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武林與尋找伯樂──《職男人生3─達成激笑》的短劇評析
4月
01
2022
職男人生3─達成激笑( 面白大丈夫提供/攝影梁凱評)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831次瀏覽

張又升(專案評論人)


與其說職男人生是漫才團體的組合,不如說更像一個綜藝團隊,我們尤其可以從短劇的編排看到演員們發揮各種創意。在《職男人生3─達成激笑》(簡稱職3)中,他們最花心思,同時也是觀眾最買單的,正是兩齣短劇,其中四位演員加上客串的林木森討足了大家的歡心與笑聲。因此,本文只聚焦在短劇部分。


愛你的恐懼

〈蟑螂〉描述三位室友害怕和對付蟑螂的過程。每一位都假裝不怕,但怕和逃的時候都各出奇招。當耿賢去冰箱拿飲料,往右舞台前進,下一個瞬間卻被蟑螂嚇到時,竟是一句話也不說,整個人直接大動作側翻回舞台中央,故作鎮定!三位室友在各自一輪往返後,為了對付蟑螂,手中都有不同的武器,包括掃把、拖鞋和殺蟲劑。

當演員們談論了半天的蟑螂終於從右舞台快速奔出時,相信不少觀眾跟我一樣都大感驚嚇,但下一秒又立刻笑出聲來。驚嚇是因為蟑螂的服裝代表色太深,跟舞台、燈光和其他演員的服裝反差太大;大笑是因為我們馬上發現,扮演蟑螂的就是職男們的萬年客串好友林木森。


職男人生3─達成激笑( 面白大丈夫提供/攝影梁凱評)


職男人生3─達成激笑( 面白大丈夫提供/攝影梁凱評)

木森蟑螂站起來後,一下懲兇鬥狠貌與每一個角色過招,一下又從環保和生態的角度訓斥人類的傲慢,故作說教的樣子引人發噱。當蟑螂和人類開打後,其他演員甚至執起手中武器,擺出陣勢,舞台上頓時形成一場武林大會。演員們的肢體動作在此是一大亮點,木森蟑螂被噴了殺蟲劑之後開始滿場飛更是好笑!

我的伯樂在哪裡

另一齣短劇〈臥底〉不只好笑,對於每個角色的描寫更是細膩。咖啡店的咖啡師是殺手,在店內面交毒品的兩人中,有一位是臥底警察。咖啡師/殺手渴望手沖咖啡的技藝被讚賞,臥底警察則試圖揭露埋伏多年的成果。偏偏與之面交的毒販忘了帶貨,手提袋中只有一些衣褲和酷似白粉的鹽、糖和麵粉……(天啊,倒底有哪個糊塗的毒販會無厘頭到拿著這麼多種「白粉」赴會?!)。當幫派老大走進咖啡店檢驗交易成果時,竟也不太留意這些發展,直到真正的警察(與臥底警察連線)入內,一切才東窗事發。

好笑的是,咖啡師/殺手發現,幫派老大正是他要暗殺的對象時,卻因為在場只有這位老大懂得品嘗他的手藝而心軟。而臥底警察舉槍準備朝老大開下去時,也因為老大對他的關懷和賞識而收手(畢竟也共事多年,有了感情);甚至,他乾脆將槍口轉向自己的正牌警察同夥。於是我們看到,當老大一聲令下,三位持槍者(咖啡師/殺手、臥底警察、毒販)就把槍口指向正牌警察(毒販沒有主見,看大家指誰就跟著指誰);當正牌警察義正么喝,他們又迅速把槍口指向老大,陷入超爆笑的僵局。


職男人生3─達成激笑( 面白大丈夫提供/攝影梁凱評)


中彈卻未有大礙

總的來說,兩齣短劇的精彩之處仍建立在一套常見機制:重複而後收攏。重複是元素的漸進鋪排,收攏則引爆此前所有笑料,起到回顧作品的宏觀效果。

〈蟑螂〉藉由演員在時間順序上逐一前往廚房探查蟑螂的蹤跡,鋪陳角色們的搞笑方式;隨後,蟑螂的出場則扭轉且強化了現有氣氛,一次性地把之前各個角色的笑點整合起來,加以回擊,與相聲中「抖包袱」的功用一致。

