在《禮物之靈》中,運用的探戈動作少之又少,但舞作的概念很接近探戈。探戈不是愛情,但探戈表現的是很接近愛情的質素,對於情人關係極其精緻細微的探索;耳鬢廝磨也好,極力挑逗也罷,在迴轉、旋身、拋接、觸摸、擁抱、推擠、拒斥之間,上演一幕幕內心戲。《禮物之靈》沒有跳脫刻板的男女關係,其中的身體政治、性別符碼、情慾表現,都還在探戈舞和古典現代舞的範疇裡。「性」涉及差異,慾望在吸引力之中被產出,慾望也是被差異性建構出來的。在這門情慾政治學裡,舞伴的凝視與撫觸是一種殖民權力的延伸。舞者可以選擇讓哪一個舞伴來慾望我,我既是慾望的客體,又是慾望的主體,得以對他者投射想像,這樣的過程形成一個不斷重複的迴圈。

舞作最後,舞者們慢慢穿上色彩鮮麗的衣物,在歌手Soha演唱‘Mil Pasos’的歌聲中,一起背對觀眾,如歌名〈一千步〉(Mil Pasos)所言,一步一步一邊跳著源自南美洲的Bachata舞,一邊與觀眾漸行漸遠。他們推倒牆板,拉開遮光簾,打開華山果酒練舞場的玻璃門,走出戶外,眺望夜空,這支迷人的舞作在此結束。但這個結束或許將陳維寧編舞家之路帶到另一個地方,一個重新出發的開始。

《禮物之靈》

演出|世紀當代舞團
時間|2019/06/14 19:30
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中2館2樓果酒練舞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10月
14
2024
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10月
13
2024
隨著表演者在舞台上回想起的「舉手」與發聲,其力度似乎意味著創作者/表演者想要正面迎擊某一面牆;而這一面牆的內核關乎了當事者所在意的生命經驗,有徬徨、焦慮與怒氣,進而回望這些舉止的源頭與動機,猶如一種來自當事者的「愛」跌進了谷底,然後激起一整個連充滿試探性的時代,也無法平息的驚人勇氣。
10月
09
2024
這個台灣原創的舞劇中,卻可以看見多種元素的肢體語彙,包含現代、民族、芭蕾,甚至是佛朗明哥舞。從劇中對於歷史脈絡下的故事與舞台美學風格的專業運用,可以感受到台灣柔軟包容的文化特色,是一個結合各種專業才能,並融合呈現的表演藝術。
10月
09
2024
於是乎《我.我們》第二部曲也一如首部曲般,意味著全新的布拉瑞揚舞團正在萌芽,同時尋覓到了一個獨立的中心點,而不單僅是繼承,以及向傳統學習。他們開始進一步發展、定義此時此刻的當代原民文化,對筆者而言,更點出了新的演化與反思:這樣「原住民」嗎?
10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