翹翹板的平衡與失衡《杏仁豆腐心》
9月
22
2014
杏仁豆腐心(壞學長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377次瀏覽
邱書凱(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繼採取環繞式的空間展演,並由觀眾主動選擇駐足的觀戲視角《你所不知道的台南小吃》後,台南人劇團於321巷的戲花園再度敞開,本次迎接的是由壞學長劇團執導詮釋日本劇作家鄭義信筆下的經典代表作《杏仁豆腐心》。

《杏》劇描寫著一對分手的男女即將分居,藉由日常生活的對話帶出居住處所的背景記憶、雙方家庭的成長背景、兩人在相處上所碰觸的情感問題。劇中顯然地打破東方傳統刻板印象,顛覆了「男主外,女主內」的生活與社會型態,反以「草食男」與「肉食女」的角色形塑來推動劇情的發展,也合理地推敲女方因為成長的環境而建構出她既獨立又脆弱的人格特質。但綜觀女高男低的權力抗衡下,在情節的轉動中並非如此的單一與一致,劇作家巧妙地運用男主角握有女主角對於渴求「愛」的掌控權作為反撲的一個動力,間接成為主因下而產生的次因,才不致落入因角色性格而產生一面倒的劇情走向。

男女關係的論談不斷地在劇中或現實中被討論,但關係總包含著一些元素,可能是愛,也可能是信任,在這裡則是討論「真相」。每個人都擁有不能說的秘密,所有的秘密都是角色的弱點,角色則是被多層薄膜所包覆,只要一戳破秘密的核心,整個薄膜就會失去保護的功能,兩方甚至多方的關係就會隨而轉向。於此,劇中的這對男女擁有共同的致命弱點,但他們都不願意去面對及討論,往往在情緒失控的狀態下,就會選擇用刺破的方式來捍衛自我,而受傷的卻是彼此。戲中所安排的布偶「頑皮豹」正象徵著保護與掩飾,透過一層表象虛假的自己,那些當下的不堪與懦弱似乎都會藉以得到舒緩,面對面、眼對眼時的恐怖真實感也在保護下得以袒露真誠;偶的假是相對現實人物的真,情感的真往往卻需要假來加以庇護,彷彿能穿過偶看見人物最赤裸的本質。

全劇一景到底,在321巷日式平房的室內木造空間中,觀眾與劇中人物一齊經歷這段75分鐘的情感起伏,醞釀的過程如波浪般,大浪來襲後,留下小小的餘波盪漾,最終望見沙灘上所褪去的水痕。雖然劇場觀演形式仍以鏡框式作為使用,但就整體空間而言,已突破傳統劇場空間的束縛,彷彿是我們踏入這對男女熟悉的空間,一堆外人卻同劇中主角被當下的既有建築物所包圍,充滿著實際地「窺視感」。這番窺視,讓我們得以在鏡框外省思觀看卻保有安全感,卻因建築物的實體存在而產生情感上的流連。

一段完好感情的建立需要彼此經由不斷地溝通、支持、信任與包容等元素才得以產生愛,即使是那麼的微薄,一旦單方缺少,終會導致關係的失衡。如何愛與如何維繫愛永遠是生命中的習題。

《杏仁豆腐心》

演出|壞學長劇團
時間|2014/08/30 19:30
地點|台南人戲花園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劇中男女的關係並未在演員的互動中建構出來,除了後半場的若干激情片段,可以感受到兩位年輕的演員放開投入的強度;整場許多內在情感細膩轉折的對白總像是被無意識的快速執行完畢,導致破題的杏仁豆腐也成了破碎的滋味。(楊美英)
9月
03
2014
在這個「本地」(台南)的「異地」(日式)建築裡,彷彿錯落出了一個被扭轉的「異空間」,正上演著一個來自日本的故事。導演雖未原封不動地複製原作,卻未對劇中的語言有太大的更動,這種「半轉譯」的詞彙,反而映照出台南這個演出場域的特殊性與雜揉性。(吳岳霖)
9月
01
2014
加冕禮成,除了至上的冠冕,馬克白又以垂落的破鑼為假面,不露真容地竊佔所有明日。但白大鉉告訴我們不必絕望——表演雖一度弄假成真,但舞台與演出早已設下時限,冠冕由塑膠所製、銅鑼既不能重圓,權力者當然不能永恆在位。
11月
19
2025
全劇的短景皆以相對輕薄的篇幅展演,可見演員不斷於不同角色之間轉換的功力,篇幅的短促卻使人難以得到深刻的印象,同時也較難深入理解角色內心,以寫實表演為基底的處理手法,似乎難以讓這些現象的荒謬性成為真正的奇觀。
11月
17
2025
《寶島一村》不僅是一部關於眷村的戲,更是一場關於「如何再現歷史」的劇場體驗。它讓觀眾在回味與疑惑之間,重新經驗歷史作為一種活的行動——可被身體感知、也可被再度想像。
11月
14
2025
《了解了》有以表演者本身精湛實力收服觀眾的讚嘆,也有在觀眾佈下的陷阱裡努力存活下來後的拍手叫好,段子《ABC》結束得無厘傻氣,觀眾仍報以客氣禮貌的笑聲作為回應。
11月
12
2025
然而刺激越是強烈,亞洲就越是被概念化與抽象化。以小吃攤為中心的雙層設計,更強化了「亞洲作為他者」的舞台效果。當兩位食客上前,他們碰到的不是在乙支路三街或者西面經營布帳馬車的某位南韓大叔,而是旅外已久、表演資歷深厚的Jaha Koo。
11月
07
2025
當所有藝術形式都可自由融合,馬戲若不再以其獨特的身體語彙說話,終將在劇場化的潮流中被同化。而《奔》的美,在於它如何赤裸地呈現了這個時代的疲憊與矛盾——亦讓我們看到馬戲正奔跑於兩個極端之間:渴望成為詩,但也害怕失去根。
11月
07
2025
兩個移動遊走式演出,不約而同皆以環境為主角,由於人的行動及介入而構成新的意識邊界:直視早於人類存在的世界,裸裎人類存在的本質。劇場創造了一場集體在場的無人地帶,讓人重新體驗:為何是人?因何而活?
11月
0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