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像衣服一樣,被掛在架子上飄蕩擺動,那會是什麼樣子呢?此具有童趣與想像力的單純想法,成為《所在—人與偶幻化的奇特空間》(以下簡稱《所在》)的創作起點,這讓《所在》的一幕幕皆如同宮崎駿的動畫電影般,逗趣、詼諧,同時也大膽、魔幻。
《所在》總共由五幕構成:〈房間〉、〈衣櫃〉、〈籠子〉、〈櫥窗〉、〈窗外〉,人的擬物化則是貫穿作品的核心。舞者在每一幕的片段裡,時而為人,時而為偶,時而是被人控制的衣服,時而是被衣服控制的人。人/偶、人/衣服的轉換皆發生在一立方體的空心框架之中,舞者在裡頭穿梭翻滾,也在其上爬行甩蕩,有時如衣架上的衣服般被人懸掛撥弄,有時則如你總是找不到的那件衣服般,在衣櫃內外奔馳逃脫。此簡潔的舞台裝置,為《所在》創造了豐富的空間意像,而在人與空間的關係變化中飛行跳躍的,則是創作者如夢的狂想。
狂想圍繞著的是對衣服動態的描繪:隨風飄蕩的衣角,在〈籠子〉中成為舞者動作甩蕩的動力,從舞者微幅的晃動到激烈的前手翻,不禁揣度著,這風大概是從微風變颱風了吧!此風不僅吹著方形框架持續翻動,也吹著舞者在此失重的空間上爬行,勇往直前地,動力沒有絲毫停留與猶豫。數度,那立方體幾乎要將舞者摔落,忽然,一個甩蕩與翻身,風又將她吹上去了。風抓住了你的呼吸,好似看著陽台快要被暴風雨吹走的衣服,激烈地在空中飛揚,隨後又輕輕緩緩地落下,倏地,又與其他衣服糾纏捲繞。動力的失衡與扭轉時而緊張刺激,時而鬆弛舒緩,而在一呼一吸之間,令人印象深刻的,則是編排這些動作時的膽大心細。
服裝並不總是在動,在百貨公司櫥窗裡陳列的靜態服裝擺設,便化為〈櫥窗〉中在方形框架上停格懸空、如同懸絲模特人偶的舞者們。聖歌響起、明暗轉換,時尚雜誌的圖像與文藝復興的宗教畫作,透過煞有其事且故作姿態的舞者們,竟一同浮現在眼前。「碰!」,拿著雨傘的舞者按下自動開關,瞬間撐張的傘面,讓時尚與宗教的畫面即刻地疊合又消散,這突如其來的節奏,是創作者的小小幽默,令人不禁噗哧一笑,想這人,應有個頑皮的心。
玩心不僅出現在〈櫥窗〉,也發生在〈衣櫃〉 :被衣架掛在方形框架上的舞者們,如同你我衣櫃裡那一件件等待主人青睞的服裝,鬆軟地疊在一起,任由其中一位舞者撥弄、推擠、壓縮。舞者們如偶的四肢掛在彼此身上,構成了群體的空間造型,也形成雙人的重量承載與轉移,當速度越來越快,撥弄衣物的舞者也被捲入其中,好似他整個人今天就繞在挑選衣服這件事上了。到底該穿哪件衣服出門呢?這還真的是個問題,〈衣櫃〉的敘事讓我想到湯姆貓和傑利鼠,在早期卡通裡很典型的結構,主角為了要解決一個簡單的問題而延伸出更多問題,就是那種在障礙中執著目標的笨拙,能夠逗得觀眾哈哈大笑、趣味盎然。
從衣服發展出的百般狂想,在舞作尾聲,則收束在舞作開頭曾經出現的服裝人偶上。一束燈光,靜靜地打在坐在舞台前方、一身文青式打扮的人偶,此類似日系品牌無印良品的服裝擺設,讓櫥窗的意象再度浮現,舞作裡彷彿具有自我意志的衣服們,也透過此幕,開始在記憶中一一被召喚。這讓《所在》就好像服裝版的博物館驚魂夜,每件衣服或許都擁有自己的生命,會爭吵,也會擁抱,而他們的碎嘴耳語,就發生在關門後的百貨公司,以及沈睡時分的房間與衣櫃,也許,更躲藏在小孩子的白日夢中,編織著狂放且奇幻的種種景象。
《所在—人與偶幻化的奇特空間》
演出|三十舞蹈劇場
時間|2016/ 04/23 19:30
地點|台北市文山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