諷膚淺反被膚淺誤《2014新人新視野:戲劇篇》
12月
30
2014
新人新視野/我們在開創意會議(國藝會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69次瀏覽
吳政翰(專案評論人)

張剛華《我們在開創意會議》是本屆「新人新視野」三齣作品中唯一的戲劇演出,呈現創意從發想、生成到消費的種種荒謬過程,透過自嘲作品來嘲弄現實、擁抱膚淺以反諷膚淺的搬演手法,揭露現代創意著重表面勝於實質的怪象。

劇本兩線進行,一線從擬人化商品「阿桃」說起,藉由呈現其孩童時期及長大之後與情人邂逅的片段,看似賦予該號「人物」生命;另一線是聚在公司會議室裡的一群廣告人,為了發想行銷商品「水來桃」的創意,無不使出渾身解數找「梗」,展開天馬行空般胡謅亂扯。除此二線之外,劇中三不五時穿插誇大又帶有揶揄意味的時下廣告模仿,如小S油切飲料、唐先生打破花瓶、瑤瑤騎馬、遠傳開口說愛、金城武慢活形象等。

如此情況下,兩線雖交錯進行,但各線邏輯跳躍、敘事斷裂,充滿隨想,時而對話,時而歌舞,時而聚焦角色關係,時而跳脫框架扮演,時而與觀眾互動,打破舞台界線。整體下來看似取材琳琅滿目、視聽豐富有餘,然而,劇情主線被切得破碎,充滿干擾,各自纏繞一團,無法清楚疏理、扣合兩線之間關連性,場景前後不相銜接、呼應,時常讓人不知故事說到哪,難以抓住脈絡。所以,與其說戲中有兩條完整主線,倒不如說是一段段小插曲胡亂拼湊而成的大雜匯,而各段皆是短促的脫口秀式表演──簡單來說,每段都是快閃而獨立的「梗」。

全場演出以喜鬧為基調,演員表演極盡誇張、調侃之能事,不難看出其目的是在凸顯創意產出過程處處充斥荒謬。在會議室裡討論的這群廣告人,要不就是反應過度,表現歇斯底里,要不就是對同事、上司的謬論毫無思辨能力,盲從瞎信,靈感、舉動時常天外飛來一筆,例如把臉放入掃描機、總經理忽然鬼上身。每位都像是喪失脈絡的怪人,著力於演員如何表演誇張、人物如何表現怪異,不僅過度搶焦的表演調性模糊掉原本建構就已破碎、薄弱的故事輪廓,漸漸地,整段演出甚至發展到失控失態、不知為何而諷的地步。例如,後段討論置入屎尿屁的笑料,將「雲門舞集」比喻成「肛門舞集」,但,究竟雲門舞集跟該產品或這齣戲前前後後有啥關係?整個過程大大嘲弄了與戲有關、無關的一切,然後呢?

全戲不論在故事或人物建構上,都顯得十分單一、平板,毫無層次可言,然而,如此極致地擁抱膚淺或許正是創作者的展演策略,試圖藉由將戲中人物全然無知化,來反映這些人物本身以及現實社會中與這些人相仿的無知,但這樣的膚淺是否真有批判力道?就算有,批判深度是否也僅止於膚淺而稍縱即逝?

趨近尾聲,稍有進一步批判嘗試。阿桃自願犧牲生命,把自己製成一瓶水蜜桃風味水,並且由旁人頌揚此般英雄事蹟,下一刻,天真無邪的桃寶寶猶如玩物般站在觀眾席面前,邀請觀眾用小夾子任意夾住他臉上五官任一處,最後再將全部夾子迅速扯下,此舉似乎暗喻台下每人終究是凌遲商品創意本體的幫凶。

然而,即便如此,戲中諷刺膚淺文化,卻也提供了膚淺自娛的平台並且樂在其中,不僅戲內毫無抗衡力量,戲外亦無引入其他面向思考,使得全戲不斷沈溺於膚淺,無法自拔。換句話說,整齣戲以梗式架構諷刺梗式文化的同時,亦陷入了萬劫不復的梗式思考;不只在諷刺消費,也樂於消費此種消費。是故,一方面,看似論證觀眾與膚淺創意之間相互造就而無可歸咎的如同無限迴圈般的詭辯,但另一方面來看,其實是落於「以淺制淺卻被淺所反制」的窘境。

《2014新人新視野:戲劇篇》

演出|張剛華
時間|2014/12/06 19: 30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Lab創意實驗室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天馬行空的提案、「藝術」價值的解析、當代時事的嵌入,也間接地透過劇情段落的排列窺看媒體的跳躍性思維邏輯,以隨性與即興所構成,且方向不明確亦缺乏前後脈絡的扣合。(邱書凱)
12月
23
2014
把觀眾逆轉為道具或活道具?若是如此,大概是此劇《妬娘道成寺》的絕妙之處,值得註記,甚至在整場戲裏,眼睛是對鏡子的辯證與置換,因為觀眾的眼睛就像是會到處移動的鏡子
5月
09
2025
當方爺爺的愛情被獻給了當代同志情慾的謳歌,身體化作了抗爭運動緬懷的聖體,他個人所剩下的只有那兩不歸屬的灰男孩童話,同時也是《灰男孩》難以處理而輕巧帶過的美國。
5月
09
2025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
《甜眼淚》的核心方法乃是從經驗主體而非抽象的「真相」敘事出發。在此被建立起的女童主體,大量地運用了童話、日記、民俗、玩偶等一切手邊的資源,來處理自己現實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可解。
4月
30
2025
《幾米男孩》多少開啟了幾米繪本的傳承性,將上一代的記憶講述給下一代,去建立屬於「眾人」的記憶結構。於是,《幾米男孩》完全依賴著幾米繪本而存在,但依然可以構成多種的雙向流動,包含創作類型、觀眾與讀者的世代等。
4月
30
2025
《水中之屋》是一個能讓人沉吟咀嚼、細細品味的文學劇場作品,以契訶夫式的凝視,加上魔幻寫實色彩,呈現真實的在地生命圖像。但,如果回到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或對立拮抗」這個命題的思考,我則不免會對這個作品有更多的期待。
4月
29
2025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