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前的初戀《尋找金鐘旭》
9月
20
2019
尋找金鐘旭(聯合數位文創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47次瀏覽
劉悉達(專案評論人)

打開維基百科上2006年的韓國影集列表,頁面上滿滿愛戀字眼的劇名。一齣齣陰謀報復與愛、社會階級與愛、追求夢想與愛的電視劇,在現今充斥著重現社會議題與推動轉型正義的影視作品風靡前,是彼時韓國演藝產業中最流行的題材。當年在如今被譽為「韓國百老匯」的首爾大學路上推出的《尋找金鐘旭》,亦是一齣主打讓觀眾尋回「初戀感動」的浪漫愛情音樂劇;在小劇場上演的賣座程度令其改編為大螢幕作品《尋找完美先生》,經歷十三年、巡迴八十二個地區,在這個逐漸「大家都不是很在乎戀愛了」的佛系時代終於來到臺灣。筆者除了想一探究竟《尋找金鐘旭》為何暢銷,更是帶著一種懷舊情懷進場觀賞的。

這齣只有三個演員,卻多達二十四個角色的音樂劇,一開場就明快而笑果十足地以荒謬情節描述男女主角同時失去工作,男主角因現實的失業即失戀,緊急開張「尋找初戀事務所」,女主角則被爸爸逼婚卻又難忘九年前的初戀金鐘旭,找上男主角,便開始《尋找金鐘旭》的過程了。跟隨著投影的引導,時間點回到九年前,女主角相信一名算命師的預言,來到印度尋找「命定中的白馬王子」,在飛機上巧遇並愛上了金鐘旭,又不斷自己反覆在內心辯證,好比摘花瓣決定愛與不愛般,將「命運」交給更高一層的「命運」,以能否再次「巧合」遇見金鐘旭「驗證」是否為她的真愛,以致終於錯過他。時間又切換回九年後的現今,女主角面對與男主角彼此的日久生情,再度採取裝傻逃避姿態,在戲劇情節發展下,逐漸釐清原來女主角逃避的是去愛上一個人。就筆者理解,金鐘旭從來與「命運」無關,只是女主角用來躲避另一段愛情的理由;而《尋找金鐘旭》原來是一個年輕的女孩長成不那麼年輕的女人,終於要去愛人的故事。可是為什麼一定要愛?大概是2006年的時候,大家都在戀愛吧!

全劇僅用一個繽紛色彩的大佈景到底,近一百鐘內除了戲以外還塞滿二十首歌曲,不同角色的輪番上陣,穿梭在不同的時空中,舞台調度就格外重要了,除了善用道具如小型計程車、長椅、DJ台表達不同場景,在這個小巧的製作裡,演員偶爾也要身兼換景人員,退場時順便帶走舞台上的物件,亦或是於表演時快速的平行翻轉舞台上的景片來進入下一幕。筆者佩服舞台上演員在又唱又跳還身兼多重工作角色之餘,仍能將表演節奏抓得相當精準,多少遺憾於信義劇場Legacy MAX場地燈光無法全暗之下,觀眾能直接看見舞台上的種種動作,削弱了整齣戲欲製造的戀愛夢幻感,時常有令人出戲的感覺。

倒是演員們傑出的歌舞表現——尤其是以多變的聲調凸顯角色的情緒,讓本作即便以韓語發音,觀眾仍能感受到演員現場的活力十足,而難以轉睛。當多角人穿梭在二十一個角色間,無論是女主角的父親、計程車司機、算命師、空姐、DJ等,除了以誇張的扮裝及肢體做出角色差異外,也利用語氣與腔調快速的轉換,立體化各個短暫出現的角色,反成為本劇中不可或缺的點綴,甚至有些搶走主角風采。劇中歌曲多是以輕快的鋼琴為主要伴奏,號稱的爵士味道較感覺不到,編曲及演員的演唱方式更像是流行音樂歌曲。雖剛剛好更平易近人,合襯於這個小巧的劇作,但整體來看,歌曲間的調性過於相似而流於平淡。

「多角人」的另一重要之處為,劇中旋律較特殊的歌曲皆由他所演唱,讓戲的節奏能從本劇已經太多而顯甜膩的愛戀戲裡跳出來。例如爆出第一個最大的笑聲的〈算命先生的話〉,更穿插了舞棍阿伯的歌詞「汝是一個恰查某,恰恰恰恰」貼近臺灣觀眾;而歌曲〈來吧!印度〉亦是同樣功能與效果——讓滑稽的角色演唱出詼諧的歌曲,但也隨著接近尾聲,多角人戲份越少後,情感戲偕同著抒情歌曲增加而過度集中,使得戲將近劇末不如開始時精彩豐富。另外可惜的是,本劇以預錄的音樂伴奏而非現場樂團演奏,造成音量偏小而臨場感不足;又最初的版本主要以吉他演奏,現改為樂團編制形式,配器的使用上亦失去挑動觀眾情緒的作用。

