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實之間《真探葛歐》
3月
31
2023
評論台戲劇評論圖片(王景銘設計,感謝授權劇照團隊)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29次瀏覽

文 劉維妮(臺大社會工作學系)

真探葛歐(The Real Inspector Hound)是一齣來自二十世紀中的戲劇作品,由英國籍劇作家湯姆・斯托帕德伯爵撰寫,如同劇作家的背景,劇作背景設定於二十世紀中的英國劇場當中,主要描述兩位戲劇評論家——中年古板又花心的伯布特、年輕自負又滿腹怨言的寫手沐恩,在觀賞一齣偵探推理劇的過程,從旁觀評論的角色成為劇中角色,並一步步陷入設局的險境中。

舞臺上的佈景設置了一個常見的鏡框式舞台,一邊是屬於劇場的全黑外框、另一邊是宛如老舊劇院的精緻花雕與斑駁的牆壁,藉由佈景質地的改變,另外在一側區分出了兩位劇評家所坐的觀眾區。劇作家安排劇中劇以及觀眾席兩個世界在舞台上的並置,為了能夠在一個舞台上同時呈現台上與台下兩個世界的故事走向,透過燈光的聚焦、切換,清楚的讓觀眾能適時的聚焦在兩個區塊各自的故事線和演出內容。儘管所有佈景皆沒有調動,然而透過劇中演員跨過觀眾席欄杆走上舞台的動作,使兩個原本平行且各自獨立的世界產生了交會線,不只是空間上的交會,更是情節、故事線的交會。

原本劇情走向上,觀眾彷彿被三頭馬車拉扯著,一下子跟著劇中劇的劇情推敲那瘋子與兇手的下落;一下子窺視了劇評家看似高尚的社會地位下對於演員的花心與權勢手段;一下子聽著一位次等寫手對於劇評界的怨懟與面對前輩的吹捧。當即將感到無法負荷、逐漸混沌之際,隨著伯布特衝上台的那一跨步、沙發下屍體身分的揭曉,所有劇情收束起來,伯布特成了劇中花心的瘋子,沐恩成了迷糊又仗義直言的葛歐探長,前段的鋪陳在重新演繹的過程中瞬間變得諷刺、荒誕又意外的契合。劇中劇的演員們重複著相同的台詞、相同的走位、相同的劇情,配上兩位劇作家不明所以的回應,卻又顯得怪異的合理。劇作家巧妙的運用兩個世界的共通點,讓觀眾看見舞台與台詞的多義性,同時呈現出語言有趣的雙關意涵。原來真實世界與戲劇是那麼地貼近,貼近到僅一步之遙,戲劇與現實的交界逐漸模糊,戲劇成了現實、現實又成了他人觀賞的一齣戲。

直到最終「真」探葛歐現身,死在舞台上的三個劇評家與最終存活的那位劇評家,一齣懸疑推理劇成了現實中劇評界相互廝殺、爭鬥的競技場,透過瘋狂之人的精心鋪陳與操弄,他玩弄人心於股掌,直搗各人的人性弱點,最終完成了他不可思議的謀殺計畫。出乎意料的劇情發展以及突如其來的結局讓人感到不知所措,然而細細回味卻發現當中確實充滿驚喜且富饒趣味。

《真探葛歐》

演出|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學生
時間|2023/03/24 19:30
地點|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多語交織的日常音景中,理應有著不同語言各自獨特的抑揚頓挫、節奏起伏,呈現豐富而繁雜的聲音想像;可惜高度仰賴聲音敘事的《乘著未知漂流去》,最終也如其語言策略般趨向穩定單一,陷入固定頻率的迴圈。
7月
03
2025
這個提問,既讓華英真正地踏上了娜拉的離家之路,重新組織了讓妍青得以登台的新家庭;卻也讓這部作品從自歷史與性別結合起來的雙重議題中,找到快速又簡便的脫身之道
7月
03
2025
這齣戲,潛在著對戰爭的譴責,因為潛在,所以深刻地內化了戰爭難民的人道關切;然則,進一步呢?如何探究戰爭何以發生?並從民眾的觀點出發,追問戰爭難民流離失所以後,將何去何從?
7月
01
2025
果陀劇場《三個傻瓜》改編自2009年印度寶萊塢經典《三個傻瓜》(3 Idiots),不僅具歷史意義,也面臨極高的轉譯門檻。如何在忠於原著精神的基礎上,透過文化在地化的重組,讓這部挑戰傳統教育體制故事與臺灣當代觀眾產生情感連結,無疑是一大挑戰。
7月
01
2025
《上樑》演繹的與其說是勞資關係,不如說是創作者內心戲的兩種掙扎。而最為荒謬之處,還在於這種理想與體制的二選一,居然是讓工人的身體代為殉道,以維持創作者站在反體制立場上的純潔性。
6月
30
2025
本劇意圖戳破的人性,就這樣縈繞在兩人迥異的身分之間。顯然,小天是真心想幫忙,但我們卻也很難指責意欲維持尊嚴的阿修有什麼過錯,一切只因這幢大廈的結構已扭曲到讓任何善意,都只能被錯解為上對下的傲慢。
6月
30
2025
《上樑_下工後的修羅場》在舞台上創造了一個現實世界的模型,有相當豐富的細節,卻少了些粗糙的真實感,主人翁的際遇,令人感傷,卻難有深切的同感,如果有社會批判的意圖,也稍顯失焦。
6月
30
2025
本次演出試圖以魔術與戰爭這兩個規模懸殊的想像間交織張力,輔以演員的生命經驗敘事,直面觀眾並揭露出關於世界鮮為人知、或眾所皆知的秘密與真相。
6月
23
2025
相對於《騷動之川》以精密的當代語言,攪動邏輯,最後發現暴力最深沉處,無言可表;《落頭氏》則從古老東方傳奇中提煉身體與聲音,創作全新的意象,調動感官,超越語言邏輯的限制,開啟觀眾隱匿的記憶與經歷。
6月
1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