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舊如舊,一角二詮《求你騙騙我》
3月
30
2023
求你騙騙我(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豫劇團提供/攝影鄭曜昌)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61次瀏覽

文 蘇恆毅(專案評論人) 

臺灣豫劇團以《求你騙騙我》一劇做為建團七十週年的製作,同時亦為當家小生朱海珊的退休公演。兩天的演出,先由林文瑋於2月18日演出主角金登科,朱海珊則於2月19日擔綱主演,一前一後,也標誌著臺灣豫劇團多年發展下,生行演員的養成與展露頭角。 

《求你騙騙我》本於中國編劇林戈明所編的漢劇《求騙記》,此劇於臺灣看似陌生,卻曾數度改編移植演出,如2001年蘭陽戲劇團《吉人天相》、2002年朱陸豪京劇團《求你騙騙我》、2011年國光劇團《神算記》皆本於此。演出內容大抵相同,均以主角金登科受妻子慫恿,以行騙假稱神算,因而造就名聲,一步步地走向神壇、進入宮廷,在無奈之中成為受萬人尊崇的對象。 

劇情簡單,且生活化,加之人物在行騙與求騙過程中的無奈、懦弱、機趣、詼諧,無論由何劇種演出,都受到觀眾歡迎,因為劇中的騙與謊言,何嘗不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畢竟生活當中,總會有一些時刻,需要說些無傷大雅又無惡意的小謊,讓自己、也讓他人能有個台階下。因此全劇雖不譏諷,卻用一個古代時空背景的故事,勾出不分時代的生活情境,讓觀眾感同身受。 

而在形式上,原本漢劇在編創時,應已揉合了話劇的演出形式,此點可見於金妻一角。此角於第一場要金登科為尋牛人「指點迷津」、以及第二場金登科求雨時持鹽罐探望時有對手戲外,更多時候是擔任旁白或說書人的角色,說明金登科的心境,或是做為金登科夢中給予支持的幻影,並未有吃重的戲份,此點在京劇、豫劇演出時,皆保留原始設計。此種設計固然是為了讓整體演出更聚焦於金登科身上,卻反而將金妻塑造得較為平面,而難以看出演員對角色的創造有何不同,甚至是對後續情節推動的可能性。因此演出的編排雖然尊重原著,但劇種移植後,要與原著有何不同?除了音樂設計不同外,劇本的修整也是值得考量的一點。 

演出是「修舊」、也「如舊」,看點就在演員如何詮釋角色。朱海珊的詮釋確實呈現出金登科在行騙與妻子的推波助瀾下,逐步走向高位的懦弱與無奈,而當中則又帶了點世故與油滑──想要逃離被拱上高位的無助與尷尬,且又在危急中替自己解圍逃脫,甚至偶有嘲諷兼打趣的情節。但這份世故,更有一種為了生活或生存而不得不為的味道,反而少了行騙的手足無措與內心掙扎、擔心真相被揭穿的憂慮感。朱海珊的詮釋是「世故的無奈」,卻也不知過去演出較多是以溫厚詮釋為主的林文瑋會是如何詮釋金登科?或許會有別樣味道吧! 

整體而言,《求你騙騙我》並非唱功戲或做工戲,而是以其生活化的取材與演出為勝,當中的詼諧,作為團慶大戲自然可收到歡樂之效。然作為朱海珊的退休之作、同時也是林文瑋首次擔綱演出新編戲主角的製作,卻也讓人好奇:一般退休告別舞台的製作,大多是演員自己的拿手戲以饗戲迷;推出青年演員,也多會選擇功底吃重的劇目,讓觀眾看見演員的真本事,本次選擇用新編戲不知是何原因?或許,透過兩天的分演,一魚二吃,兼收兩種效果與功能,也讓觀眾比較兩位演員的角色詮釋,就是劇團的目的吧。 

《求你騙騙我》

演出|臺灣豫劇團
時間|2023/2/19 14:30
地點|台江文化中心 台江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此次豫劇團演出的《求你騙騙我》為老戲新製,在原有的劇情架構上以生活化的台詞貼近觀眾,值得一觀的是,演員們挑戰相異的行當以及彼此對戲的默契令人感受到誠意滿滿。豫劇團在台扎根七十年,王海玲與朱海珊皆擔負起傳承的重責
3月
09
2023
行當制作為戲曲美學之一,強調表演技術與類型化角色的連結性。戲曲觀眾依賴聲腔和程式化表演認可角色。換句話說,觀演關係因「技藝」而串連。本劇巧妙利用此框架,透過跨行當扮演的不精準缺陷製造疏離,打斷觀眾審美,反向增強喜感。有效穿透文化、政治、社會、語言隔閡,藉著歡笑從劇場延伸至觀眾心智,並打開思索的平行宇宙。
2月
18
2023
就篇幅配置和表演密度而言,整體製作以三折為核心的意圖相當明確。此種編排可能令初次觀劇者感到節奏起伏較大,卻同時凸顯崑曲重視演員身段、唱腔與水袖功的藝術本質
7月
01
2025
導演根據本劇無厘頭的調性,卸下了正劇的枷鎖,大玩各種荒誕場面調度,如倒帶式的追逐場面、遊賞花園時具象且惡搞的故事壁畫、宴會中跳大腿舞的北京歌姬,乃至於最後時空封閉循環,讓劉嘉慶不斷被殺的畫面,都讓全劇充滿歡快的氣氛。
6月
27
2025
《轉生到異世界成為嘉慶君──發現我的祖先是詐騙集團!?》的編導,立足此刻,把人類共同情感設定為啟動嘉慶君遊台灣異世界的鑰匙,連接到清代台灣的歷史事實和歌仔戲表演邏輯構成的縱橫脈絡之中
6月
27
2025
導演似乎僅是運用舞者「拼貼」出全戲的情感厚度,導致現代舞與戲曲演員表演似乎各成一區,觀眾無需藉由舞者的表演,來感受角色的內在複雜情感。
6月
25
2025
就整齣戲來說,對比構成發展主線。行當面可見正生和採花,角色面是濟公和女媧,兩組對照角色既有呼應,軌跡又不同。演員們善用唱、唸、作、打創造出生動具體的角色形象,一招一式堆疊戲肉
6月
25
2025
附身,其實也讓《幽戀牡丹》形成多重樣貌,從「情節架構的層疊與綿延」到「人物與演員間的扮演關係」,讓多具有不同名字、卻是相同身體的軀體,在實情假意、真相謊言間游走。
6月
19
2025
《戲神養成記》作為三十年大戲,除了是尚和階段性的成果展現,以戲神與劇團入題,也帶著對於這三十年來經營劇團的省思與心得,對自我的承擔給予期許及肯定。
6月
1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