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樂闡述愛的面貌《願追月華流照君》
Jan
26
2019
願追月華流照君(高師追月國樂社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93次瀏覽
蔡佩娟(表演藝術人士)

《願追月華流照君》為高雄師範大學追月國樂社創社五十週年紀念音樂會,樂團成員除了在校學生,也包括了多名校友,此場音樂會也特邀青年演奏家協奏演出,並透過導聆講述樂曲背後的故事。

人生自是有情痴,這場以「愛」為主題的音樂會,由不同樂器分別詮釋愛情、親情及憂國情懷。《樂記》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無論是詩詞、樂曲、舞蹈等,皆是心有所感,感受中釀出想法,而後將想法譜成曲,或是寫成故事。若只談樂曲,在筆者看來,雖然作曲者已然賦予了樂曲故事性,演奏者的詮釋卻一樣重要;而演奏者除需有熟練的技巧,了解琴的音色是否符合樂曲也是基本,更需要在演奏時,察覺音符的流動,鑑此,演奏者是否拿捏到樂曲想表達的情感,則影響甚大。

上半場的琵琶協奏曲〈雲想‧花想〉為近年熱門的琵琶樂曲,由中國當代國樂作曲家王丹紅作曲,此曲經常出現於各大比賽、演奏會上,樂曲的創作靈感來自李白著名詩作《清平調》「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自樂曲一開始,就可聽見王丹紅針對氣氛鋪陳的著墨,鋼片琴輕緩的琴聲如遠方傳來微微的風鈴聲,而笙隨後加入,則是將場景緩緩拉近,接著讓主奏琵琶娓娓道來這段流傳千年的愛情故事。

就筆者觀察,此曲對協奏者范家瑋(此次特邀之琵琶演奏家)來說是遊刃有餘,不論是緩板的柔美憂傷,或是與陣陣鼓聲搭配的急奏,都很能讓觀眾投入樂曲,然而,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此琴的亮度不足,若能選擇聲音更加清脆透亮的琴來演奏,整體的聽覺呈現將會更好。

下半場的揚琴協奏曲〈春夜喜雨〉代表憂國憂民的情懷,樂曲為複三段體,以主題「春雨」貫穿全曲。胡琴與彈撥聲部互相襯托,揚琴清亮的琴聲仿若雨絲,翩翩落入土壤中滋潤了乾枯已久的土地。作曲者徐景新將揚琴的多種特殊演奏手法安排進樂曲中,豐富了聲音呈現,而樂曲裡大量的半音階進行也考驗演奏者的功力,不僅要注意準確度,更要恰切搭配主旋律。協奏者朱奕勳的演奏,雖偶有小差錯,可整體音色很是愜意平和,令人放鬆,是筆者在整場音樂會中最喜愛的一首樂曲。

除了導聆,主辦單位也準備了投影,內容合乎樂曲的起承轉合,觀眾可以一邊欣賞音樂,一邊觀看故事,然而,因螢幕位於舞台兩側,且字幕字級相對偏小,對於坐在後頭或是二樓的觀眾來說,看得較為吃力,若下次演出再使用投影,建議稍作調整。

或許可以說,愛樂者都是某種程度的情癡,即使畢業多年,仍想為社團盡一份心,為回應心中不止的音樂,號召一群愛樂者與社團學弟妹共同舉辦。人生在世不過百年,又有誰能無憾過完一生?看完整場演出,讓筆者佩服的是追月國樂社對傳承國樂的努力,他們一定曾經面臨人數過少或是團員忙於課業而無暇顧及社團的情況,然而,在每一屆社長的帶領下,不同世代的他們卻和追月國樂社一起走到了第五十年,未來,相信他們仍會繼續茁壯,將心中美好的音樂分享給大眾。

《願追月華流照君》

演出|高雄師範大學追月國樂社
時間|2019/01/05 19:30
地點|高雄師範大學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要帶領一組成功的大樂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控制和聲之間的平衡,讓十幾件不同的樂器,隨著節奏有默契地一起呼吸,至為關鍵。透過反覆練習、慢慢調整,尋找「對」的聲音,正是雪莉.梅里卡萊帶給「臺北DIVA爵士大樂團」最寶貴的功課。
Oct
22
2024
我們要怎麼返回當初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活動規模?又或者——在當前的境況、當下的這個「形式」中,我們如何重新創造出有意義的、有開創性的「內容」?如果音樂節的小規模已成必然,那麼我們如何玩轉手上有限的資源,為現代音樂重新注入活力?
Oct
21
2024
在這場音樂會中清晰可見巴赫清唱劇中所存在的手法和素材上的多樣性。更能聽到音樂中存著新教聖詠曲與天主教複音音樂的作曲手法,在音樂形式上也隱含了義大利的協奏(唱)奏鳴曲中的重現段落形式(Ritornello form),以及三重奏鳴曲(Trio Sonata)中,三個聲部對位線條的處理。
Oct
14
2024
此時此刻,誰能說沈默不語的凝神傾聽,就算它是最好的方式,是古典音樂唯一的欣賞方式?
Oct
12
2024
北市交今年的年度歌劇自己獨挑大梁,自製的《波希米亞人》讓樂迷得以欣賞該劇的另一個版本,然而新製作最大的挑戰在於導演使否能帶領製作團隊,提出完全不同(甚至是針對在地觀眾)的獨到見解讓觀眾有不同的體驗?反之則僅限視覺上的耳目一新。
Oct
11
2024
《桃花謎》並未直面同性議題,韓沖突然接受湘雲之愛意、二人互有情意之轉折讓劇情回歸傳統生旦愛情戲,實以性別霸凌議題為主體,輕輕地觸碰到同性情誼邊界。
Oct
10
2024
他用他男低音特有的音色來詮釋,更能感受到旋律中所埋藏的詩意,對生命、對記憶的那種深刻的呼喊,也為今天的這些音樂中的兒女情長和生離死別,做了最好的註解。
Oct
04
2024
樂興之時和導演鴻鴻的勇敢實驗精神,似乎為台下眾多樂興之時的樂迷,提供了一個有趣的夜晚。然而在激情過後,在解構了普契尼的歌劇之後,我們還是得思考一下:普契尼音樂中純粹的藝術性崩解後,就像時興的分子料理一樣,巧思之後究竟還剩下什麼?
Oct
04
2024
在這個製作版本中最成功的,莫過於舞台場景的設計與呈現。這種呈現方式讓觀眾隨著四幕劇情的發展,在視覺上彷彿參與了一場藝術史上的名畫饗宴。
Sep
2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