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去一身符號的自我詰問《尋源問道》
3月
23
2015
尋源問道(國家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97次瀏覽
林立雄(清華大學中文所碩士生)

歷經幾度巡迴,戲曲大師裴豔玲所主演的《尋源問道》終於到了台北演出。裴豔玲已經以〈夜奔〉、〈嫁妹〉、〈蜈蚣嶺〉等戲博得「活林沖」、「活鍾馗」、「活武松」等稱號。除此之外,更有以裴豔玲的舞台人生為主題拍攝的電影《人鬼情》,可見裴豔玲在兩岸的戲迷的眼中,已然是非常優秀的演員。然而,這個優秀在於,我們總能在這些骨子老戲中,看見裴豔玲對於戲曲程式的一絲不苟,以及她為骨子老戲重新打磨的成果。在這次《尋》的演出中,她針對自己所工的生行,挑了幾齣代表作〈夜奔〉、〈探莊〉、〈乾元山〉、〈蜈蚣嶺〉幾齣武戲,以【新水令】這支曲牌為主開始尋源,最後則挑了齣老生文戲〈洪羊洞〉作為最後的結尾。

樂隊以【將軍令】吹台結束後,裴豔玲走進舞台,開始為觀眾們解說戲曲舞台上的特色與知識,以及進入自己開始從藝後的各種經歷,並用表演示範表現她對於戲曲藝術的堅持。整齣戲的舞台擺設並非重點,裴豔玲提到,當初找她合作的話劇導演林兆華,給了她非常大的空間,在這齣戲裡,她能以最舒服的姿態面對觀眾。在這場表演中,裴豔玲完全不容妝、不著戲服,以乾淨不具有任何符號的穿著演出。一方面,為了呈現方便,改扮人物而重新扮裝並不容易;另一方面,則與整體表演呈現有關,《尋》以裴豔玲為中心,親自面對觀眾講述、示範,自剖與對過去的自己尋源並問道。傳統戲劇進行多以對話呈現,但《尋》正好反其道而行,整場表演表現出一種「我的表演在於我的示範」、「在於我對觀眾說了什麼」、「在於我對觀眾的一絲不苟」的態度(在這個場次中,衣箱未替裴豔玲繫好大帶,於是裴豔玲在舞台上稍稍斥責了衣箱一番,可見其對於舞台上的呈現的堅持、重視與臨危不亂)。她也說明,自己並不是唬弄觀眾,她不需要包裝,利用著即將七十歲的身子,堅持且乾淨的完成了唱作俱佳的演出,告訴自己也告訴觀眾,或是當今的演員們,不能夠失去最最根本的身體。

「我不管其他人,我只堅持我自己。」裴豔玲在舞台上這麼說,認真又風趣使得台下歡聲雷動,在示範了幾支【新水令】後,裴豔玲興起,加唱了〈蜈蚣嶺〉一支【折桂令】,在緊湊的鑼鼓與如同金戈鐵馬的嗓音就這麼戛然而止的同時,亮相,讓人不得不拍手叫好,而我在台下想著:「一位年近古稀之人了,怎麼還有這般毅力,身段乾淨、一絲不苟,像是盛年時期一樣,演什麼像什麼。」然而,《尋》劇並不完全是為了自己,替自己尋源、問道,而是要讓更多人知道,戲曲藝術中什麼是不應該丟失,她用垂垂老矣的身體證明著。中場過後,所承接的一場崑劇折子〈偷詩〉是讓上半場已費盡所有體力的裴豔玲稍作休憩,也是裴豔玲對於徒子徒孫們的提攜。最後的〈洪羊洞〉雖看似與《尋源問道》無關,但,裴豔玲再挑選這折戲卻不是毫無意義的,楊延昭的句句唱段,不就是唱著裴豔玲即將老去的自己嗎?「光陰似箭」、「歲月不饒人」,上半場她不離口的語句,卻暗暗扣合著她內心的最深。尋源問道,她證明了戲曲的本質,也證明了自己所堅持。然而,我們又多希望,年邁的藝人們再多為我們唱作幾曲、幾齣。〈洪羊洞〉最後那一「問」,裴豔玲不需要再多說什麼,不過也看見了她面對消逝的矛盾心緒,依舊還頑固著。她在上半場時告訴大家,即便她已經是六十八歲高齡了,如果還能擰一個旋子,她還是要為台下為了看她而來的觀眾擰的。

《尋源問道》

演出|裴豔玲與河北省京劇藝術研究院
時間|2015/03/14 19:30
地點|國家演奏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裴艷玲在暢談學戲體會、親身示範和講解身段功法過程中,也是提點眾人看戲門道──從規範提煉出來,進一步欣賞「美」,這是裴以為的戲曲本質罷。(陳韻妃)
4月
15
2015
你的身體,是段「戲曲」的學習地圖,除演繹人物間的差異,更賦予了必修科目的時間次序。你已不是表演,而是用身體告訴我們「戲曲」的一切:規律與基底。(吳岳霖)
3月
19
2015
樊梨花之所以能度過人生的種種考驗,是因為她有法術可以助其度過難關,而沒有法術的阿傑該如何繼續他的人生?或許《低・俗・畫本》隱隱然地給了答案——心理分析不啻是一種阿傑的法術——但法術要立竿見影,或許在戲中才能辦到。
11月
05
2025
那麼,到底《皇上》的「貴妃醉酒」能否勾連出左翼精神,或者它會是什麼新涵義?就此來看,整齣戲似乎渾沌未明,還是「貴妃醉酒」的木刻畫化便是答案所在,一個必須從它的背後、上下文脈絡才能找得到——甚至因此,《皇上》要說的是,我們應超克這個主題與左翼構想,走出劇情享娛,甚至是左翼文藝美學與歷史的侷限?
11月
04
2025
作品試圖藉女性主角呂海英的行動,白描清代臺灣「向海立生」的歷史景象,卻在愛情戲類型包裝下,一步步稀釋她的行動力。呂海英跟李啟明之間的婚外戀情、被阿桂嫂單戀,儘管豐富了戲劇情節,卻讓本應有為有守的女海賊形象,退為「戀愛腦」。
10月
30
2025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
《比目戲情》透過非典型旦行雲仙的角色設計,嘗試從戲班文化與愛情敘事切入,反思行當秩序、職業倫理與性別主體等課題。劇中的戲中戲結構,展現表演和人生的互文,埋下題組:當表演與現實逐漸重合,戲與現實的邊界何在?
10月
1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