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傳」 亦「傳新」 《王魁負桂英》
5月
14
2018
王魁負桂英(薪傳歌仔戲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88次瀏覽
謝孟吟(社會人士)

你不負我,糖甘蜜甜;你負我,做鬼也要捉你赴陰司。

一齣比陳世美悲慘的劇目,桂英的不願,活捉王魁之後是否煙消雲散?

2017年張孟逸以《王魁負桂英》焦桂英一角,榮獲第28屆傳藝金曲獎「年度最佳演員獎」,今年(2018)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邀請再現經典戲碼《王魁負桂英》。

《王魁負桂英》起源於宋朝,是今知最早的南戲作品之一。此戲經典,已在各劇種相繼改編搬演,而因應各劇種演繹之焦點亦不同,但都不脫基本〈陽告〉(告廟)及〈活捉〉兩折。

開場,由王魁向母親訴說夢中登金榜一事,再至趕考途中搭救焦桂英,後又於酒樓重逢,進而結為夫妻,焦桂英百般照顧王魁及婆婆。後王魁高中狀元,為圖平步青雲,拋棄髮妻另娶相府千金。焦桂英前往認夫,認夫不成反遭毒打傷重,最後自殺於當時與王魁盟誓的海神廟內,化為厲鬼,活捉王魁。起承轉合,絕無冷場。【1】

此劇劇情已眾所皆知,如何能夠在既定劇情下,讓觀眾耳目一新,讓戲更加精采,演員如何利用歌仔戲既有的身段、步法及唱腔演繹與角色心境上的塑造,成了此戲最大重點及亮點。

「他句句誓言我深信,信他對我用情深,多年來累積金錢為他用盡,又典當首飾給他做盤資,又替他奉養老娘親。桂英越想越不願,不願冤家你移情別戀,不願王魁你心肝短,我若死也陰魂不散,一定要活捉你報冤!!」。【2】

歌仔戲首重於身段、唱腔,劇中大量唱念及身段在在考驗演員功力,張孟逸從〈認夫〉、〈陽告〉至〈冥路〉近四十分鐘由〈都馬調〉及〈慢都馬雜碎調〉組曲之慢到快再由快到慢情緒堆疊的演繹,要顧及唱腔氣口順暢又需顧及身段優美十足不容易。〈認夫〉段當桂英知道已無法喚回王魁心時,眼神從一絲希望轉換成怒、恨,搭配〈十一字都馬〉曲調鏗鏘有力。〈陽告〉先是哭訴滿腹委屈,再利用水袖翻袖揚袖表達其不甘願勢必要向王魁討回公道,至最後吐血伏地低吟,字字鏗鏘,儘管舞臺只留一焦點燈,筆者仍被深深觸動,這樣的表演不在於任何技巧,而是演員本身由內而外表現出來欲訴無人無奈之情感。〈冥路〉魂旦鬼步及水袖運用之流暢,皆可見張孟逸對桂英一角所下的功夫及心力。新生代演員江亭瑩(飾王魁),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歌仔戲本科畢業,亦是廖瓊枝歌仔戲傳習計畫第二期藝生。由旦行轉生行的她,近年漸露頭角,擔當薪傳歌仔戲劇團當家小生,其唱腔清亮高亢,〈活捉〉一段只見其甩髮、跪步應用流暢,想必下足苦工,王魁一角演繹在近幾年不斷磨練之下可算是此年紀演員中佼佼者,指日可待。去年入圍傳藝金曲獎個人最佳表演新秀獎的古翊汎(飾焦正賢),京劇科出身的他,擁有深厚功底,其趟馬身段相當精彩,亦是一大後起之秀。

戲臺上鑼鼓聲響,牽動著戲臺下每一位觀眾情緒起伏。幕起幕落之間,文武場加上眾演員以其內蘊、細緻身段、優美唱腔帶給台下觀眾無法忘懷的表演。佇立於觀眾心間的是歌仔戲那份感動、那份美。

