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純粹力度出發的深度可能《結晶體》
11月
28
2011
結晶體(陳逸書 攝,舞蹈生態系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40次瀏覽
陳品秀

舞蹈生態系是個成軍不到三年的跨領域表演團體,作品以舞蹈為主體,結合影像、聲音等媒材,關注藝術與自然共生的題材展現。舞蹈生態系藝術總監彭筱茵,是農藝系、舞蹈創作研究所畢業,2009年的創團作便是探索植物的生長狀態與環境的《荒山蔓遊》,反映著她的學習背景。

今年,舞蹈生態系從有機生物轉進無機體,創作《結晶體》,以結晶現象為靈感,「延續了『蔓』系列見微知著的觀念」,「企圖建構更具整體性的宇宙觀」(節目單載)。當藝術企圖處理「結晶」這個看似不動、又無情緒的固態主體時,《結晶體》的演出,恰恰呈現了創作者在融合科學、科技與藝術的努力與矛盾。

一開場,地板上投影著陣陣灰白相間的波光,彷彿為躺在舞台中央的舞者提供動能。舞者轉頭扭肩,用不尋常的動作方式移動。接下來幾名舞者也跟她一樣,兩手支著弓箭步的膝蓋,用腳掌蟹行移動。《結晶體》有個非常具創意的開頭,透過非慣性的動作,有效破解觀眾對表演者是人的認知,建構一個異生物的行為模式。但可惜,這樣的動作模式卻沒有發展成為一整個作品的動作風格。

整體來看,《結晶體》從結晶的平衡、對稱、序列、重複、循環等結構特性著手,透過空間與方向性的對應,轉化成為「在空間中運動」的舞蹈。而凝聚成特殊結構(晶格)的因素,則透過動作的力的施作與移轉來呈現。

創作團隊對主題有深度的思考脈絡,使得《結晶體》非常有機會可以發展成具有力與美的舞蹈,但可惜當創作者對每一種對應都想表現而使得舞蹈的編織無法深化,且舞者的技巧尚待精練之時,便無法達成藝術純粹的抽象之美。再加上為了使段落之間的串連具有邏輯意義,而設定了一位主角,勉強的安排更凸顯了創作者在抽象與情節之間的擺盪。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由黃立捷演出,一段來自於探勘晶體時的X光「繞射」運動的獨舞。他以腰部(骨盤)為基點的上半身繞圓動作發展,到帶動整個身體的運轉動作,動力轉換毫無芥蒂。晶體的特性就在於只有乾淨重覆的結構,這段專注在一個動力形態的發展獨舞,動作去蕪存菁,正是整個演出最能體現晶體現象的部分。

出於對自然的理解與掌控欲望,人們探索天體和顯微世界的熱情千年不減。除了想解開自然法則中對稱規律結構的變化,就連繁複異變的花豹斑紋生長模式,都可以運用方程式,代入參數的變化模擬成功。今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得主,正好是發現「準晶」的以色列科學家夏赫曼。(準晶是介於晶體和非晶體之間的固體,具有晶體有秩序、具五重對稱性的特性,卻有不重複的結構),準晶繁複的結構層次有如藝術品,被形容為阿拉伯建築美麗的馬賽克。

《結晶體》的呈現有幾個困難度,除了論理冰冷的科技要和靈動稱奇的藝術聯姻,技術尚待克服(比方影像和真人互動),還有如何努力擁有精練的技術與純熟的技法,再現自然界美麗非凡的阿拉伯鑲嵌藝術。但以一個僅三年創作資歷的創作團隊來說,《結晶體》算是一個不錯的開始,也期待他們的下一個作品。

《結晶體》

演出|舞蹈生態系
時間|2011/11/26 14:30
地點|台北市竹圍工作室十二柱空間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透過「旅人」這個共同標籤,黃承瑩與林氏好兩者或許可以類比。疫情世代固然舉步維艱,但相對當年暴風眼不斷轉移的戰火頻仍,其中歷史的重量差卻清晰可見,甚至顯得有些牽強。
9月
17
2025
四支舞碼循序呈現了一個探索軌跡:從〈撩痕〉的聲音沙洲、〈錯/弱〉的觀看裂縫、〈仍在〉的日常重量,到〈隨从變〉的共在身體,構築從個體經驗到集體生成、從時間感知到主體消解的探索。
9月
12
2025
雖然藝術家自己也不曉得舞台上的最終會發生什麼事,但與此同時,形成機遇的邏輯或方法,卻又是藝術家預先所打造出來的。換言之,演出發生的當下,舞台上的一切都交給機遇,但在演出現場之外的,皆是藝術家刻意為之的計算與安排。
9月
05
2025
「他們在幹嘛」似乎根本不重要;若這場辯證之所以顯得「不重要」,是因為其內部的探問從未被完整回應,那麼「他們」的存在價值也會因此被動搖。換言之,這場演出的一切「不重要」,都從「他們」出發,並最終回到「他們」。
9月
05
2025
原住民的處境並非「回返家鄉」的浪漫敘事,而是一條不斷被擋在轉角、途中仍持續折返、游移的路徑。然而在這些折返之間,年輕創作者依然展現了各自的力量
8月
22
2025
這種富含戲劇張力的音樂選擇,精準地預告了整部作品的情感基調——那種介於狂歡與風暴之間的生命能量,正好對應愛麗絲即將經歷的成長旅程中所有的躁動、困惑與蛻變可能。
8月
20
2025
面對這些限制,策劃平台是否更需思考如何透過自身的引領,促成作品在實質上的「變異」,而非僅止於外觀上的「變形」——這或許才是近年主打「多元」的策展真正需要聚焦的方向。
8月
18
2025
在相隔三十餘年後的現時,面對溯返洄游可能會經歷的個人與家族、認同與記憶、創傷與療癒等複雜面向,這群參與夠帶種藝術季的青年世代究竟是如何詮釋種種看似基本卻又恆遠的課題?
8月
18
2025
《樹林小聚舞一下》呈現的不只是三個團隊的成果發表,更是一場可供觀看者思索舞蹈與空間關係、以及舞蹈如何書寫地方、建構文化政治的現場展演。那是一張關於舞蹈人與地方如何交織、共構的動態地圖,在短短一個半小時內被緊密鋪陳。
8月
1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