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進擊的劇場精神《kurakuraw‧舞琉璃》
7月
29
2013
舞琉璃(蒂摩爾古薪舞集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45次瀏覽
黃昭綸

日本當紅動漫《進擊的巨人》談的是一個「當人類有天敵時會怎麼自處」的概念,在看完蒂摩爾古薪舞集的新製作《kurakuraw‧舞琉璃》後,意外地讓人想跳脫這個演出本身的立場來看待這個演出,進而來看待一個原住民現代舞團、劇場跟外部資源三者間的關係。

筆者從蒂摩爾古薪舞集的《kurakuraw‧戀羽》、《kavaluan‧戀念百合》、《kvulungan‧會呼吸的森林》,一直到目前甫演出完畢的《kurakuraw‧舞琉璃》的幾部作品都觀賞過,從這幾部作品當中可以歸納出一個共同的脈絡,便是演出主題皆取材於原住民豐厚的文化素材。《kurakuraw‧舞琉璃》這個製作延伸自《kurakuraw‧戀羽》系列作品,以神獸(kurakuraw據排灣族部落耆老口述其母語語意應為”雲豹”之意,另有行動迅捷如鳥類的意涵)與人之間的愛情為主軸,間接展現排灣族別具特色的婚禮習俗與族服美學,其中比如「新娘背」的祭儀肢體動作及源自部落傳統樂舞「以樂入舞」的步伐韻律,都可以見其加以變形創新於演出的舞蹈情節中,把部落文化安置為一種不斷在演出中呈現的身體記號(Body Mark),讓蒂摩爾古薪舞集在現代舞蹈創作,不至於在一連串的嘗試與創新中迷航,他們了解自己、認同自己並且告訴觀眾他們站在哪裡,他們的文化就站在哪裡,而筆者認為身為一個表演藝術團體具有傳承自身文化的使命感是難能可貴的。

礙於仍有重視度及政策健全空間的台灣表演藝術環境,身為表演藝術團體已經習於開源節流、逆中求生的經營形態,如果我們把這些外部支援的窘迫看作是一個短時間內難以跨越的巨大圍牆,那表演藝術團體該如何自處?蒂摩爾古薪舞集近年來透過部落文化商品(琉璃珠)及部落傳統樂舞(一二三似舞步,為舞團由傳統樂舞中所觀察歸納新創)的推廣,累積舞團的行政資源,並透過原鄉田野調查及與跨領域藝術家的合作來建立舞蹈創作的靈感及素材牧場,在連續幾個作品中,筆者看見他們把劇場作「小」的力量;在《kurakuraw‧舞琉璃》詮釋kurakuraw的獨舞者,因為劇場的「小」,反而讓舞者帶有如孔雀擬態般的肢體語彙變得更清晰,讓詮釋新娘的舞者身上披覆的紅紗更如情感般綿長,讓充滿動感美的原民舞蹈肢體在近距離的視覺上達到表面張力、聰明地避開被大舞台稀釋掉的走險而選擇小而美的演出策略,這也是自我優勢的一種認同。

《kurakuraw‧舞琉璃》在舞團文宣上說明是一個音樂舞劇的演出,整個演出架構的安排概分為說書人敘事、舞蹈、現場演奏、舞蹈、古謠演唱再回到說書人上,整體的表現是四平八穩的,也因為多種表演元素運用搭配得太合理,反而少了戲後留給觀眾延伸思考的空間與想像的餘韻,這是筆者覺得比較惋惜的地方,但對於舞團在環境大圍牆裡的小劇場中所展現的舞蹈熱情與突破有限框架的企圖心與創作力,仍值得讚許與肯定。

《kurakuraw‧舞琉璃》

演出|蒂摩爾古薪舞集
時間|2013/6/28 19:30
地點|屏東市中正藝術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各個部分的各自存在,處於一種並置或接力的生硬狀態,有待進一歩的揉捏、淬煉、重構,期待因為彼此的聲息相通或有機碰撞而產生的閃爍光華。又,是否傳說的敘事負荷過重,滯礙了舞蹈語彙的揮灑、壓抑了孔雀彩羽的光澤?(楊美英)
7月
03
2014
對於無法即刻辨識的內容,筆者不斷地回想前一個畫面,重新檢視自己是否錯過了什麼——這樣的觀看狀態,更使筆者意識到:當我們渴望從當下中捕捉意義時,也正是我們被排除在「當下」之外的時刻。
4月
17
2025
不是所有場地都會說話,但舞者的身體常常能指出空間的沉默之處,或者還未被命名的裂縫。不是所有觀眾都能準備好進入場域,但身體感知會先抵達。
4月
16
2025
舞作成功地將舞台裝置轉化為可變動的地景,使身體成為穿梭於宇宙場域中的移動載體,並透過聲音與視覺的交織,形塑出一種超越傳統劇場框架的沉浸式觀演經驗。
4月
11
2025
發生於日常生活中的舞蹈,是否不乏可以因為舞者的某種非日常表現形式、於日常環境的各種移動手法,包括動用舞者身體能力的各種肢體動作創意表達,有機會將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慣性見聞經驗予以移動(翻轉)了呢?
4月
02
2025
素人出身的黃碩德不受限的創意,與科班生林衣翎的舞蹈專業,背景迥異、創意與技術相輔相成,才碰撞出《神聖爆胎》這齣奇特的作品;僅管作品仍在實驗階段,但作品廣涵的文化、社會層面值得繼續開發,未來發展可期。
3月
12
2025
此次北藝大的詮釋,不僅忠實再現碧娜・鮑許的編舞語言,亦展現了臺灣舞者的生命力。泥土、汗水與舞者的呼吸,使得這場重現充滿了屬於這片土地的獨特感性。
1月
28
2025
編舞家賀連華以《孤挺花》代表臺灣女性的溫柔與堅強,將母親—賀莊枝女士作為核心人物靈感,描述在平凡之下卻能擁有無止盡的愛,厚實且堅強的付出,看見母親與女兒間的情懷,無私的將愛奉獻於家庭。
1月
28
2025
北藝大舞蹈學院所演繹的《春之祭》展現了少男少女的稚嫩,和對傳統毫不質疑的信念,強而有力又精準扎實的肢體展現,替時代劃出一道嶄新的樣貌、讓經典保存得更加璀璨與深刻。
1月
2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