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追尋與重建《見城》
7月
18
2016
見城(林鶴宜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4221次瀏覽
謝筱玫(特約評論人)

《見城》為高雄市春天藝術節的閉幕節目,主打六大戲曲天王,演繹左營舊城的歷史。於此同時的一則文化新聞:文化部初審通過高雄市所提的左營舊城古蹟見城/建城計畫,將斥資二十億修復古牆及其周邊。此劇選擇以城牆為演出場域,兩樁在地文化美事相互輝映。

編劇劉建幗將石牆擬人化為石城君(唐美雲飾),左營龜山與蓮潭也幻化為神祇精靈山女(許秀年飾)與水靈(小咪飾),全劇即由此三角貫串,見證此地數百年的歷史。石城君罹患失憶症,故山女與水靈引一眾地方神祇,為石牆講述一段又一段的地方掌故,幫助石城君重新建構身分認同,找回自己。於是故事帶到打狗港傳說的海賊林道乾(陳昭香飾)、日治時期左營海軍震洋隊的風一郎(郭春美飾)、國民政府時期的安身此間的眷村與至今深耕高雄的豫劇團(王海玲代表)。不禁想到自己忝為高雄子弟,也有著頗嚴重的歷史失憶症,對打狗城的諸多過往,其實是在這晚看戲時方知曉。想座中許多高雄觀眾應該也是跟著石城君一同認識這塊土地的歷史紋理。

個人與國族的身分認同建立在層層記憶之上,石城君所象徵的已不只是這道城牆的故事而已,而是整個地方的近代歷史,(劇中的歷史跨幅已超過城牆開始興築的年代),也因此劇中出現一段近乎歷史錯亂與觀點話語權的爭奪戰:朝廷派兵攻打海賊,一道城牆隔開,誰是官兵誰是匪?雙方在城牆前的廣場開打,城牆上亦戰況激烈,還不時有人(真人假人皆有)從牆上落下,實令人眼花撩亂口難言,分不清誰是「好人」誰是「壞人」。成王敗寇,也難怪近年課綱微調事件引發關注。

既是在舊城東門戶外演出,本劇另一大主打即是環境劇場,而導演李小平也著實活用了整個場域。表演區主要有三:城牆上、城牆前的大路、面對城牆右方臨時搭起的小平台,但又不僅如此,活動花車拓展了另一個舞台。日治時期一段,只見觀眾席左側緩緩開進一部舞台花車,兩側列隊的日本軍旗迎風飄揚,郭春美主演的風一郎在花車上展開一段戰時的兒女情長。城牆本身也是一個大型投影幕,多媒體科技在此發揮了不少作用,有時星光點點映照其上,有時是古城地圖,有時是正在崩毀的垣壁,有時就還他原來的斑駁堅毅樣貌,投影使用節制,有畫龍點睛之趣。除此之外,古城牆的本來功能也被彰顯並產生多層次的觀看趣味,例如,提到朱一貴事件時,一路人馬忽地從城下壕溝嘶喊奔出,與另一路人馬打將起來;又如,豫劇隊排演《梁紅玉》一段,王海玲在城上操兵演將,一干女將在城下擊鼓,聲勢浩大,上下呼應互映,煞是好看,令人遙想古時的校兵景況。

本劇號召六大天王連演,天王同台飆戲,精彩自不在話下。唐美雲許秀年沉穩大氣;小咪的水靈全場跑透透,忽爾駕著雲(三輪車)滿場跑,忽爾現身城牆上,精怪諧趣;昭香的林道乾睥睨叱咤,霸氣十足,震懾全場;春美的風一郎風姿爽颯,唱腔纏綿。另外,飾演朱一貴的豫劇小生劉建華在前輩鋒芒環伺之下,也有令人眼睛一亮的表現。