《王魁負桂英》這齣典型「文戲武做」的骨子老戲,由國寶藝師廖瓊枝從多本內台戲去蕪存菁,並以自身經歷整編至現今版本,主著重身段唱腔表現及戲劇張力,並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收錄於廖瓊枝歌仔戲經典劇目-五大齣,堪稱歌仔戲劇本經典中的經典。至今交棒大弟子暨新任薪傳歌仔戲團團長張孟逸,薪傳亦傳新。薪傳人才輩出,也藉新任團長上任後進入中生代承續未來的必經之路。在大師姐帶領下,眾多青年演員齊聚完成經典好戲,期待青年演員們吸收台上經驗並內化,成為將來舞台演繹的養分,並於新任團長帶領下,欣見劇團未來可期。

註釋

1、大綱編修來源薪傳歌仔戲劇團。

2、〈陽告〉段經典唱詞。

《王魁負桂英》

演出|薪傳歌仔戲劇團
時間|2018/05/05 19: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經典劇目的傳承內容除是前輩唱腔身段的準確再現外,重要是將戲的深刻感發力量,傳予青年演員,後者如何掌握得當,證明經典的魅力所在?而謝、劉倆當天的表演,確實做到讓人動容。(陳韻妃)
6月
16
2015
王海玲綿厚紮實的聲嗓詮釋,單是感受字裡行間所蘊釀的情感堆疊累積過程,便已十足過癮,加上跟自己的師妹在台上相搏較勁,也為本次演出擦撞出精采火花。(王妍方)
5月
04
2015
判官與小鬼在冥界那一幕舞得最精彩,不只翻筋斗,判官甚至還多次從嘴裡吐出火花,技法之高超,無不令在場觀眾拍手喝采。(張簡亦杰)
11月
19
2013
整體而言,《求你騙騙我》並非唱功戲或做工戲,而是以其生活化的取材與演出為勝,當中的詼諧,作為團慶大戲自然可收到歡樂之效。然作為朱海珊的退休之作、同時也是林文瑋首次擔綱演出新編戲主角的製作,卻也讓人好奇:一般退休告別舞台的製作,大多是演員自己的拿手戲以饗戲迷;推出青年演員,也多會選擇功底吃重的劇目,讓觀眾看見演員的真本事,本次選擇用新編戲不知是何原因?或許,透過兩天的分演,一魚二吃,兼收兩種效果與功能,也讓觀眾比較兩位演員的角色詮釋,就是劇團的目的吧。
3月
30
2023
當代傳奇劇場以跨文化改編走出鮮明的特色,如今當代戲曲跨文化改編的作品屢見不鮮,《女神·西王母》看見了劇團力圖求新求變的決心,但同時也暴露了缺乏專業編劇與旦角戲的雙重問題。
3月
18
2023
寫意性是戲曲重要的美學命題。曾永義認為寫意性是戲曲在當代表演藝術中,無可取代的美學價值。身段是戲曲最基本的美學命題,透過戲曲演員的身段表現,就能展現人物性格與情緒、變化場景與氛圍。
3月
17
2023
回歸戲劇類型,公堂戲的結構並不複雜,其魅力或許就在正義伸張的痛快。公堂戲是媒介,也是入口,像圖騰般,勾連我們對公義的想像與模擬。無論出自實事或虛構,公堂戲都必須細膩梳理出虛擬的公義。因此,沉冤昭雪的結局,其實直指著人心所向。而善惡必報也暗合著民間信仰重視的勸善意圖。《郡馬斬子》最終帶給觀眾一個秩序井然的理想世界。一如民戲,顯示神人之間的無形連結,用某種不變的意念,回應劇烈變動的世界。
3月
11
2023
此次豫劇團演出的《求你騙騙我》為老戲新製,在原有的劇情架構上以生活化的台詞貼近觀眾,值得一觀的是,演員們挑戰相異的行當以及彼此對戲的默契令人感受到誠意滿滿。豫劇團在台扎根七十年,王海玲與朱海珊皆擔負起傳承的重責
3月
09
2023
行當制作為戲曲美學之一,強調表演技術與類型化角色的連結性。戲曲觀眾依賴聲腔和程式化表演認可角色。換句話說,觀演關係因「技藝」而串連。本劇巧妙利用此框架,透過跨行當扮演的不精準缺陷製造疏離,打斷觀眾審美,反向增強喜感。有效穿透文化、政治、社會、語言隔閡,藉著歡笑從劇場延伸至觀眾心智,並打開思索的平行宇宙。
2月
18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