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愛之辯,或改編之辯《明年,或者明天見》
3月
24
2015
明年,或者明天見(楊景翔演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21次瀏覽
郭堂安(台大戲劇系二年級學生)

《明年,或者明天見》改編自《明年此時》與《備忘錄》,將前者的偷情男主角與後者的陌生女子結合,設定成破碎的父女關係,藉由女兒尋爸爸往事的行動線串接起來,將兩個故事中的男女愛情議題之辯,一景交錯一景呈現出來。《備忘錄》神祕女子的背景恰好給予空間發揮,兩者的議題、場景也雷同,導演拼合串接的呈現手法的確巧妙,讓時空的銜接因為兩劇的切換有所凸顯,同時在詮釋上有很大的發揮空間,好比說兩齣戲在同一個空間中的進出場設計。

這次舞台選用的是三面式舞台,一張圓形大床擺在正中央,好一個男女情慾之源頭的象徵,舞台大小道也依循此環形設計,兩對男女同處在這樣迴圈的情慾空間中,親近與疏離的進退反應都在觀眾的注視下放大。

演員方面,陣容堅強的四位演員固然演技不在話下,尤其《明年此時》絕對是演員飆戲的一大好劇本,在篇幅短、又快速切換的片段中呈顯不同年齡所映照出的不同心境,雖不免還是有些橋段可見刻意之鑿痕。

再來必須講這齣劇可惜之處,導演想將兩者的時空拉到同時期的台灣,但光一開始的美國懷舊搖滾樂就讓人匪夷所思了,畢竟《明年此時》這齣劇是緊貼著美國的歷史社經條件下所發展出的劇情,整個劇本的美國味很濃,本齣雖然也添入不少的台灣史實,但是不免有些刻意,文化移植的不完全削弱了觀眾的共鳴,實屬可惜。

再者,這樣將兩齣劇並列的改編風險極大,不少原著的篇幅因為刪減、壓縮,戲劇力量因此削弱,《明年此時》整齣的幕次篇幅就有些失衡,因為文化移植的關係,也淡化了某些場景上的衝突,好比說原著第四景兩人碰面因為越戰喪子造成政治對立的場面,被轉譯成純粹的投票投給誰;原著每一景針對一個主題的探討也被打破,兩個人就像講到什麼聊什麼,整個故事線相對起來生活、瑣碎,結局相對原著黯淡。

這樣改變原著的現象也發生在《備忘錄》中,女子闖入男子家的目的因為遷就兩個故事結合的關係,原著女子似有目的而非無目的的荒謬性消失,改變整齣劇的調性,反而全力往男女與家庭關係著墨,結局也扭轉成通俗的愛情喜劇。

但本齣戲最精采的詮釋也在於此著墨點,當兩齣劇同時擺在一起,兩對男女同時激烈爭吵的那一個橋段,的確讓人震撼,鮮明的勾出整齣劇的主題就是男女愛情關係,在不同的時代下擁有相似與相異的困境。

看完本劇時,不免思考這兩個文本還能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如果能在時空設定較前的《明年此時》片段中將《備忘錄》的伏筆埋入,也許兩齣劇在故事性上的結合會更緊密,當然這必須顧慮到導演想不想先破梗。

同為愛情議題卻選用不同文本的相互對照,好比去年的《愛情剖面》,兩個並列文本之間所產生的碰撞與對話,相對單齣劇的鋪敘增色許多,但兩齣劇怎麼在同一戲中扣合與映照,也是難題,考驗導演(與演員)對兩齣戲的掌握程度了。

《明年,或者明天見》

演出|楊景翔演劇團
時間|2015/03/19 19:30
地點|台北市水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兩原作各自本有足夠時間來發展事件和人物關係,如今將就擠放一劇,刪刪減減之下,礙於篇幅,結構層次和內容深度勢必妥協,也減弱了原作內蘊積累的戲劇張力。(吳政翰)
4月
01
2015
謝盈萱收放自如。她一會兒任性、一會兒成熟懂事,一會兒挺著個大肚即將臨盆,連腳址頭都看得出她此時的狀態與想說的話。(郝妮爾)
3月
31
2015
舞台以「床」為中心,而整齣戲就只有「旅館房間」一個場景,說明了對愛情的討論具體/肉體/感官的。編劇透過兩組人物的對照展現了幾種不同的價值觀。(蔡敏秀)
3月
24
2015
畢竟在現有既定的獨角戲形式與替代空間表演的客觀條件限制下,從文學文本到表演文本必然需要作出極大的跨越。因此,自己關注的重點在於創作團隊如何運用所選擇的空間進行表演敘事,達成現場與觀者的交流
4月
22
2025
四位歌者以科薩語、祖魯語和茨瓦納語進行的演唱,試圖召喚非洲這塊土地的過往先知,加上「Isicathamiya」獨特的社會文化意涵,似也透露了某種「過去的痕跡」——既是礦工族群的社會處境,也是肯特里奇向來關注的南非人權與殖民議題。
4月
18
2025
無論怎樣,《伊南娜計畫》是觀戲體驗的稀珍,一方面,受惠於劇場本是殼牌倉庫的樸實,沒有複雜機械的舞台設施,讓觀眾得以聚精會神於演員的臨在與肢體動作
4月
14
2025
我認為《伊南娜計畫》若能給出指引,那將會是尚未深究葛式劇場的神思,也就是通往過去、根源又能面質當下處境的當代敘事。
4月
14
2025
本文要處理的,既不是對於歷史、原作的比較考據,亦非限縮在免去歷史責任的表演效果,而是著重於,2025年版本《熱帶天使》所作出的種種選擇,如何透過音樂劇的形式外顯,反映出了對於1940年代歷史創傷的無法面對。
4月
14
2025
觀賞完《熱帶天使》,思索其中提及面對身為台灣人命運的提問,卻無從在劇中得到任何深度的思辨,反而淪為過度美化的情感故事,以天使的角度來敘說這些歷史下殘酷的艱難時刻與身分認同
4月
1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