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屏東三地門的蒂摩爾古薪舞集,於節目單上向觀眾自我定位為「臺灣首支排灣族現代舞團」,2006年創團以來,嘗試從傳統樂舞學習的過程中,將排灣族樂舞一體的形式轉化呈現代舞的肢體語彙,可說是以發展原住民舞蹈新美學為目標,致力於傳承與創新排灣族樂舞文化。於是,抱著上述的期許進入黑盒子劇場觀賞。
《kurakuraw‧舞琉璃》,大約一小時的演出,分為四個段落:序幕,憶;第一幕;逡尋‧邂逅;第二幕,思念‧束縛;第四幕,振翅‧情別——內容以排灣族古琉璃珠孔雀之珠「kurakuraw」為題,訴說屬於排灣族傳說、天上來的孔雀和部落女孩之間發生真情摯愛的ㄧ則浪漫愛情故事。
整個演出結構清楚完整,可說大致符合起承轉合的慣用邏輯,四平八穩;演出形式主要運用了現場演奏、說書人、原住民古謠吟唱、舞蹈四種元素,堪稱豐富而用心,同時各自具備了基本水平,特別是:一開場的大提琴的旋律深情動人,原住民本色的說書口白、古謠歌聲自然醇厚深遠,還有全場賣力的兩位男女舞者,身體能力和專注力,都讓人印象深刻。
但是,劇場藝術乃是一種綜合的藝術,其美妙的挑戰在於統合各個表演環節,將技術和藝術的各種表現元素進行編織或予以鎔鑄,貼近創作的初衷、傳達核心的情感或意旨……帶領觀眾通過視聽系統,解讀、感受作品的內容與形式,不僅達到理解或主觀詮釋,更有機會乘著藝術想像的彩翼自由翱翔,觸及作品可見與不可見的美感範疇。
雖然此次的音樂、說書、吟唱都發揮了原住民傳統文化的優勢與特色,加上兩位舞者的肢體使用亦屬精準到位,經常維持著某種彷彿源自原住民傳統樂舞的特別律動與姿態,再者,搭配了白色為主的服裝造型、黑衣和橫越舞台的長紅布為輔,視覺效果強烈,同時回應了「孔雀之珠」的瑰麗紋彩、以及純潔真愛的主題意象;又如其中一段雙人舞,無論兩人如何移動、翻轉,女舞者雙足堅守於竹編米篩,清楚的建構纏綿緊密關係(卻也稍嫌刻意了)--綜合上述的優點,卻產生了筆者質疑思索的問題,何以感覺各個部分的各自存在,處於一種並置或接力的生硬狀態,有待進一歩的揉捏、淬煉、重構,期待因為彼此的聲息相通或有機碰撞而產生的閃爍光華。又,是否傳說的敘事負荷過重,滯礙了舞蹈語彙的揮灑、壓抑了孔雀彩羽的光澤?
附帶一點,舞作接近尾聲之際,穿插了一段影像,當時乍看以為舞團安排類似幕後花絮,後來察覺影片的畫面內容應為整體故事情節的重點摘要(如:邂逅、思念、離別),再以鼻笛演奏收尾。就作品整體而言,不在先前的敘述主線上,也沒能建立故事支線,豐厚表演的情境,徒然讓人感到唐突。
據了解,琉璃珠與排灣族的社會文化形態關連緊密,扮演著重要角色,傳遞了社會訊息,甚至可能影響到心靈活動層面,因此,對於多年來致力於結合傳統文化與現代舞蹈的「蒂摩爾」,接下來的進展,是令人期待的。因為,跨文化的對話與藝術創作,本是困難的課題,需要時間與經驗的累積,在歸返或逸出母體文化的創作歷程中,猶如高空走鋼索的勇者持續的在動態的平衡之中前進,不斷體驗繁花似錦或孤絕荒原的各種風景,才能堅持邁向無人曾至的前方。
《kurakuraw‧舞琉璃》
演出|蒂摩爾古薪舞集
時間|2014/06/28 19:30
地點|台南市立文化中心原生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