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樂闡述愛的面貌《願追月華流照君》
1月
26
2019
願追月華流照君(高師追月國樂社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79次瀏覽
蔡佩娟(表演藝術人士)

《願追月華流照君》為高雄師範大學追月國樂社創社五十週年紀念音樂會,樂團成員除了在校學生,也包括了多名校友,此場音樂會也特邀青年演奏家協奏演出,並透過導聆講述樂曲背後的故事。

人生自是有情痴,這場以「愛」為主題的音樂會,由不同樂器分別詮釋愛情、親情及憂國情懷。《樂記》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無論是詩詞、樂曲、舞蹈等,皆是心有所感,感受中釀出想法,而後將想法譜成曲,或是寫成故事。若只談樂曲,在筆者看來,雖然作曲者已然賦予了樂曲故事性,演奏者的詮釋卻一樣重要;而演奏者除需有熟練的技巧,了解琴的音色是否符合樂曲也是基本,更需要在演奏時,察覺音符的流動,鑑此,演奏者是否拿捏到樂曲想表達的情感,則影響甚大。

上半場的琵琶協奏曲〈雲想‧花想〉為近年熱門的琵琶樂曲,由中國當代國樂作曲家王丹紅作曲,此曲經常出現於各大比賽、演奏會上,樂曲的創作靈感來自李白著名詩作《清平調》「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自樂曲一開始,就可聽見王丹紅針對氣氛鋪陳的著墨,鋼片琴輕緩的琴聲如遠方傳來微微的風鈴聲,而笙隨後加入,則是將場景緩緩拉近,接著讓主奏琵琶娓娓道來這段流傳千年的愛情故事。

就筆者觀察,此曲對協奏者范家瑋(此次特邀之琵琶演奏家)來說是遊刃有餘,不論是緩板的柔美憂傷,或是與陣陣鼓聲搭配的急奏,都很能讓觀眾投入樂曲,然而,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此琴的亮度不足,若能選擇聲音更加清脆透亮的琴來演奏,整體的聽覺呈現將會更好。

下半場的揚琴協奏曲〈春夜喜雨〉代表憂國憂民的情懷,樂曲為複三段體,以主題「春雨」貫穿全曲。胡琴與彈撥聲部互相襯托,揚琴清亮的琴聲仿若雨絲,翩翩落入土壤中滋潤了乾枯已久的土地。作曲者徐景新將揚琴的多種特殊演奏手法安排進樂曲中,豐富了聲音呈現,而樂曲裡大量的半音階進行也考驗演奏者的功力,不僅要注意準確度,更要恰切搭配主旋律。協奏者朱奕勳的演奏,雖偶有小差錯,可整體音色很是愜意平和,令人放鬆,是筆者在整場音樂會中最喜愛的一首樂曲。

除了導聆,主辦單位也準備了投影,內容合乎樂曲的起承轉合,觀眾可以一邊欣賞音樂,一邊觀看故事,然而,因螢幕位於舞台兩側,且字幕字級相對偏小,對於坐在後頭或是二樓的觀眾來說,看得較為吃力,若下次演出再使用投影,建議稍作調整。

或許可以說,愛樂者都是某種程度的情癡,即使畢業多年,仍想為社團盡一份心,為回應心中不止的音樂,號召一群愛樂者與社團學弟妹共同舉辦。人生在世不過百年,又有誰能無憾過完一生?看完整場演出,讓筆者佩服的是追月國樂社對傳承國樂的努力,他們一定曾經面臨人數過少或是團員忙於課業而無暇顧及社團的情況,然而,在每一屆社長的帶領下,不同世代的他們卻和追月國樂社一起走到了第五十年,未來,相信他們仍會繼續茁壯,將心中美好的音樂分享給大眾。

《願追月華流照君》

演出|高雄師範大學追月國樂社
時間|2019/01/05 19:30
地點|高雄師範大學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以地方民間樂團發展,南投民族管絃樂團已經是有一定水準,若要挑剔,則必須再將整體實力提升。隨說專業演奏者也並非毫無失誤,但學生的經驗則更顯不足,雖然有許多專業老師們撐場,樂曲並無太大狀況,但回歸到學生獨奏,則不免有破綻。此外,室內音樂會使用擴音容易聲部失衡,在演奏聲響上尚須斟酌。
3月
21
2025
歌劇男高音泰特曼在整場音樂會中,運用其嘹亮的嗓音和深厚的美聲技巧,為台下觀眾精彩地展現了歌劇世界中,男高音的力與美。從這次來台的演出,可以預測在未來,他絕對是一個值得長期關注,且令人期待的世界級男高音。
3月
21
2025
微光古樂集這次邀請了比利時無盡古樂團(Ensemble InAlto)來台共同演出,進行了一場台灣與比利時的古樂交流。這次的音樂會節目設計,微光古樂集秉持著一貫嚴謹、用心的水準,為與會觀眾帶來了深度與廣度俱足的古樂饗宴。
3月
17
2025
其共通之處在於,他們都肯定、並順從了當前的文本規範力量(即「作品概念」),先是遵循作品的完整性與權威性,再進行不同層面(內、外、間)的開掘。
3月
15
2025
他深情柔軟的音色,利用半聲弱音的演唱技巧,漸進式地將情緒推進並深入角色之中,尤其是在長樂句的詮釋中顯得十分動人。這也讓我們見證到:一個成功且努力修練的聲樂家,能用運用其卓越的美聲技術,在舞台上戰勝疾病的侵襲與干擾。
3月
15
2025
蘇郁涵嘗試運用多層次的和聲色彩,打造稜角分明、緊湊且張力十足的音樂質感。她的音樂在近乎失控的邊緣,依然維持一定的控制力,展現獨特的個人風格。
3月
06
2025
整場演出展現了陳子彰在曲名發想、音樂主題、編曲與即興演奏上的獨特風格。無論音樂如何充滿挑戰性,他總能保持浪漫情懷與鮮明的旋律感。透過充滿情感的演奏,陳子彰掌握了音樂架構與情緒流動
2月
27
2025
《琴.情》全曲採用類意識流與音色旋律的手法創作,藉由將閔老師多首代表作品的旋律鑲嵌,和趙劍華傳承自閔老師的厚實技藝,勾起聽者懷想閔老師當年的演奏風采與動人的音樂詮釋。
2月
12
2025
此場音樂會的每首曲目,皆猶如時間印記,串連起疫情期間共同經歷的情感與記憶,反映著人生中的高低潮片段,並揭露著陰霾與悵惘終會過去,同時,演奏家亦欲在在後疫情時代背景下,透過薩克斯風的溫暖樂音,引領著聽眾在音樂陪伴下,勇敢邁向更加明亮、堅韌的未來
2月
1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