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純粹力度出發的深度可能《結晶體》
11月
28
2011
結晶體(陳逸書 攝,舞蹈生態系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29次瀏覽
陳品秀

舞蹈生態系是個成軍不到三年的跨領域表演團體,作品以舞蹈為主體,結合影像、聲音等媒材,關注藝術與自然共生的題材展現。舞蹈生態系藝術總監彭筱茵,是農藝系、舞蹈創作研究所畢業,2009年的創團作便是探索植物的生長狀態與環境的《荒山蔓遊》,反映著她的學習背景。

今年,舞蹈生態系從有機生物轉進無機體,創作《結晶體》,以結晶現象為靈感,「延續了『蔓』系列見微知著的觀念」,「企圖建構更具整體性的宇宙觀」(節目單載)。當藝術企圖處理「結晶」這個看似不動、又無情緒的固態主體時,《結晶體》的演出,恰恰呈現了創作者在融合科學、科技與藝術的努力與矛盾。

一開場,地板上投影著陣陣灰白相間的波光,彷彿為躺在舞台中央的舞者提供動能。舞者轉頭扭肩,用不尋常的動作方式移動。接下來幾名舞者也跟她一樣,兩手支著弓箭步的膝蓋,用腳掌蟹行移動。《結晶體》有個非常具創意的開頭,透過非慣性的動作,有效破解觀眾對表演者是人的認知,建構一個異生物的行為模式。但可惜,這樣的動作模式卻沒有發展成為一整個作品的動作風格。

整體來看,《結晶體》從結晶的平衡、對稱、序列、重複、循環等結構特性著手,透過空間與方向性的對應,轉化成為「在空間中運動」的舞蹈。而凝聚成特殊結構(晶格)的因素,則透過動作的力的施作與移轉來呈現。

創作團隊對主題有深度的思考脈絡,使得《結晶體》非常有機會可以發展成具有力與美的舞蹈,但可惜當創作者對每一種對應都想表現而使得舞蹈的編織無法深化,且舞者的技巧尚待精練之時,便無法達成藝術純粹的抽象之美。再加上為了使段落之間的串連具有邏輯意義,而設定了一位主角,勉強的安排更凸顯了創作者在抽象與情節之間的擺盪。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由黃立捷演出,一段來自於探勘晶體時的X光「繞射」運動的獨舞。他以腰部(骨盤)為基點的上半身繞圓動作發展,到帶動整個身體的運轉動作,動力轉換毫無芥蒂。晶體的特性就在於只有乾淨重覆的結構,這段專注在一個動力形態的發展獨舞,動作去蕪存菁,正是整個演出最能體現晶體現象的部分。

出於對自然的理解與掌控欲望,人們探索天體和顯微世界的熱情千年不減。除了想解開自然法則中對稱規律結構的變化,就連繁複異變的花豹斑紋生長模式,都可以運用方程式,代入參數的變化模擬成功。今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得主,正好是發現「準晶」的以色列科學家夏赫曼。(準晶是介於晶體和非晶體之間的固體,具有晶體有秩序、具五重對稱性的特性,卻有不重複的結構),準晶繁複的結構層次有如藝術品,被形容為阿拉伯建築美麗的馬賽克。

《結晶體》的呈現有幾個困難度,除了論理冰冷的科技要和靈動稱奇的藝術聯姻,技術尚待克服(比方影像和真人互動),還有如何努力擁有精練的技術與純熟的技法,再現自然界美麗非凡的阿拉伯鑲嵌藝術。但以一個僅三年創作資歷的創作團隊來說,《結晶體》算是一個不錯的開始,也期待他們的下一個作品。

《結晶體》

演出|舞蹈生態系
時間|2011/11/26 14:30
地點|台北市竹圍工作室十二柱空間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透過現代社會的視野進行挪用與重新賦予意象涵義的作品,不只是對傳統藝能的技藝層面的反思,也是同時對於演出者自身,甚至是透過演出意象──蹺鞋的束縛、黑子的性格等要素,以身體來回應社會。
4月
23
2025
那麼從「我」的殊異到「我們」的共性,是否也是編舞家在勇於追求個人風格之後,回轉族群光譜的必然路徑?於是儘管整體而言,《我們2》仍提不出一套洞悉自身文化的編舞語彙,並大量仰賴量聲光元素堆砌的「自我異國情調化」
4月
22
2025
對於無法即刻辨識的內容,筆者不斷地回想前一個畫面,重新檢視自己是否錯過了什麼——這樣的觀看狀態,更使筆者意識到:當我們渴望從當下中捕捉意義時,也正是我們被排除在「當下」之外的時刻。
4月
17
2025
不是所有場地都會說話,但舞者的身體常常能指出空間的沉默之處,或者還未被命名的裂縫。不是所有觀眾都能準備好進入場域,但身體感知會先抵達。
4月
16
2025
舞作成功地將舞台裝置轉化為可變動的地景,使身體成為穿梭於宇宙場域中的移動載體,並透過聲音與視覺的交織,形塑出一種超越傳統劇場框架的沉浸式觀演經驗。
4月
11
2025
發生於日常生活中的舞蹈,是否不乏可以因為舞者的某種非日常表現形式、於日常環境的各種移動手法,包括動用舞者身體能力的各種肢體動作創意表達,有機會將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慣性見聞經驗予以移動(翻轉)了呢?
4月
02
2025
素人出身的黃碩德不受限的創意,與科班生林衣翎的舞蹈專業,背景迥異、創意與技術相輔相成,才碰撞出《神聖爆胎》這齣奇特的作品;僅管作品仍在實驗階段,但作品廣涵的文化、社會層面值得繼續開發,未來發展可期。
3月
12
2025
編舞家賀連華以《孤挺花》代表臺灣女性的溫柔與堅強,將母親—賀莊枝女士作為核心人物靈感,描述在平凡之下卻能擁有無止盡的愛,厚實且堅強的付出,看見母親與女兒間的情懷,無私的將愛奉獻於家庭。
1月
28
2025
北藝大舞蹈學院所演繹的《春之祭》展現了少男少女的稚嫩,和對傳統毫不質疑的信念,強而有力又精準扎實的肢體展現,替時代劃出一道嶄新的樣貌、讓經典保存得更加璀璨與深刻。
1月
2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