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中帶柔的獅子王
明華園戲劇總團(以下簡稱明華園)推出的《獅子王》,是2022年「承功—新秀舞台」首次嘗試的全本傳承戲,主推的戲曲新秀為王婕菱,傳承明華園總團當家小生孫翠鳳創演的角色獅子王戰陀厲。王婕菱自小於臺灣戲曲學院坐科,大二時為學長姐畢業公演《龍鳳奇謀》助演,即以紅生關羽一角引起關注,在演員的養成過程中,曾習演花臉、老生、小生與武生,讓她的表演風格相較於一般坤生多了一些粗曠的氣息,加上高挑的身形,相當適合戰陀厲的角色形象,顯見是明華園針對王婕菱的表演特質刻意挑選的承功劇目。
戰陀厲有別於單純的小生行當,特別揉合了花臉的表演型態,以表現文殊菩薩坐騎青獅轉世之後,人形獸魂交疊映演的角色形象。歷經不可一世的殺伐霸氣、回想前世的恍惚動搖、遭受背叛的翻臉無情、鑄下大錯的幡然悔悟、自殘雙眼的懺悔獨白——獅子王做為傳承劇目,有許多具張力的橋段需要翻越與征服,頗見難度。王婕菱多年坐科訓練,身段到位、唱腔穩定,原有自成風格的演出能力,但在獅子王的演出中,也見到許多屬於孫翠鳳風格的表演細節,例如高傲時睥睨的眼神、調笑時詼諧的語氣、受感動時軟化的肢體節奏等等,讓王婕菱在原先較顯剛硬的表演中,增添了許多柔軟轉折,整體表演更見收放之間的彈性。
明華園戲劇總團提供/攝影徐欽敏
除此之外,在半人半獸的橋段表現尤其精采:獅子王在鏡中見到自己真容後,身段搭配音樂,表現出獅子王(人)一步步地轉換為青獅(獸),象徵著戰陀厲召喚回前世記憶的情節,整段演來節奏穩健,把粗曠的氣息逐步加重綻放,讓身形表現由人成獸的過程,轉換得相當細膩有層次,觀之很能進入「神獸」的角色想像。下半場遭到愛妾孔雀背叛,妒恨爆發,受文殊菩薩化身的和尚所激,搭配陰調,以慢動作一刀一刀手刃師父,場面驚心動魄使人屏氣凝神,雖說整體場面營造功不可沒,但卻也足見演員表演實力。
整體而言,王婕菱多年的坐科訓練,讓他可以挑戰這個揉合小生與花臉行當特質的角色,也讓他能夠吸收孫翠鳳的表演技巧,雖在情感戲的表現尚有成長空間,但也可預見她有機會創造出具備個人風格之「獅子王」的潛力。
收放自如的白賊七
中華王金櫻傳統文化藝術協會推出的《白賊七》,是由資深歌仔戲藝師王金櫻擔任製作人並整理劇本,並由同為歌仔戲資深藝師的小咪執導的五十分鐘折子戲,主推的戲曲新秀為張閔鈞。小咪能演行當甚多,在一般主角多設為「小生」、「苦旦」的歌仔戲舞台上,小咪是少數能以「三花小生」擔綱主角的演員。針對歌仔戲坤生掛帥的特質,以「三花小生」應工的「白賊七」作為男小生張閔鈞的傳承劇目,可見在挑選角色上的用心。
白賊七是一個市井小民,為求生存行騙維生,在形象塑造上需要具備靈活的肢體與眼神,而舌燦蓮花的本事則依靠大量的傳統唱念來表現。小人物生活化的情節,要在戲曲的「口白唱念、腳步手路、觀目盔骸」中自然展現,多的是細節的堆疊,正是要將所有的程式內化之後,磨去稜角,才能看來毫不費力卻又合乎尺度。
中華王金櫻傳統文化藝術協會提供/攝影鄭宇劭
張閔鈞畢業於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扮相清俊,音質高亢,又有家族戲班的背景,在唱腔與身段的表現上都十分穩健;而在角色形象的拿捏上,在「行騙」橋段時,角色聲情的虛實交錯在分際上拿捏得宜,建構出白賊七面對生存挑戰的樂觀態度,聰明靈活卻不油滑,已能站穩主角的尺度與份量感。而劇中有大篇幅的四句聯以及行騙用的道白,需清楚傳達「騙術」帶來的誤會感,張閔鈞的口白無論在台語咬字與音調轉折上都自然清晰,也能符合歌仔戲演出韻文的抑揚頓挫,頗讓人驚艷。整體觀之,張閔鈞在「一緊二慢三休」的戲劇節奏上張弛有度,每個小轉折都細膩掌握,足見藝師的細膩雕琢與傳承成效,但全場的情緒與情感的張力則表現得較為平均,缺乏強度上的起伏,應是可再強化之處。
打磨新秀的「承功」之路
戲曲演員的打磨成角有層層疊疊的關卡,就像製作一件藝術作品——能完成身段唱腔等技術只是粗胚製成;能透過唱念與肢體表達角色情緒,則已具備外型細節;等到能掌握表演節奏與人物形象,就像作品已上色,但雖然外表完備,也未必具備藝術靈魂。王婕菱與張閔鈞都是畢業於戲曲學院的科班生,已具備唱念身段的基礎,但以現在的演員養成之路,沒有一年上百場的演出可以打磨演技,常使年輕演員的成長較為緩慢、停滯或迷失。這兩場「承功」的折子戲演出,都可以在新秀的表演上見到藝師的表演風格,也見到他們有別於以往的成長,足見手把手傳承的效益。在孤獨的養成之路上,能有機會被成熟的演員「雕琢」,是值得好好把握的契機。我們也因此能期盼未來見到演員灌注自身的意識去與角色合一,真正賦予角色靈魂,此時此刻也就是演員成角的時刻。
2022承功—新秀舞臺:《獅子王》
演出|明華園戲劇總團、王婕菱
時間|2022/10/20 19: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 小表演廳
2022承功—新秀舞臺:《白賊七》
演出|中華王金櫻傳統文化藝術協會、張閔鈞
時間|2022/10/21 19: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 小表演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