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依靠或互相牴觸《東方傳奇.搖滾國樂》
5月
13
2015
東方傳奇・搖滾國樂(采風樂坊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33次瀏覽
夏鈺淳(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碩士班)

在臺灣,跨界的藝術製作已成為風潮,不論是音樂界、舞蹈界、戲劇界,無論是在創作或展演上,多出現以多元媒材以及各領域的結合,因此跨界作品的出現並非當代音樂獨有。由環境、社會結構的變遷視野下,過去「傳統」的音樂會型態的展現,已無法滿足當代人對於藝術多重感官以及複合化的審美觀的需求。音樂的詮釋權已不再是詮釋者以及創作者獨有的思考活動,而是存在於創作、演繹、欣賞到評論,作為一個有機的循環以及發展過程,形成一個多元的、開放的、可塑性的特徵。

於此脈絡下,《東方傳奇.搖滾國樂》由演出的型態、媒材的運用以及編制具有器樂劇場的概念特質:曲目涵蓋東方器樂劇場作品,如《旅程》、《顫慄》、《勇士之歌:立夏》、《無言歌:清明》等作品,帶著角色的狀態進行演奏,依靠著音樂所營造出的聽覺空間與旋律線條作為文本,並結合肢體以及舞台意象進行敘事與傳遞信息。其中,動作作為基本元素之一,動與靜之間的反差設計成變動的狀態,經過演奏者動作之力度與節奏影響作為音樂旋律和聲音的再延伸。

另外,舞台設計上,運用即時影像,除了可以近拍演出者的特寫之外,另一功能是將舞台場景造就多層次的視覺享受,並使在於一種有限的佈景下形成流動的空間。然而過多的華麗影像與聲光效果過度渲染之下,音樂的主體性與主導權產生了質變,使得表演好像沒有統一調性,因為許多戲劇、劇場與舞蹈元素混搭拼貼在一起,較難產生共鳴感的問題,呈現刻意異質化的特質。

此作首演於2007年,歷年演出,因時間、空間以及人物而改變,舊作重新詮釋成為采風樂坊主要演出之一環,不論是透過跨界、跨文化素材的運用,甚至是全球化、在地化以及同質化、異質化的創作巧思,以回顧舊作,以解構、重構再詮釋,讓經典作品經由不同手法與面貌再次呈現。今年展演所呈現的面貌展現出後現代主義之去中心、去經典、去疆界的特徵手法,突破去年《東方傳奇.搖滾國樂》所呈現的強烈的以國樂本身的美感以及主體性,有著很大的對比性,呈現出富有極大的衝突美感。其中,演員的動作則是將聲音與動作成為主題,以肢體的語彙來表達創造出因人而異的內容。

由此,從整體所呈像與型態的視角來看,以往以中國傳統器樂為主體的宗旨,雖作品注入許多大量的劇場與戲劇元素,但其根本是以延展其主體性的表現力。而不同以往的此次演出,較像是沒有絕對的主客體關係,將劇場元素、舞蹈元素以及音樂的衝撞下,其跨界的界線,讓觀眾更強烈的意識到「界線」的存在,像是音樂與舞蹈之間的拉扯,聽覺藝術與視覺意象所營造出的符號衝突之下,共同激發的新視野與意象,其創意空間是更大的。但往往也較容易引起反差較大的、極端的評價。

《東方傳奇.搖滾國樂》

演出|采風樂坊
時間|2015/04/17 19:30
地點|兩廳院廣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王群婷的音樂語彙不拘泥傳統,著重的是聲響結構和情感氛圍。透過簡潔但深刻的旋律、自由而具彈性的即興、營造出精緻而具詩意的聆聽效果。這使她的創作既保有個人特色,也能和當代即興音樂對話。
5月
06
2025
這些年輕的演奏家組成的「衛武營當代樂團」與指揮路博曼合作出一場完美而專業的現代音樂演出,讓人對台灣的當代音樂發展前景不禁充滿了樂觀的期待。
5月
05
2025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所有的當代意象詮釋在事後回想都十分有韻味,但在觀演當下感受到的無趣與疏離卻也真實存在;而這一份不適,恐怕不是「前衛劇場」、「意象表演」等術語能夠輕筆帶過的。
4月
30
2025
好似漢普森用他內心的柔軟,在一連串末世的戰爭、死亡與分離之後,對這組作品注入了對人性的關懷;最終將人性領到了神性的終點,主人翁的靈魂終得上帝的拯救,進入上帝的國,得著永恆的安息。
4月
29
2025
趙方豪在這部貫穿了二十四首不同主題歌曲的作品中,忠實地詮釋出富有層次的情緒,再加上劇場新形態的演出方式,趙方豪今晚的演出,確實展現出他音樂中卓越的藝術性,可謂其為相當成功的演唱!
4月
28
2025
無論名稱上被歸類為舞蹈劇場、作曲劇場或其他名稱,這些作品真正扣合的,是當代音樂劇場「去分類化」的本質:跨領域媒材的融合、聽覺與視覺的並置、以及由觀眾自由感知所構成的美學場域。
4月
23
2025
演奏家們並不只是「世界級演奏家」,更是探索聲響可能性的旅人,在此場音樂會中,改編與原創、平衡與衝突、嚴謹與幽默,都在細膩的演繹之下,展現出無限的音樂可能性,而此正亦為室內樂最動人的地方。
4月
09
2025
而這整場的舒曼藝術歌曲,在葛哈爾的歌聲與胡伯的琴聲中,聽眾好似跟著畫家弗里德利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那畫中的漂泊者,一起登上了山巔,凝視那洶湧翻騰的雲海,啜一口「致青春」的那種渴望(Sehnsucht)和傷痛(Wehmut)。
3月
28
2025
《群體動物》的內容是有機且開放的,透過彈性且多元的設計,音樂家每一次的「演奏」,參與者每一次的「演出」,彼此互動時所作的每一個「選擇」,都是如此不同。
3月
2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