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契尼傻傻分不清!?《Puccini vs. Puccini - 公主的逆襲 普契尼徹夜未眠》
10月
04
2024
授權公版圖片 / 王景銘設計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67次瀏覽

文 林鄉雨(2024年度專案評論人)

首先筆者要向女高音羅明芳致敬,我想台灣應該沒有其他的女高音,能夠「為了藝術,為了愛」,這樣毫不保留地在短短的九十分鐘的節目裡,把普契尼(G. Puccini, 1858~1924)歌劇的幾個大角色,誠意十足地為觀眾原汁原味地詮釋。不愧是東方美聲代表朱苔麗老師的得意門生,羅明芳功夫深厚的技巧,完成了令筆者肅然起敬的演出。

而林健吉的乾淨音色和細膩演唱,則掩蓋了他在戲劇表演上的不足,可惜的是當他在演唱歌劇《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 1904)的男主角平克頓時,卻在觀眾屏息期待的高音上出現了破音。更可惜的是,在演唱歌劇《波西米亞人》(La Bohème, 1896)中,男主角魯道夫與女主角咪咪經典的愛情二重唱,林健吉最後的高音也沒有照傳統唱上去。儘管明顯地不完美,但算是聰明之舉。因為鮮少見到一個在舞台上有這麼多台詞的男高音,中間還要連續演唱普契尼這麼多首份量驚人的詠嘆調。看到這樣因劇情需求對男高音歌手的安排,筆者感到十分驚訝,不敢想像要克服多少心理跟生理的壓力才能上台演出。對角色吃重的羅明芳和林健吉而言,這場就是拿出搏命般的力氣和意志力在演唱。

然而卻有一位形同擺設的說書人,在舞台上沒有盡其訴說故事的功能來幫忙襯托歌手,反倒是令人摸不著頭緒地以歌手之姿演唱了起來?雖然說以素人來看,表現得還算差強人意,但與其他聲樂家在聲音上的落差,則顯得有些突兀了。這些在音樂上有趣的安排,倒也真的「逆襲」了筆者腦海中對普契尼的認識。

其實普契尼的歌劇故事中,那些看不見的潛台詞、角色動機,是要透過音樂中的和聲、節奏……等作曲手法,才能明白作曲家所欲表達的真正意涵。而這夜觀眾卻不見得會專注在他音樂中細膩的戲劇深度,而更像是看八卦新聞般地透過歌劇中的幾個橋段,去看到他現實生活中和幾個女人之間的情感拉扯。如果這個製作要讓觀眾認識的普契尼,就是這樣一個愛競爭、愛比較,一個始亂終棄、隨時亂撒情種的渣男,那麼今天這個演出也算是成功了。作曲家如同一個罪人,活生生地被攤在觀眾面前公審,借此告諸大衆:其實音樂家跟一般人也沒什麼兩樣,甚至更糟。

而整體製作中唯一讓筆者感到清新氣息的設計,是服裝統籌陳玉玫,她若非深諳這幾齣義大利經典歌劇的重要精隨,定無法在這樣有限的條件下,利用服裝創造出令人一目了然的角色性格特徵。尤其是她在配件上畫龍點睛的搭配,既理解歌手演唱時的需要,又能夠符合故事發展的走向,這樣的巧思值得讚賞與學習。反觀燈光和影像設計,就顯得雜亂繁複。筆者可以理解,他們希望藉由影像去補強在短時間內演示超過四部以上的歌劇故事,還要很順便地講完普契尼的一生的需要。不過在中山堂這種繁複巴洛克式的建築結構中,過多的色彩與塞滿空間的投影,只會讓人眼花撩亂失去焦點。

整個製作中讓筆者最為感動的戲劇環節,是小男孩騎車環繞全場的開場,最終再由飾演普契尼的林健吉騎單車環繞全場作結。這個前後呼應的橋段,是最具有詩意的畫面。樂興之時和導演鴻鴻的勇敢實驗精神,似乎為台下眾多樂興之時的樂迷,提供了一個有趣的夜晚。然而在激情過後,在解構了普契尼的歌劇之後,我們還是得思考一下:普契尼音樂中純粹的藝術性崩解後,就像時興的分子料理一樣,巧思之後究竟還剩下什麼?讓我們傻傻分不清的:究竟是誰逆襲了普契尼,讓他徹夜未眠呢?

《Puccini vs. Puccini - 公主的逆襲 普契尼徹夜未眠》

演出|樂興之時管絃樂團
時間|2024/09/13 19:30
地點|臺北市中山堂光復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
鋼琴手曾增譯流暢的即興、潘查克熱力四射的節奏,以及貝斯手藤井俊充迷人的低音線條,以及蕭育融出色的吉他演奏,都為整場演出增色不少。他們成功地襯托了潘子爵的演奏,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音樂場景,堪稱本年度流行爵士音樂會的代表作。
11月
01
2024
幕聲合唱團應該是全台唯一由音樂系聲樂主修的純女聲組成的專業合唱團。她們專精的聲樂演唱技巧,學院舞台肢體訓練的出身,在舞台上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風貌。團員們擁有極為細緻多變的音色,更有能力詮釋不同風格、時期或語言的曲目,這些作品對她們而言不是一座座需要奮力攀爬的高峰,而是一件件可以用心雕琢的藝術品。
10月
28
2024
作為系列舞作的階段性觀察,除了選擇深入作品仔細剖析外,若能從產製脈絡直搗創作核心,試圖結構化作品本身,或許可以進一步聚焦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藉此留意其間形構的「原住民性」主體思考――亦即如何與族群性和後殖民情境互相對話
10月
23
2024
明明導演的設定是流行文化上辨識度極高的1960年代,為什麼這樣一齣「寫實歌劇」,在視覺與戲劇上的呈現卻充滿了不寫實感?雖然國外歌手不盡完美,但要是有個聲樂指導,事情很可能就會發展得不一樣!
10月
23
2024
要帶領一組成功的大樂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控制和聲之間的平衡,讓十幾件不同的樂器,隨著節奏有默契地一起呼吸,至為關鍵。透過反覆練習、慢慢調整,尋找「對」的聲音,正是雪莉.梅里卡萊帶給「臺北DIVA爵士大樂團」最寶貴的功課。
10月
22
2024
我們要怎麼返回當初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活動規模?又或者——在當前的境況、當下的這個「形式」中,我們如何重新創造出有意義的、有開創性的「內容」?如果音樂節的小規模已成必然,那麼我們如何玩轉手上有限的資源,為現代音樂重新注入活力?
10月
2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