在滿滿的歌舞及笑點下,缺少曲折起伏的劇本則稍微令人失望。劇作結構上缺少一個明顯衝突點與化解點,穿插進一個謎底或許是個較大的轉折,便是原來「女主角先選擇躲避金鐘旭」而非「金鐘旭失約」,但這又使劇情不合邏輯──為何要如此迂迴逃離金鐘旭又尋找金鐘旭呢?亦或金鐘旭其實僅是女主角搪塞父親逼婚吐出來的藉口,劇末卻又將金鐘旭處理為早已結婚、生出一打孩子(劇中強調真的是十二個/一打),來讓女主角輕輕放下他的存在。這樣有些輕率的安排,自始至終都讓人看不出「金鐘旭」於此作的位置究竟為何,更像是一個幻覺的存在。劇裡常用歌詞表達主角的心聲或愛意,卻無對應的內容鋪陳從何而來,導致愛情總是來得過於順理成章。部分情節的銜接上也稍不合理,例如男女主角突然出現在露營的場景,似乎僅為製造另一個浪漫情境欲加強男女主角愛意存在,而突兀地獨立於劇中。

綜觀來看,本作在演員歌舞俱佳的表現遠大於「戲劇」的呈現下,顯得娛樂有餘,戲劇表現在刻劃愛情與感動觀眾的效果則明顯不足。對筆者而言,女主角要尋找初戀的動機薄弱,不寫實的一見鍾情式戀愛,使女主角與金鐘旭的戀愛過於輕巧而近乎模糊,感受不到有誰愛得深刻,對於金鐘旭的描述亦過度偶像化而無法貼近現實經驗。或許這就是劇作家想讓大家回味的「初戀感動」吧!可惜離席我只帶走經歷了十三年的喜劇餘味。

《尋找金鐘旭》

演出|Cho Sung Uk、Jo Yeon Hwa、Mun Jun Hye
時間|2019/09/06 19:30
地點|信義劇場Legacy MAX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上樑》演繹的與其說是勞資關係,不如說是創作者內心戲的兩種掙扎。而最為荒謬之處,還在於這種理想與體制的二選一,居然是讓工人的身體代為殉道,以維持創作者站在反體制立場上的純潔性。
6月
30
2025
本劇意圖戳破的人性,就這樣縈繞在兩人迥異的身分之間。顯然,小天是真心想幫忙,但我們卻也很難指責意欲維持尊嚴的阿修有什麼過錯,一切只因這幢大廈的結構已扭曲到讓任何善意,都只能被錯解為上對下的傲慢。
6月
30
2025
《上樑_下工後的修羅場》在舞台上創造了一個現實世界的模型,有相當豐富的細節,卻少了些粗糙的真實感,主人翁的際遇,令人感傷,卻難有深切的同感,如果有社會批判的意圖,也稍顯失焦。
6月
30
2025
本次演出試圖以魔術與戰爭這兩個規模懸殊的想像間交織張力,輔以演員的生命經驗敘事,直面觀眾並揭露出關於世界鮮為人知、或眾所皆知的秘密與真相。
6月
23
2025
相對於《騷動之川》以精密的當代語言,攪動邏輯,最後發現暴力最深沉處,無言可表;《落頭氏》則從古老東方傳奇中提煉身體與聲音,創作全新的意象,調動感官,超越語言邏輯的限制,開啟觀眾隱匿的記憶與經歷。
6月
18
2025
當天現場的大量互動,幾位演員親切平易,通過劇情設計和美食雙管齊下,鬆動了無形的觀演界線,純粹的觀眾設定已經消失,成為兩批各有不同任務的參與者
6月
16
2025
挽回人世間的正義,理當如此——但死者能否有?《騷動之川》便是意圖把它昇華到神思境界,召喚萬物齊運的感素;端看首幕的女神到幕終的女童,一個令人矚目的美學扣環。
6月
12
2025
而在本屆作品中,我們得以從中反思作為一個表演藝術工作者,回歸到表演藝術的本質,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先以演員為中心的基礎,如何真心面對、真實挑戰關於表演這個行為所應具有的思索。
6月
11
2025
《一炷香的時間》以乩身緣起的乖舛、白水演員間關係的來往交錯,和突如機械神降的末世災難形成三條敘事線,這三者並非各自發散互爭光輝,而是交互拼貼卻不失戲劇質量的彼此相襯、緊扣著。
6月
1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