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潔深邃,京劇功法《王魁負桂英》
11月
19
2013
王魁負桂英(國光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07次瀏覽
張簡亦杰(台灣大學戲劇系學生)

燈亮,王魁站在舞台中央,滿面春風的述說自己金榜登科,順口道出城裡韓丞相要將他招贅一事,將故事前提由演員親口說明,而非將字稿打在螢光幕上,省下了鋪陳前景的繁瑣,也藉由演員的高超的唱調托出了劇情,使觀眾不會覺得勉強而是被吸引。

樂團直接坐在左側台,所有音樂都是現場奏樂,中阮等彈撥樂器在挑弦時,透過麥克風,演奏者當下的情緒特別清楚,配上劇情走向及演員在舞台上的臉部與肢體,傳達到觀眾席的訊息張力足夠。劇中不時變換的唱腔與曲調同是使這部劇內容豐富的原因。桂英向母親辭行那一段,使用【西皮流水】快板,唱出情緒上的迫切和隱藏性的哀傷;而王魁唱出焦氏母女有恩於他時,是【反二黃】慢板,徐徐道出對於焦氏母女的一絲歉疚但卻又狠心依舊的內心戲;還有僕人王興以【西皮】倒版獨唱,用快速短句排接的歌詞警告主人「舉頭三尺有神明」,雖非主角,但這段歌曲的鋪排,字字鏗鏘,唱進心底要在場人都別負心,帶來的效果令我難忘萬分。

這齣劇使用的道具及布景不多,場中擺的兩張紅桌具備多種功用,它可以是焦桂英家中的廳堂的椅子,可以是梳妝桌,也可以是王魁的官椅、海神廟的供桌等,只要在不同的場景裡,兩張紅桌的表徵完全不同,加上舞台原本就不大,少許但卻恰到好處的佈景使舞台清爽,演員動作發揮空間更大,也不會因為繁複或華麗的綴飾模糊了表演者的焦點,是舞台設計中很不錯的巧思。背景幕上打的都是同一幅荷花圖,但在角色的心境赫然轉變的瞬間,顏色會切換,而其中當王魁或桂英的心情是由喜轉驚嚇時,背景顏色都是由藍色變紫色,不知道是設計者刻意的小妝點還是純屬巧合,卻都讓我有種將兩者當下心境互相闡述的感覺,發現這個小巧合(或設計)使人會心一笑,原來除了燈光,背景顏色的小變換也能帶動劇情走向,這是我之前沒想過的。

舞台燈光的變化度並不算大,多是整片亮或路聚焦在主角身上,但其中用冷色系光時,則營造了冥界幽深的感覺,而在「冥路」這一幕,桂英欲赴人間向王魁尋個明白時,使用了綠色燈光配上冥界小鬼所搭的橋,告訴觀眾這是陰陽相通的時刻,這一景的燈光效果印象深刻。桂英在海王廟前哭訴無人作主後,瞬間用Fresnel打在桂英與判官像上,聚焦了桂英的決心向死,也將此幕做個帶伏筆的結束,Fresnel用來打在美麗女人身上特別有感情,尤其是心裡有故事有情緒的女人。

京劇中令人期待的當然不能缺少演員的身段。其中,判官與小鬼在冥界那一幕舞得最精彩,不只翻筋斗,判官甚至還多次從嘴裡吐出火花,技法之高超,無不令在場觀眾拍手喝采。而京劇中因較少使用道具,多靠演員的動作表現出情境,像是抬單腳表示跨越門檻,還有一段有冥界小鬼靠肢體演出的默劇,不靠外物就能讓我們了解涵意,京劇演員的表現著實令人懾服。不過我最喜歡的部分還是台詞內容,寫的非常有古典文學氣息,「一抹春風百劫身,菱花空對海揚塵」是桂英身穿白衣以吹腔哀唱王魁的名字時,觸動我心弦的一句詞;「杏花開敗,夢繞長安十二街」則是桂英在王魁面前訴說她有多掛念王魁赴京趕考的心情,一樣充滿詩詞氣氛的語彙,讓人在看戲的同時,彷彿也優游在文學闊海中。

《王魁負桂英》

演出|國光劇團
時間|2013/11/09 14:30
地點|台北市城市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陽告〉先是哭訴滿腹委屈,再利用水袖翻袖揚袖表達其不甘願勢必要向王魁討回公道,至最後吐血伏地低吟,字字鏗鏘。這樣的表演不在於任何技巧,而是演員本身由內而外表現出來欲訴無人無奈之情感。(謝孟吟)
5月
14
2018
經典劇目的傳承內容除是前輩唱腔身段的準確再現外,重要是將戲的深刻感發力量,傳予青年演員,後者如何掌握得當,證明經典的魅力所在?而謝、劉倆當天的表演,確實做到讓人動容。(陳韻妃)
6月
16
2015
王海玲綿厚紮實的聲嗓詮釋,單是感受字裡行間所蘊釀的情感堆疊累積過程,便已十足過癮,加上跟自己的師妹在台上相搏較勁,也為本次演出擦撞出精采火花。(王妍方)
5月
04
2015
《楚漢相爭:韓國城風雲》的呈現手法素樸,從天上壽宴轉進人間戰禍,取站頭刻劃時代氛圍,平實直述歷史人物融入民間想像之後的模樣。有文有武的簡約戲碼,滿足觀眾對演義故事的嚮往,也展現外台歌仔戲順勢而變的靈活身段。
4月
17
2025
《閻羅殿AI手冊》或許不能算是齣完成度高的精彩作品,但它的確有意無意承襲了近年新編戲曲抑或跨界戲曲常見路線,以虛擬的陰間鬼界切入我們所處的現實世界,試圖為傳統形式尋找述說當代故事的可能途徑
4月
17
2025
筆者以為《黃鶴樓》之看點乃在於演員如何將角色性格內化、使形神相合,此劇若非老將來演大抵也演不出精妙之處,而《周瑜歸天》則因做工繁重常為新秀練功劇目,此次劇目安排不僅僅在劇情的銜接,與演員特質亦有其適切考量。
4月
16
2025
這類型經典新製的演出,勢必面臨「技藝傳承-戲曲文本-觀眾品味」三者孰輕孰重?該如何重新取捨建構?筆者認為《漁樵歌》為經典嶄頭新詮釋,做了極大化的提煉與平衡。
4月
15
2025
《若沒有你,我還會是關羽?!》從命題可知這齣戲的靈魂人物除了名垂千古的武聖關公外,更加進了關羽的坐騎赤兔馬和隨身誅敵兵器青龍偃月刀兩個角色;這後二角的真實存在形體,乃吾人可以用感官感知到的「器」或「物」,是屬於哲學家所謂的「形而下」者
4月
11
2025
整個作品可以說是立意良善,也達成了將物件擬人化,並以此解構英雄神話的目標,但是在演出結構的安排上,或許還有調度完善的空間,使演出在戲中戲的架構中,能夠得到更密切的呼應
4月
1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