至於〈臥底〉一劇,只要看過職男系列的其他作品,就知道警匪互動是常見的題材。這裡的「重複」並不發生在咖啡師/殺手、臥底警察、毒販的依序出場,而是在故事發展時,不斷提點他們的個性(毒販糊里糊塗)、喜好(咖啡師/殺手著迷選豆及手沖技法)或任務(咖啡師實為殺手,交易毒品的是臥底警察)。

有趣的是,在此負責「收攏」的,共有兩位,即幫派老大和正牌警察。他們依序進場後,此前零散的橋段被統合,根據每個角色的設定,老大能夠一次調動殺手、臥底警察和毒販,正牌警察亦然。正是讓每個角色的功能彼此嵌合,我們才能在劇末看到幫派老大和正牌警察分置舞台兩端,指揮另外三個角色舉槍,互相改變瞄準對象的有趣僵局。


職男人生3─達成激笑( 面白大丈夫提供/攝影梁凱評)

最後,請容我私心一提,林木森這樣的演員實在舉手投足都是笑點。在職男系列的其他作品中,他扮演過陰柔的男性和訓導主任,每次都讓原有的笑料大大加分。在《職3》中,林木森飾演闖入咖啡店的正牌警察。最後,這位警察在槍戰中中彈卻未有大礙!只因他胸口藏了數面金屬運動獎牌──此前,在台上他已經自嘲也被嘲笑過,他長得像拿過溫布頓女雙冠軍的謝淑薇!(影像還搭配一起播放兩人的照片……)。演到這裡,我已經笑到流淚,回過神來,好戲已經歡樂落幕。

《職男人生3─達成激笑》

演出|面白大丈夫
時間|2022/3/20 15:30
地點|臺北市政大樓親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草草強化了阮劇團「回到地方與扎根地方」的屬性,相得益彰地站穩了其於台灣劇場、節慶生態的位置,也在發展過程中開始於穩定基礎裡產生質變。
4月
24
2025
《傻子王國》所完成的,便不僅是一齣成功的兒童劇,更是一場溫柔卻深刻的社會教育。《傻子王國》展現出一種可貴的創作初衷——讓戲劇回歸日常,並在共享中實現教育、藝術與情感的多重價值。
4月
23
2025
畢竟在現有既定的獨角戲形式與替代空間表演的客觀條件限制下,從文學文本到表演文本必然需要作出極大的跨越。因此,自己關注的重點在於創作團隊如何運用所選擇的空間進行表演敘事,達成現場與觀者的交流
4月
22
2025
四位歌者以科薩語、祖魯語和茨瓦納語進行的演唱,試圖召喚非洲這塊土地的過往先知,加上「Isicathamiya」獨特的社會文化意涵,似也透露了某種「過去的痕跡」——既是礦工族群的社會處境,也是肯特里奇向來關注的南非人權與殖民議題。
4月
18
2025
我認為《伊南娜計畫》若能給出指引,那將會是尚未深究葛式劇場的神思,也就是通往過去、根源又能面質當下處境的當代敘事。
4月
14
2025
無論怎樣,《伊南娜計畫》是觀戲體驗的稀珍,一方面,受惠於劇場本是殼牌倉庫的樸實,沒有複雜機械的舞台設施,讓觀眾得以聚精會神於演員的臨在與肢體動作
4月
14
2025
本文要處理的,既不是對於歷史、原作的比較考據,亦非限縮在免去歷史責任的表演效果,而是著重於,2025年版本《熱帶天使》所作出的種種選擇,如何透過音樂劇的形式外顯,反映出了對於1940年代歷史創傷的無法面對。
4月
14
2025
這股喜劇感的格格不入,倒也不能歸咎於個別的選角或情節,而暗示著更大矛盾的未解決:觀眾究竟應該從什麼樣的倫理位置來觀看、理解與反思戰爭及其經驗,才算恰當?
4月
14
2025
觀賞完《熱帶天使》,思索其中提及面對身為台灣人命運的提問,卻無從在劇中得到任何深度的思辨,反而淪為過度美化的情感故事,以天使的角度來敘說這些歷史下殘酷的艱難時刻與身分認同
4月
1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