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面,就是道別的開始《明年,或者明天見》
3月
31
2015
明年,或者明天見(楊景翔演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962次瀏覽
郝妮爾(東華大學華文所創作組)

結合兩大經典劇本揉捏而成的《明年,或者明天見》,以《明年此時》的劇情為主,地點落在一間華麗大方的汽車旅館「艾爾頓強」,兩位已婚男女涂建國(莫子儀飾)、吳美麗(謝盈萱),一隻手必須緊抓著原有的婚姻,另一手卻露出小拇指與對方打勾勾、承諾每年此時此地相見,這樣的一期一會,乍看已拋除愛情所有醜陋的面貌:忌妒、猜疑、占有……或現實上經濟與家庭壓力,使「外遇」反而成為「愛」最原初、單純、熱情的樣子。在這樣的基礎之下,揉捏進《備忘錄》的劇情,只是這一次:這個多情的浪子男兒Sean(高英軒飾)以這間「艾爾頓˙強」旅館為家,發現一本上鎖的日記,上面記載一段從三十多年前開始一段堅貞、恆久且穩定的出軌情史,不速之客Zoe(蔡佾玲飾)的造訪,一開始就對Sean發現的那本日記大感興趣,兩個陌生人的關係因此被懸上了一條線,甚而揭開了一段故事:當初那對「在這個房間」許下承諾的男女,接下來怎麼了?

改編、或者應該說是重新詮釋這兩個劇本,寫成一個故事,聽起來就是一件極具魅力的事。更遑論擔綱主角演出的是莫子儀與謝盈萱這兩位連背影都渾身是戲的演員。由其是謝盈萱,簡直如同台詞中反覆出現的那句「就像在發光一樣」。從年輕到老,她先是像個羞怯的女孩,為自己那晚衝動的慾望感到不知所措,偶爾又透露出自己學歷不高的自卑,同時展現身為一個女人的自信與耀眼。到底要如何程現這麼複雜、層層堆疊性格?謝盈萱收放自如。她一會兒任性、一會兒成熟懂事,一會兒挺著個大肚即將臨盆,連腳址頭都看得出她此時的狀態與想說的話。我幾乎可以這麼說:已經許久不曾看見舞台上出現真正的愛情。並非「演戲」,她並沒有在飾演那個角色,而是真的成為了吳美麗。所以能夠從兩人告別的背影中,聽見他倆替自己上緊發條的聲音--─別離就倒數,活著的日日夜夜都是期盼相見的這一刻,心臟不是因為活著才跳的,而是因為重新見面的這一天給予兩人動力。這也是為什麼,就連相見的那刻,目睹的人都會覺得痛,因為一見面,就是道別的開始。

場上巧妙的併存著兩個時空:幾十年前,年年不斷的祕密戀情,與此時Sean與Zoe的微妙關係。因為是發生在旅館上,場上的兩組人馬偶爾緊密的互換交替、偶爾同時游走在這空間裡頭,彷彿所有住過這房間的幽魂都悄悄的回來了,帶這他們的故事,旁若無人的訴說。有時燈光的變換,使得沉默的另外兩人,彷彿黏在房間裡頭的剪影,隨著時間成為污漬的一部份。

不過儘管如此,仍然無法在這戲當中看見「二勝過一」的理由。巧妙的過場轉換,的確是增添了許多趣味,只是倘若將原先改編自《備忘錄》的橋段抽離,我依然覺得這是一齣精彩萬分的戲。原因當是《明年此時》的劇情,本已夠強夠豐足能撐滿整場戲,《備忘錄》的出現,的確合理的套入劇情裡頭,卻讓我屢屢有情緒被打斷的感覺。特別是Zoe哽咽著敘說原來涂建國就是她的父親此一真相之時,個人以為實在太突兀,也太滿了。無論是一個不能被大眾諒解的情感卻堅持守候,兩人在這段感情當中質疑自己的「正常」婚姻是否才是不正常的?或者是得知父親長年的婚外戀,想要尋求答案,卻碰巧與另外一個人的人生接軌。這兩者都是一段很重感情,光是一個就有可能消化不了,除非顧此失彼,否則誠能兼顧妥當?這也成為了此戲落幕以後,我心中小小的遺憾。

《明年,或者明天見》

演出|楊景翔演劇團
時間|2015/03/29 14:30
地點|台北市水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兩原作各自本有足夠時間來發展事件和人物關係,如今將就擠放一劇,刪刪減減之下,礙於篇幅,結構層次和內容深度勢必妥協,也減弱了原作內蘊積累的戲劇張力。(吳政翰)
4月
01
2015
當兩齣劇同時擺在一起,兩對男女同時激烈爭吵的那一個橋段,的確讓人震撼,鮮明的勾出整齣劇的主題就是男女愛情關係。 (郭堂安)
3月
24
2015
舞台以「床」為中心,而整齣戲就只有「旅館房間」一個場景,說明了對愛情的討論具體/肉體/感官的。編劇透過兩組人物的對照展現了幾種不同的價值觀。(蔡敏秀)
3月
24
2015
該劇倫理預示趨向某一劇場重要議題:情感的處理是否一定要走向極端的宣洩?劇場能否承擔「情緒節制」的美學創作?
7月
18
2025
小狐狸這一段從原鄉到陌生地的遷移歷程,彷若當代高移動率、移工人口與北漂的狀態,使得《還沒有名字的故事》不只是一齣成長童話,更像一面折射現實的萬花筒。
7月
10
2025
與其說《你說的我不相信》談論被掩藏的歷史,更像是因歷史而觸發的記憶,藉由演員一再重複扮演,呈現「開槍那瞬間」的角色演繹與心境模擬。
7月
09
2025
在這裡,是印度需要《三個傻瓜》,得以進入全球的標準化秩序之中,無論是寄望在劇中更為呈現「印度」的故事,或是打造模糊的「亞洲」,更或是希望更全面地在地化改編以致於可以看到「臺灣」
7月
08
2025
這個提問,既讓華英真正地踏上了娜拉的離家之路,重新組織了讓妍青得以登台的新家庭;卻也讓這部作品從自歷史與性別結合起來的雙重議題中,找到快速又簡便的脫身之道
7月
03
2025
在多語交織的日常音景中,理應有著不同語言各自獨特的抑揚頓挫、節奏起伏,呈現豐富而繁雜的聲音想像;可惜高度仰賴聲音敘事的《乘著未知漂流去》,最終也如其語言策略般趨向穩定單一,陷入固定頻率的迴圈。
7月
0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