群眾演員也是本劇的一大亮點。此劇集結大量群眾演員:台灣戲曲學院歌仔戲科、大滿舞團、左營高中、中山大學、高市中華藝校、兒童豫劇體驗營、鳳邑舊城城隍廟父老姊妹等。如何調度龐大人手,考驗著導演與副導演們的智慧,而導演也善用這些人力,成功營造時代的動亂、戰事與死傷、夢靨中的靈、太平時的慶典等場面,光從這點(動員來自不同單位的表演者而且有條不紊),就可以看出整個團隊的誠意與用心。

演出最後,城隍爺乘著神轎,在鞭炮、陣頭、八家將、七爺八爺的開道簇擁下,前來共襄盛舉。左營鳳邑舊城城隍廟有著三百年歷史,亦見證舊城點滴。城隍爺的登場,熱鬧中有著莊嚴,製作團隊對地方的尊重令人感動。最後城隍爺被請上了城牆,唐美雲換上另一套服飾,以主祭的身分代表全體向城隍爺致意,台下也跟著合掌,禮畢,城隍爺在城牆上,慈眼視眾生。

因強颱過境,《見城》的演出順延一日。首演這晚,本來擔心會下雨,卻是有風無雨的涼爽夏夜,天邊一彎新月映照,好戲好景,如此看戲經驗,可遇不可求。

《見城》

演出|唐美雲歌仔戲團、台灣豫劇團、明華園天字戲劇團、春美歌劇團等
時間|2016/7/9 19:30
地點|高雄左營舊城東門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對於歌仔戲戲迷來說,此戲的超強賣點,毫無疑問是絕無僅有的「夢幻卡司」。就歌仔戲特有的「坤生文化」而言,主要指的當然是一向互別苗頭,王不見王的超級小生們。這次竟然能夠「一次看到這麼多個!」怎不教粉絲們失去控制 !?(林鶴宜)
7月
15
2016
劉建幗以三個精靈──石城君、山女、水靈推動情節前進,並以尋找石城君消逝的記憶作為主線,穿插著過去的歷史片段,拼湊起這座城過往的樣貌。在選擇歷史片段化為劇情的同時,也將演員適切地化身為劇中人物,讓故事在演員/人物身上發生/聲,彷若量身打造。(吳岳霖)
7月
14
2016
就篇幅配置和表演密度而言,整體製作以三折為核心的意圖相當明確。此種編排可能令初次觀劇者感到節奏起伏較大,卻同時凸顯崑曲重視演員身段、唱腔與水袖功的藝術本質
7月
01
2025
導演根據本劇無厘頭的調性,卸下了正劇的枷鎖,大玩各種荒誕場面調度,如倒帶式的追逐場面、遊賞花園時具象且惡搞的故事壁畫、宴會中跳大腿舞的北京歌姬,乃至於最後時空封閉循環,讓劉嘉慶不斷被殺的畫面,都讓全劇充滿歡快的氣氛。
6月
27
2025
《轉生到異世界成為嘉慶君──發現我的祖先是詐騙集團!?》的編導,立足此刻,把人類共同情感設定為啟動嘉慶君遊台灣異世界的鑰匙,連接到清代台灣的歷史事實和歌仔戲表演邏輯構成的縱橫脈絡之中
6月
27
2025
導演似乎僅是運用舞者「拼貼」出全戲的情感厚度,導致現代舞與戲曲演員表演似乎各成一區,觀眾無需藉由舞者的表演,來感受角色的內在複雜情感。
6月
25
2025
就整齣戲來說,對比構成發展主線。行當面可見正生和採花,角色面是濟公和女媧,兩組對照角色既有呼應,軌跡又不同。演員們善用唱、唸、作、打創造出生動具體的角色形象,一招一式堆疊戲肉
6月
25
2025
附身,其實也讓《幽戀牡丹》形成多重樣貌,從「情節架構的層疊與綿延」到「人物與演員間的扮演關係」,讓多具有不同名字、卻是相同身體的軀體,在實情假意、真相謊言間游走。
6月
19
2025
《戲神養成記》作為三十年大戲,除了是尚和階段性的成果展現,以戲神與劇團入題,也帶著對於這三十年來經營劇團的省思與心得,對自我的承擔給予期許及肯定。
6月
18
2025