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謬的領悟來自一套不同的邏輯《三顆頭》
11月
05
2013
三顆頭(本事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05次瀏覽
陳佾均(特約評論人)

荒謬劇揚棄了劇場傳統上對行動與角色的了解,可以說是「反劇場」的(譬如藉由情節的原地踏步質疑行動的意義;或是透過像貝克特把演員困住甕中,分解了舞台上演員的身體與角色間的連貫),屬於二十世紀劇場改革反寫實思潮中的一種變奏。(注1)反,抵抗的是具體形象的扮演、拒絕的是因果關係的簡化,但這樣的對抗,卻催生了劇場的另一種可能,能夠趨近存在的另一種樣貌。如果說荒謬劇在意義上做到了「反劇場」的第一個層次,《三顆頭》這部「戲曲荒謬劇」則將其推進到第二個層次,不僅以文本設定叩問劇場,亦藉表演形式與京劇對話。

相較於五月於文山劇場的首演,本次的演出從劇本、編排、服裝、道具、甚至音樂皆有所更動,並加上了唱詞字幕。整體而言,人物關係更加立體,因而得以透過內容和形式的交叉映合,體現人物處境之矛盾及荒誕。編劇邢本寧以《搜神記》中干將、莫邪的故事為本,然而傳統故事止於眉間尺、大王及黑衣客的頭顱最終在湯中煮爛、就這麼湯和著肉被埋葬,《三顆頭》卻是從頭於鍋中開始。在劇中,只要干將、莫邪雙劍不毀,則「月不西沈、日不東出」,三顆頭只能在天地之間耗著,無事可做、不得安息。演出便由守墓人第四十八回企圖毀劍開始,然後倒敘鑄劍之初莫邪如何視劍為子、不顧親生兒子眉間尺,以及最後報仇落得三顆頭進鍋中的始末,接著敘事重回起點,並導向第四十九回眉間尺終於願意毀劍、而莫邪懷抱斷劍成為柳樹的結局。

演出中個個不可得的追求和執著皆逐一瓦解,無論是陷入荒謬的兩難之中,或是徹底失去意義:拚命要取得大王人頭以取得母親認同的眉間尺,最後唯一能如願的方式是得砍下自己的頭;黑衣客要眉間尺人頭做護身符,以直闖殿堂,殊不知大王早已因無聊殺光了所有衛兵;當黑衣客將劍與刺客人頭一起放在大王面前時,原來對雙劍求之不得的大王卻怪黑衣客讓他無事可做了;尋劍報仇、始作俑者的莫邪,兒子與仇人的項上人頭最後於她不過是兩顆「破頭」,否決了所有人物的行動。莫邪自己,亦只是大王口中「沒頭髮的女人」(鑄劍時將髮甲入爐以化生鐵)。「人」這個複雜、偉大的符號,最終不過如此。三顆頭沒腳不能走動、沒胃腸不能飲食,而沒有心是否就不能感受?編劇的第一個設定即相當地「反劇場」:時間凝止(時間不動,何來動作,又能做什麼?),人物各自的執著在靜止的時空中更顯冥頑(「要是我娘來了」、「劍兮子兮」皆跳針般地重複)。荒謬劇的操作在穿透現實外亦帶來一種荒誕喜感,而近乎無厘頭的喜感最後又歸於荒謬。

第二個設定更是考驗導演,和以唱唸做打為本的京劇演員了。角色在劇本中沒手沒腳、演員在舞台上則是被由支架撐起的黑袍限制住,導演馬寶山選擇混用兩種不同的表演邏輯來處理劇本提出的挑戰與跨界合作的難題:非程式化的、及京劇程式化的表演。三顆頭身著黑袍時多為較為生活化的表演,然而譬如在鑄劍回溯的部份,便換以傳統京劇的身段與表演。如導演於演後座談所言,演員要在兩種不同的身體中變換,從一顆頭回到擁有全身的京劇演員,便要能立刻「滿滿飽飽」地唱出來。鑄劍一景,由原飾眉間尺的武生李彥龍扮演干將、原飾黑衣客的程派乾旦兆欣扮演莫邪,重疊角色的選擇,除了賦予劇情多重解讀的可能,亦給了演員表現各家功夫的機會,讓劇中概念和人物糾葛能以演員作場為前提得到實踐。

