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幻的震撼感人與勵志冒險《龍騎士》
11月
18
2015
龍騎士(蘋果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68次瀏覽
謝鴻文(專案評論人)

台灣兒童劇有一些很奇怪,也很可怕的「傳統」,這些「傳統」包括刻意互動、尖叫追逐、演員故意跌倒、故意裝傻左右不分、明明人站眼前卻故意假裝看不見……,這些看似滑稽搞笑,實則是愚昧耍笨的低級表演,卻是許多兒童劇未進化的致命傷。很不幸的,《龍騎士》這齣戲,除了沒有互動之外,其他幾乎都具備了。

不過這齣戲更明顯,也是注定失敗的缺失,就是它的劇本,先天殘缺不全,邏輯不通,情節跳躍無一貫性,人物塑造模糊簡略,縱使導演努力想幫它化妝遮掩,可也力有未逮。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在一個王國裡,士兵撿回一顆魔龍的蛋,可是卻把它當寶石守護。一個生物學家突然跑出來,告訴壞蛋皮老大和他兩個跟班,傳說這是一顆可以許願的寶石,導致新生貪婪的皮老大他們決定去偷蛋。偷得蛋之後,不久蛋破裂,小魔龍冒出來,皮老大手下之一的小冰冰,意外發現只要抱住小魔龍,小魔龍就會不吵不鬧乖乖聽話。皮老大利用小魔龍在王國裡大肆破壞,國王束手無策之時,皮老大心懷不軌的獻策,請國王頒布命令徵召勇士組成「抓龍特攻隊」打敗小魔龍,勝者可獲封「龍騎士」榮譽,並娶得美麗的大公主。小魔龍現身的混亂中,小魔龍媽媽亦出現,皮老大的詭計被識破落荒而逃,愛慕公主的旅人迪芬多英勇上前卻不敵小魔龍媽媽,此時另有一個神秘的勇者挺身而出馴服了小魔龍媽媽,這個勇者竟然是小公主假扮的,最後迪芬多被封為「龍騎士」,也贏得小公主芳心。

仔細思考這個故事哪裡出錯,首先是編劇不知該說是太過天真,或者是在愚弄孩子,竟一廂情願的把魔龍蛋和寶石連結起來,內在的邏輯是什麼?完全讓人摸不著頭腦。而且魔龍蛋是偶然被撿回,怎麼就被賦予了好像存在已久,所以有可以許願的傳說,如果真有這種傳說,魔龍蛋豈不是早被其他人撿走了!這些情節思維不周一路牽強延續,沒想到還無來由冒出一個生物學家,她莫名其妙地去跟皮老大他們說魔龍蛋的秘密,角色行動動機,在這裡完全無法讓人信服她為何這麼做。而後,這個生物學家沒甚麼台詞與戲分,淪為像跑龍套的角色,只是在「抓龍特攻隊」裡負責尖叫逃跑而已。

還有一個很多餘,也不知其所以然的角色是地質學家。這個地質學家也是突然冒出來,跟皮老大他們解釋地震來臨的防震知識,接下來他的功能也跟生物學家一樣,連當一個花瓶都稱不上。這齣戲插入這段防震知識,但情節前後的因果,沒有任何線索貫穿,就是硬套,完全破壞戲的節奏。

故事往下推演至「抓龍特攻隊」的歷險,本以為會有一點點刺激精彩的過程,怎知卻是用略顯粗糙的動畫迅速帶過,一行人在影像前走過沙漠、高山,然後掉入湖底,又上岸,之後紮營,小魔龍和牠媽媽便接續出現。這實在是自廢武功,把這個故事中可以好好經營設計的冒險情節都消除了,看來便覺索然無味。

最後小公主挺身而出解危,翻轉童話故事中女性總被刻畫成柔弱被救援的窠臼,這部分值得讚許一下,可是前面對於小公主為何有此勇氣,少了鋪陳伏筆,轉變得太匆忙無條理。但旅人奧利安這個角色,其個性看不出是陰柔的,不知為何演員在詮釋上讓他變得女性化嬌嗲,不該翻轉的又亂翻轉,用意不明便顯得造作,甚至是在醜化女性化的男子了。

列舉了諸多劇本失手的地方後,再說一個可惜之處,不同於小魔龍是由人套上偶衣扮演,小魔龍媽媽是大型的充氣偶,初登場時,是很有氣勢壯觀沒錯,然而它也只能定在原位,和「抓龍特攻隊」的搏鬥,只有音效配合,呆板無法動作,劇場的假定性於此建構不出觀眾的審美幻覺,怎麼看都覺得是種大而無當的巨型物擋在前方。

整齣戲看完,再看節目手冊封面的文宣「最震撼感人的勵志冒險歌舞劇」,唉!真是抱歉,恕我直言,我只能感受到這齣戲符合「歌舞劇」,但「最震撼感人的勵志冒險」,則像華而不實的口號,是虛幻的影子而已。

《龍騎士》

演出|蘋果劇團
時間|2015/11/07 19:30
地點|中壢藝術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Z劇》特別之處在於華裔離散者的自述,從個體的境遇娓娓道來,其表演形式令人想到話劇。不過,Z劇沒有特別去經營講述的文體,講究語自身的詩性,而比較像是直陳式的報告,但若推論它是「報告劇」,卻又不是那種夾帶剛性左翼的視角,強調史實、社會或歷史事件的劇場形式。
8月
19
2025
當社會從宗教、家族轉向個體化與數據化,真正能給予安全感的反而是那份「被無條件接納」的關係。音樂劇透過舞台與現場的即時共感,讓這份訊息有了實體出口,也讓觀眾有機會暫時卸下屬於這個時代的「貼紙焦慮」。
8月
18
2025
在《小雪》之中,余品潔猶如巫女,召喚父親一同想像未能完成的歸鄉之旅,進而和自己重新繫上親緣的紐帶;余父同時又是生命的先驅者,與女兒一體雙身,為年輕的靈魂們指路提燈。
8月
14
2025
五位表演者齊步同行,持續向前進,象徵生命進程,是有力量的設計,且引人共鳴!可是,利弊同在──也正是在此刻,五人之間在能量專注度、表演意識投射狀態的的差異顯露無遺,並未能做到「同在」。
8月
07
2025
它在改編的過程中雖有創意閃光,卻缺乏整體敘事的掌控與主題的聚焦。整場演出改得不夠果決,也寫得不夠深刻,既無完整承襲原著的精髓,也未能發展出自身的獨立語言。
8月
07
2025
在為《至尊大劫案》進行各種意義詮釋時,也不該忘記這是一齣台灣劇場並不那麼常見的喜劇。破除「文以載道」的沉重壓力,所有影射點到為止,《至尊大劫案》以精準的舞台調度、突如其來的轉折、演員絕佳的默契與丟接節奏引人發笑
8月
05
2025
《流經歲月》整齣戲可說充分做到「是展場也是劇場」──在長方形偏狹窄的甬道式空間裡,表演敘事內容緊密地搭配著展覽單元的時空軸線;而且,演員和觀眾的距離十分接近,容易產生聽故事的親密感,也不難認同劇中角色傳達的情感,憧憬未來幸福或是悲憤抵抗等等。
8月
02
2025
然而劇場的演出畢竟產生了一個新的文本,因而阮劇團的剪裁與重製,就不僅僅只是關係到在劇場條件下,如何為代言原作而調整敘事策略,同時也創造出了劇團對於「鄉土」的閱讀態度。
7月
25
2025
該劇倫理預示趨向某一劇場重要議題:情感的處理是否一定要走向極端的宣洩?劇場能否承擔「情緒節制」的美學創作?
7月
1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