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或許可以更進一步期待,透過對於主角人物形象的設計,是否能讓情感表現更為飽滿,觀眾更能情感共鳴?讓看家戲不只是經典,還能夠長出各時代的風情與新貌。(許美惠)
9月
19
2022
《望鄉之夜》可說在敘事與抒情之間取得靈動的平衡,它不以刀光劍影的機關佈景為噱頭,而是試圖凝煉情感與情節,使結構更為精實,加上舞台形式的簡練與流動感,以及廣播電台的現代劇場手法的引入,讓這齣內台時期的連台本戲,以及廣播時期的熱門戲齣擁有新生命。因此,《望鄉之夜》不僅是對過往戲齣的回望,也是「薪⁄新傳」概念的再延續,不只薪傳也傳新。(林慧真)
5月
05
2021
《三進士》的故事更於各劇種皆有傳唱後世的版本,本次演出劇本由劉秀庭編修,試圖在傳統八股的劇情中,找尋更符合現代調性,讓觀眾能更有共鳴。(謝孟吟)
10月
25
2019
《夢斷黑水溝》題材的演出,不只「劇情本土化」,更帶有高度的人文關懷與現代精神的演繹,讓觀賞者透過人間百態的呈現,有著內心良知的觀照與反省。(陳怡君)
8月
27
2019
《夢斷黑水溝》上演清初的劇情,因此在服裝上無水袖可做施展。即使沒有水袖,一路以來秉持傳統的薪傳歌仔戲劇團卻也未全面放棄戲曲身段公式,刀槍把子套路依舊,身段採意象式風格融入劇情,讓演員肢體與身段內化。(謝孟吟)
8月
26
2019
《夢斷黑水溝》讓人感受一種野心,然因議題過多卻未述說完整,形成情感的斷裂,十分可惜。儘管有其不完美之處,題材的突破仍能視為劇團一個嶄新的開始,並且期盼能夠更加完滿而成熟,在擅長的抒情傳統上找尋創新題材加以發揮。(林慧真)
8月
12
2019
全劇到了結尾仍是一場迷霧,是誰的夢囈?誰的呢喃?施如芳並沒有給這團迷霧明確的答案,題為「迷霧漸散」,在那段模糊不清的歷史過後,臺灣人的命運仍在一場迷霧中,散不去的是深深的惆悵與無力感。(林立雄)
4月
11
2019
《當迷霧漸散》將不同元素互相碰撞、彼此呼應,可惜在缺乏框架而由觀眾自行組合的情況下,結構缺乏一致性。雖說不是用「歷史事實」來具體證明,而是從歷史中選擇「材料」加以闡釋;不過,事件的組合仍應依存情節來展現,非如此劇出現過多記憶穿插而導致混亂的現象。(吳旻真)
4月
05
2019
只是,迷團果真仍在,卻不是歷史本身,而是看待歷史的方法。一個不說話的人物,從字冊走上舞台,可以如何表現?晚年的林獻堂仍是一片空白,夢裡帶著我們看戲,舞台如此多嬌姿彩,唯其不可承受之輕令人咀嚼不已。(紀慧玲)
4月
04
2019
《相思唱歌仔》在此時此地的發生,或許作為一種情感脈絡與展演歷史「承先啟後」,於場館的當下黏合過去與現在的在地,更得著實展現其「展演意義」不止於「演出當下」,而可能也在面向過去的當下思考未來的下一步。(吳岳霖)
10月
26
2018
〈陽告〉先是哭訴滿腹委屈,再利用水袖翻袖揚袖表達其不甘願勢必要向王魁討回公道,至最後吐血伏地低吟,字字鏗鏘。這樣的表演不在於任何技巧,而是演員本身由內而外表現出來欲訴無人無奈之情感。(謝孟吟)
5月
14
2018
在香煙裊裊中,大家齊聲祝禱保生大帝聖誕千秋,這樣的畫面充滿濃厚的人情味,演出的意義也不僅是一齣新戲的發表,其人神之間的信仰力量遠大於一齣戲的成敗。(陳歆翰)
5月
18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