劇中糾結的情感得以透過京劇的身段武功抒發(如李彥龍表現眉間尺掙扎是否要砍下自己人頭時俐落的旋子),審視荒謬的距離又可透過跳脫京劇典型來達成。演出至中段,回到將第四十九次毀劍之時,飾演守墓人的陳元鴻原來先以哀悽的詠嘆開場,但才開了頭,便向現場樂手示意:「太沉重了,換節奏吧」,隨即以爵士歌舞的方式說下去,絲竹空爵士樂的彭郁雯和葉俊麟則現場以爵士鋼琴、手鼓加上傳統文武場的鑼鼓點等其他打擊樂器與之相伴。樂器殊異的音色,如演員身體,出入於不同的世界之間。這樣的跨界不為形式,而和劇中的怪異處境相互呼應。如果說荒謬的領悟來自一套不同的邏輯,表現了一種無以透過起承轉合之行動來推進的存在狀態,那麼演員身體進出於兩種表演邏輯之間,便也用一種澄明的距離在看待京劇傳統的世界觀和表演程式。

這個由京劇體系跳脫出來、去形式化的設計在本次對莫邪服裝的更改也看得出來。相對於首演本版本仍是傳統旦角的梳頭方式,這次的莫邪卻是一頭灰白亂竄的斷髮,狀似癲狂,暗示了創作群對莫邪本次的詮釋較首演更為具體。不過截去衣袖的服裝,也降低演員身段的延展(特別是抖手的張力),頗為可惜。

相較於首演,本次的版本除了部分場與場的連結、演員變換服裝方面有些許不順暢之外,整體而言是相當成功的嘗試。道具使用及黑盒子較為親密的劇場空間亦皆有利於本次的呈現。如能再演,筆者期待可以為換裝找到更有意思的解決之道。創作群以傳統為本、並反覆修改以求進步的努力,或許也是京劇人給現代劇場最寶貴的啟示。

注1:參考Against theatre : creative destructions on the modernist stage,Alan Ackerman及Martin Puchner合編,2006年由Palgrave Macmillian出版。

《三顆頭》

演出|本事劇團
時間|2013/10/31 19:30
地點|國立中央大學黑盒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第一部曲主要在音樂性的嘗試,而第二部曲與皮影戲的跨域合作也實數不易,但若能適當地保留並延續地第一部曲的部份聽覺效果,整體而言會更加完整且迷人。
12月
20
2024
重新定位《追香記》,在戲曲愛情的最大公約數才子佳人之前,代以「女才」伏線回收經典故事迴路,從經典派生,恍如同形,實為他者。創作團隊追尋的或許是生旦兩全之勝場。
12月
19
2024
欲問劇種前程,困頓卡關何嘗不是重究習藝初心的良機;實驗發想多方尋求當代新出路,卻也可能自蹈窠臼,反遭溺陷。莫急莫慌,務本抑末,不忘本也不只吃老本。
12月
18
2024
還是必須回應江之翠劇場難分難捨的根本?——若從現代劇場運用傳統戲曲的角度來看,江之翠劇場值得肯定;但若是純粹討論傳統技藝,則略帶無奈。
12月
16
2024
當《森林七矮人》持續作為兒童教育的表演劇目,則須回過頭來檢視,脫胎自經典的、傳統的價值觀,要如何調整與呈現,才能與時俱進?
12月
16
2024
對我來講,作品其中一ê重要ê價值是來phah破「唐人共同體」ê單一想像,挑戰文化kap血緣共同體所謂ê穩固假設,koh再ùi周茂生「釘根他鄉變故鄉」ê過程,kā「唐山/番平」、「Lán人/番」、「in(他族)/gún(我族)」ê界線phah破。
12月
16
2024
夢醒之後,李金蓮因為潘金蓮的境遇要成為怎樣的金蓮?是此劇難以解讀到的層次。更為要緊的是:李京璇在《金蓮與夢》之後,要成為怎樣的李京璇/演員?
12月
10
2024
在「承功」這個共演平臺,歌仔戲獨特「活戲」的「即興」特質是很難在「精緻化」的賽道與前述劇種競爭的。為了與古老劇種競演,每年參與「承功」演出的歌仔戲,除了凸顯師承傳統,展現藝術能量外,如何「老戲新演」反而是觀察要點。
12月
06
2024
而當歌仔戲走入新世紀,腹內戲傳承不易,新一代演員也多依靠劇本演出,但外台戲仍是歌仔戲源源不絕的原動力。本次演出可見星二代早已不僅只是以製作「大型外台戲」的模式,而是想運用一些劇場元素進入外台場域。
12月
0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