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溫熱的通俗喜劇《蠢貨》
6月
11
2013
蠢貨(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04次瀏覽
鄭瑞媜(國立臺南大學戲劇系)

堅守現實主義傳統的風格下,契訶夫總是塑造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忠實反映出當下俄國社會現狀。通俗喜劇《蠢貨》一改一貫嘲笑醜惡現象或對貧苦人民表達同情的劇目,而是上演一齣充分揮發出幽默、逗趣與機智的故事。這一段也許可能真實發生的日常生活,由三位演員輪番精彩的呈現於眾人眼前。精煉的對白使得全場毫無冷場,一來一往的丟接詞讓人十分過癮、意猶未竟。

女主角昆娜身著黑色緞面喪服,懷念的看著已逝夫婿的相片。她堅定的說著誓言,決心不會離開夫婿,一輩子穿著喪服為他守喪。這番話語確實散發出濃厚的詼諧氛圍,使人不禁發笑。一般而論觀眾原應帶有的同情與同理心竟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旁觀者的嘻笑。演員獨特的表現方式,讓文本合情,也讓觀眾的反應合理。債主傑若米無理地闖入昆娜築起的心房城堡時,她面對這個從天而降的危機,感到十分恐懼而且全身顫抖。面對此番情景,她轉為退縮與故作堅定,開始反抗並和無理之徒對峙。昆娜忠貞守節,觀眾也深深認定她有著高尚情操。當那蠻人強行跨越雷池,她竟展現出嬌羞、嬌媚的神態,讓人大吃一驚,可卻偏也不讓人覺得突兀。當她不自覺墜入愛河,從此順從之後,筆者竟設想著,也許他們會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如同本該在一起的公主與王子一般。昆娜像是女人的代表,面對男人的粗魯野蠻,她彷彿天生就有面對的能力與解決的方法。飾演昆娜的演員鄭聖勳活靈活現的展現出女人的各樣姿態,巧妙的以到位肢體、豐富的表情和饒富韻味的聲音,三位一體皆近乎完美的重演昆娜,征服傑若米。

忠心的僕人陸卡是整齣劇目裡畫龍點睛的大驚喜,他特有的語助詞與無辜的藍色小眼睛讓人忍不住將注意力放在他的身上。與生俱來的喜感成為一大優勢,他緩和場上的每一次緊繃情況,帶來溫暖的氣氛,十分討喜。略帶活潑性格的他在每一次上下場時,都讓人期待他的下一個動作又會是怎麼樣的愚蠢和可愛。步履蹣跚的陸卡是一個老僕人,但在神情與妝容上略顯年輕許多,有些衝突。傑若米的肢體相當豐富,身為一個蠻橫的暴發戶他做的同符合契。臉上的表情亦使人感覺身歷其境,好似每個看著他的人就是那個正在被壓迫著的昆娜一樣。他要人還債,她就得還;他要表白於她,她就得臣服之下。傑若米特殊的說話腔調帶來無限想像,眼下這全場所有人都得豎起耳朵認真聽他說話不可。肢體表情十足十到位的他,是多麼專橫跋扈、自以為是,更是三位《蠢貨》裡讓人又愛又恨得牙癢癢的人。相對於演員精湛的演出,舞台設計稍顯空泛乏味,缺少樂趣,畫面的比重亦略失衡。

這一段剪不斷的債務關係帶來三人的爭吵與「決鬥」,急轉直下成了債主的求愛和浪漫的相戀。《蠢貨》造成的氛圍始終保持著溫熱與高昂,讓人意猶未盡,期待著是否可能有續集的發展。初出茅廬,演員便有如此專業而精湛的表現,驚艷之餘尚有更多的期待。

《蠢貨》

演出|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時間|2013/06/01 14:30
地點|國立臺南大學榮譽教學中心D203多功能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為了活下,舞台上的「我們」不斷溝通、搶奪、逃離、追尋;而當重組一再失敗後,我們將發現自己依舊是重組之前的我們。實際上,在單純為了活下去之前,「我們」並未真正存在,只是被欲望與想像拼湊出的幻形。
10月
31
2025
此一化身拆解了傳說、創作與現實的穩定性,從而重構了馬來亞、馬來西亞與馬來世界交錯的歷史。只是,從臺灣向南看,我們該如何感受與同理「南洋」的歷史叢結?呈現這些叢結又能帶來什麼樣的歷史批評?
10月
31
2025
雖然在整體情節敘事上有其一貫性,但在部分情節設定、音樂在劇場中如何被演出以及心理健康問題如何深化討論,仍有進一步思考的空間。
10月
29
2025
當京劇演員的身段與唱腔、現代戲劇的心理暗示,與流行音樂的抒情歌詞並置於同一平面時,情感傳遞有時會互相干擾,產生抽離與突兀感。
10月
28
2025
《安琪拉拉拉(無限循環中)》是對劇場功能的重新探問:當表演與感覺都變成機制,我們是否仍能在這樣的「冷」之中察覺人之所以為人的溫度?
10月
22
2025
即使黑暗中的強光或投影不時擾亂觀者的感知,製造差異的鏡像裝配卻幾乎無所不在,甚至在K與陸先生、龐蒂或龐蒂雅納,或演員輪流扮演的說書人與其他角色之間,也有彼此互相依存的鏡像或對位關係。
10月
21
2025
交織性不斷出現在這作品中,口語和手語,舞蹈和敘事,互為翻譯,由此織就為新的劇場文體,成為既是人魚,也是周佩,也是巴奈的故事。
10月
21
2025
對於前者,劇作將重心放在各角色之間漂泊處境的共通性,以此理解老兵的「移民」處境,這部分是成功的。然而,老兵所經歷的,不僅是空間上返鄉無門的地理流離,更是曾經信仰的民族精神與政治理想在歷史洪流中早已式微與斷裂。
10月
17
2025
故事將外省老兵、孤兒、移工、計程車司機,以及酒店勞動者及其子女等邊緣群體的經歷編織在一起,提供了想像或提問多重生命樣態的視角。然而,戲中戲的結構難以迴避的問題是:是誰擁有決定「家」的權力?諷刺的是,答案不是源自於角色們的實踐,而是戲中戲如機械降神般的編劇。
10月
1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